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資本在地區內部的產業配置優化。
對於作為國家一部分的區域而言,其資本的產業配置優化必須從兩個方麵來考察:一是承認區域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從區域發展角度衡量區域資本的產業配置優化;二是從國家宏觀層次,協調區域間的利益與地域分工關係,從追求國民經濟整體最大利益角度衡量區域資本的產業配置優化。因此,資本在地區內部的產業配置優化包括以下內涵:
第一,根據各地區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依照區域合理分工的原則,將有限的資本配置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行業。區域優勢分為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絕對優勢是指一個區域與其他區域相比,在某一方麵具有的絕對有利條件。比較優勢則是指區域自身比較優勢中哪個更優,或劣勢中哪個相對劣勢較小。發揮地區的比較優勢,要義在於資本在地區內部的產業配置必須與地區的自然資源相適應,包括自然礦產資源、地理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等;與地區市場條件相適應,即考慮區域市場發育程度,考慮市場容量大小和質量高低;與地區技術資本條件相適應,主要是人力資源的技術水平,區域自有資金積累水平;與地區經濟管理水平相適應,主要是指對區域內各種資源的組合利用能力;與地區外部環境相適應,主要是區際關係和國家的區域政策。
第二,地區內資本的產業配置具有整體性,並具備自我調節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地區內資本的產業配置優化必須具有自己的主導專業化部門,以地區主導專業化部門為核心,把全區域成千上萬的企業組織成一個由生產、分配或技術聯係結合起來的部門間資本配置比例協調的整體,以最大限度地獲得聚集經濟效益。同時,區域資本的產業配置優化還必須具備自我調節和自我發展能力,當內、外部條件發生劇烈變化時,能依靠自身的運行機製,實現區域資本協調配置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各地區在將自己主導產業作為投資重點的同時,注意對圍繞主導產業而建立的相互聯係的產業群的投資,包括為專業化部門產前產後服務的輔助部門、為地區消費服務的自給部門和基礎設施部門的投資。
第三,地區內資本的產業配置具有先進性。隻有先進的資本產業配置才能保證地區內資本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的快速增長。這裏起關鍵作用的是地區主導專業化部門的先進性。這種部門愈先進,就愈有能力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但是,由於產業部門的先進性是在動態變動之中,無論怎樣先進的產業部門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老化。地區內資本的產業配置要保持住先進性,就需要不斷淘汰舊產業,創建新產業,保持活躍的新陳代謝機製。為此,在地區內資本產業配置過程中,必須同時向三個時代的產業部門配置,即站在時代發展前列的興旺產業部門,它們是當前地區內資本布局的主要對象;暫居二線的後備產業部門,它們是麵向未來的創新產業部門,是處在胚胎中的新生力量,但以後將逐漸取代當前的興旺產業部門成為地區內資本分配的主要去向;正在接受改造以獲得新生或正在創造條件準備向低梯度地區轉移的衰退部門,盡管它們不是地區內資本配置的主要對象,但也是提高地區內資本利用效率的必要組成部分。
研究中國資本配置優化,首先應該對前人的資本配置理論進行探源分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資本配置理論,從社會再生產理論到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理論,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地區協調發展思想、以重點帶動全局和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思想以及按比例發展和綜合平衡思想,為研究資本配置優化提供了理論基礎。西方發展經濟學的資本配置理論,從對平衡增長和不平衡增長的論爭,到產業部門發展優先次序選擇理論和地區發展優先次序選擇理論,為研究資本配置優化提供了理論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