修路理論與製度建設
著名管理谘詢專家劉光起先生說:“管理就是管出道理,道理就是規則規範。”這裏所講的規則規範,指的就是管理中的各項規章製度。中國傳統文化中“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思想,也闡釋了規章製度的基礎性作用。
約翰和亨利到一家公司聯係業務。這家公司的辦公室在一幢豪華寫字樓裏,落地玻璃門窗,非常氣派。可是,由於玻璃過於透明,許多來訪客人因不留意,頭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門上。不到一刻鍾,竟然有兩位客人在同一個地方頭撞玻璃。
亨利忍不住笑了,對約翰說:“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來,這麼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見。眼睛到哪裏去了?”
約翰並不讚同亨利的說法,他說:“真正愚蠢的不是撞玻璃門的客人,而是設計者。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那就證明這個地方確實存在缺陷。應該考慮怎麼修正缺陷,而不是嘲笑那些犯錯誤的人。”
亨利於是向該公司的經理提了意見,在這扇門上貼上一根橫標誌線,從此再沒有來訪客人撞到玻璃門了。
這個故事涉及“修路原則”,即當_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兩次以上同樣的差錯,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同一差錯,那一定不是人有問題,而是這條讓他們出差錯的“路”有問題。此時,人作為問題的領導,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錯誤,而是修“路”。
管理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個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斷修“路”而進步一點點。這裏所講的“路”就是製度和規範,“修路”就是指製度建設。
“修路”理論告訴我們,領導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直接去管人,而是去製訂讓人各行其職的製度,修築讓人各行其道的路。
公司製度的熱爐法則
管理學上著名的熱爐法則說,製度就像一個很燙的爐子放在那裏,隻要你一碰到這個爐子,就會嚐到它的利害。熱爐法則形象地闡述了管理要依靠製度。
熱爐火紅,不用手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能灼傷人的警告性原則。領導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製度教育,以警告或勸戒他們不要觸犯規章製度,否則就會受到懲處。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灼傷。也就是說隻要觸犯單位的規章製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
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這是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這是公平性原則。
熱爐法則的具體應用表現為: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天條”及規章製度,單位的任何人都要去遵守這些製度,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柯達全球副總裁葉鶯對此有過很形象的比喻,她說,你要到一個日本人家裏去的話,就非得脫鞋不可,不管你腳下的鞋有多貴、多新,即使連地都沒沾,也還是要脫,這是一個入鄉隨俗的規矩。針對新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問題,這位《財富》500強中首位華人女性副總裁觀點鮮明——“你要進入到我柯達的‘新房’,你必須要聽我柯達的聲音,這是絕對的。”還有一句是:“你要玩我的遊戲,當然要跟著我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