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不足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對經濟增長中資本要素的作用進行衡量的主要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和新經濟增長理論。在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中,G =S/C,其中G表示經濟增長率,S表示儲蓄率,C表示資本—產出比率。模型假定資本—產出比率C固定不變,這樣儲蓄率S成為決定經濟增長率的惟一因素。模型又假定儲蓄全部能轉化為投資,這實際上將資本積累視作決定經濟增長的惟一因素。此後,索洛(R。M。Solow )和斯旺(T。W。Swan)放鬆了資本—產出比率不變的假定,即提出資本和勞動存在替代關係,同時考慮到技術進步和時間因素,將其發展為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其一般模型為:GY =GA αGK βGL,其中,GY、GA、GK、GL分別為經濟增長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資本投入增長率和勞動投入增長率;α、β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從模型中可以看出,資本投入增長率仍然是決定經濟增長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經濟增長理論逐漸興起。這些理論試圖將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中用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概括的各種因素內生化,強調知識外溢對生產要素邊際收益產生的影響。在這些模型中,資本量增長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雖然有所降低,但因為資本質的提高,資本仍然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起眾多學者對其中各種要素的作用進行分析,比較有影響的研究有:李京文、鄭友敬等(1989 ,1990 ,1992)對生產率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研究;郭克莎(1993 )對中國經濟增長因素的研究;沈坤榮(1999 )對1978~1997年中國經濟增長因素的實證分析;等等。這些研究中的絕大多數是以新古典增長理論為基礎進行的,其基本步驟一般是:首先利用統計資料分別計算得出GY、GK、GL的數據,然後根據某種標準確定資本投入的產出彈性α和勞動投入的產出彈性β,再采用餘值法確定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即GA=GY -αGK -βGL,最後根據EA =GA/GY,EK =GK/GY,EL =GL/GY分別計算得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資本投入增長及勞動投入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EA、EK、EL。在這些分析的結論中,要素投入(包括資本和勞動)都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然而,這些分析仍存在諸多不足。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經濟而言,在這三類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和自然資源)中,資本最為稀缺,是經濟增長的“瓶頸”,資本配置的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林毅夫等,1994 )。因此,對經濟增長貢獻因素的分析不能僅僅從資本投入量增加的角度進行,更應該從資本配置效率提高的角度進行。新古典模型將除要素量變動以外的其他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的因素統統歸入到綜合要素生產率中,從這些分析結果中不能真正看出資本配置效率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此,在吸取上述成果的同時,有必要對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配置效率進行深入分析。本文試圖通過產出最大化理論,運用回歸方程對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配置效率進行測算,從中透視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配置的基本特征,並就此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實證模型的框架分析
資本的總量積累和配置效率是經濟增長理論的重要內容。高儲蓄、高投資率以及儲蓄向投資的有效轉化(即資本積累)無疑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本更為有效地使用,即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資本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對於各產業部門的實際產出水平、產業結構和整個經濟增長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既定的國民收入以及積累和消費比例固定下,要使整個經濟達到最大增長,資本在各個產業部門的配置應保持最優比例關係。資本配置過度偏重於任何產業部門,都會使實際經濟增長低於最優經濟增長。由此,我們可推斷,資本在各個產業部門的配置未達到最優狀態,整個經濟就未實現最優增長。這裏,筆者采用產出最大化理論中產出最大化的一階條件作為資本在各個產業部門的配置是否處於最佳狀態的判斷標準,即在資本配置最優狀態下,各項投資的邊際產出相等。
假定整個經濟的實際產出由三個產業部門的實際產出構成,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由此可以得到等式:
其中,Y代表整個經濟的實際產出,Y1、Y2、Y3分別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實際產出。
又假定三次產業的實際產出均為投資的函數,即有:
其中,I代表整個經濟的投資,I1、I2、I3分別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投資。
式(2)滿足產出最大化一階條件為:
即產出最大化時,三次產業投資的邊際產出相等。
式(2)中對時間t求導,得到:
對式(5)兩邊同時除以Y得:
其中,G為整個經濟增長速度,R1、R2、R3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投資增長速度,α1、α2、α3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或產出彈性。
對式(7)適當調整,可得到如下計量經濟模型:
對計量經濟模型(8)兩邊對時間t求導,計量經濟模型(8)即轉化為式(7)的形式。
從式(6)、(7)可知,三次產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等於產出彈性的比值除以實際投資的比值,即:
由式(4)可知,如果資本在各個產業部門處於最優配置,則式(9)、(10)、(11)中,各個產業投資的邊際產出相等,邊際產出的比值等於1,產出彈性的比值等於實際投資的比值,否則,資本在各個產業部門的配置未處於最優狀態,實際產出低於最大產出。
三、基於中國的實證分析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在很長的時間提倡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對輕、重工業的投資額差異很大,所以在分析我國經濟增長中各個產業的資本配置效率時,把全部產業劃分為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投資和其他投資,由於缺乏曆年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詳細數據,這裏僅分析各行業的基本建設投資的配置效率。因此,可對式(8)改為:
其中,Y為國內生產總值,α0為常數,α1、α2、α3、α4分別代表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的基本建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或產出彈性,I1、I2、I3、I4分別代表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的基本建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