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領導者都向往自己的成功,職業的發展,也是每個領導者所追求的目標,是理想,也是夢想。但是,要真正的做好一件事,沒有熱情,沒有幹勁,沒有動力,沒有鬥誌昂揚的精神是不可能的。如何激發熱情、幹勁和鬥誌呢?那就是激勵,尤其是自我表現激勵。
激勵的目的,不在於改變自己的個性,而在於自我表現的調整,產生合理的行為,調整自我表現的方向。激勵能夠提供動因,動因僅僅是在個人身體內的“內部催動”,例如本能、熱情、情緒、習慣、態度、衝動、願望或想法,能激勵人行動起來。
一種希望可以引起人的行動,使人追求獲得特殊的成就。希望是預期獲得所想要的事物的欲望加上可以得到它的信心。人們覺得適合,可信,而又可以得到的事物,就能引起希望。當然激發因素是可能有不同的形式及程度的。
每一個人在奮鬥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和失敗,不同的心態,是成功者與普通人的區別。
每個結果都有一定的起因。領導者的每個行動都是已知起因或稱為動機的結果。所以說,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你自己在想什麼、想幹什麼、為什麼去幹,任何一種動因都有可能激發你的行為。
激勵自我,需要的是動力。有了動力,領導者才能設定一個目標,不斷地來激勵自己,並朝著這個目標去奮鬥。有了激情,你就有了幹勁;有了動力,你就有了鬥誌。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勝負成敗取決於你自己。
失敗是每個領導者必然要遇到的人生修煉。曆史表明,凡是有大成就的領導者都是那些戰勝失敗,能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的人。這些成功的領導者不但有著堅忍的毅力、不屈的鬥誌,同樣也有著一整套人生奮鬥的戰略,他們往往臨危而不懼,能在逆境中奮起。他們的成功經驗在於能正視失敗,戰勝失敗。
每一次的失敗,都會使一個勇敢的人更加堅定。如果沒有失敗的刺激,他們也許會甘願平庸。失敗使人發憤圖強。曆經失敗的痛苦,才能真正找到自我、感受真正的力量。
(1)認清失敗
總經理戰勝失敗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失敗的本質,失敗隻是暫時的挫折。隻要你不肯認輸,失敗就不是定局。每個錯誤都不一定是致命的,每一種壓力都不是永恒的。現代領導者,為了追求卓越,應當把失敗看成是成功路上的裏程碑,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難,往往是新發現的預兆。
(2)正視失敗
德國心理學者威廉·沃德說:“失敗應當成為我們的老師,而不是掘墓人;失敗是短時的耽誤,而不是一敗塗地……失敗是暫時走了彎路,而不是走進死胡同。”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種神賜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不能形容、不能解釋的,它似乎不存在普通的感觀中,而隱藏在心靈深處。
不成功的總經理淺嚐輒止,轉而去做其他的事。他們的座右銘是:“第一次不成功就銷毀所有一切努力過的證據。”相反,成功總經理在第一次努力失敗後能檢討失敗,汲取教訓,然後再努力做同一件事。如有必要,他們甚至重複失敗的過程,以便學得更多。因為他們堅持到底,他們最終定會成功。
(3)認清弱點
從失敗中尋找學習的機會,最終是找出並且正視導致失敗的個人弱點。這個過程需要有真正坦誠的個性。一旦領導者看清自己的弱點,就要開始努力克服。
那些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永不言敗,對於一顆意誌堅定,永不服輸的心靈來說永遠不會有失敗,他跌到了再爬起來,即使其他人都已退縮和屈服,而他卻勇往直前,永不低頭。
(4)重新部署戰略
改變戰略是領導者戰勝失敗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如果不斷地去重複錯誤,是不可能戰勝失敗的。但是,有些領導者卻不能正視這個問題。他們重複錯誤,卻一心想著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在整個二戰期間的表現人所共識,他由於小兒麻痹終生隻能在輪椅上度過。當有人問他傷殘的部位時,羅斯福會說:“我沒有殘,隻不過無法站起來罷了。”
(5)從零起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