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配置效率的實證分析(2 / 3)

為了運用式(12 )對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配置效率進行實證分析,首先需要對模型包含的有關變量分別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數據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資料》相關各期,有關計算整理結果略去);然後根據所整理的有關數據對式(12 )進行計量分析(運用Eviews軟件),有關分析結果如下。

1.分析結果之一。

首先運用1950年以來的所有數據對新中國成立後的整個發展過程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如下計量模型:

由此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或產出彈性不顯著(T檢驗值僅為-1.21 ),表明在對農業實際產出增長的因素中,基本建設投資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其他因素比如勞動力增加或農業製度創新等因素起決定性作用;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或產出彈性是顯著的(T檢驗值均超過2),表明在對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實際lnY =3.61 0.16lnI1 0.48lnI2 0.71lnI3 1.36lnI4(5.78)(-1.21)(-2.36)(2.49)(2.69)R2 =0.9379 DW=2.4564 F=49.0557

產出增長的因素中,基本建設投資的作用明顯。

2.分析結果之二。

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50多年的發展過程進行初步分析後發現,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在投資領域裏,實行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造成重工業過度發展、農業和輕工業極其薄弱的畸形產業結構;1978年以後,中國逐步對傳統經濟體製進行改革,在投資領域裏,加大了對農業和輕工業的投資力度,使原有的畸形產業結構得到極大的改善。因而應該針對中國經濟運行的特點,根據不同時期的變化規律分階段進行實證分析。

階段一:1950~1977年。

根據1950~1977年的有關數據對式(12 )重新估計,得到如下結論:

lnY =0.55 0.36lnI1 -1.07lnI2 0.42lnI3 1.44lnI4(2.82)(8.09)(-19.65)(6.56)(27.58)R2 =0.9998 DW=3.2539 F=1252.008

可見,1950~1977年間,各變量對產出的影響都是顯著的(T檢驗值均超過2),說明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增長的因素中,基本建設投資的作用明顯。但從回歸結果看,此階段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產出彈性為負,表明此階段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並未隨著經濟增長而同步增長,始終處於忽視狀態。

階段二:1978~2001年。

根據1978~2001年的有關數據對式(12 )重新估計,得到如下結論:

lnY=4.02 0.08lnI1 0.10lnI2 0.76lnI3 0.99lnI4(17.79)(0.82)(2.76)(5.02)(-2.80)R2 =0.9946 DW=3.0606 F=322.7636

可見,1978~2001年間,各變量對產出的影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此時期最為顯著的變化是,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產出彈性由負到正,表明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盡快擺脫輕工業落後的麵貌,中國加大了對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力度;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對產出影響由顯著到不顯著,表明改革後在對農業產出增長影響的因素中,基本建設投資的作用微小,主要是農業製度創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根據以上回歸分析結論,可計算出各個時期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產出彈性比值。同時,通過對各個時期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也可計算出各個時期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比值。最後。

無論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整個時期資本配置效率進行實證分析,還是對改革前、後分階段進行實證分析,各個產業的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都與理想資本配置狀況下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1相差很大,這表明中國的資本配置效率很低。

具體而言,1950~2001年間,農業與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0.38 ,表明農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低於輕工業,相對於輕工業投資而言,農業投資過剩;農業與重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2,表明相對於重工業投資而言,對農業投資不足而對重工業投資過度;農業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1.29 ,表明農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投資而言不足;輕工業與重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4.32 ,表明輕工業投資相對於重工業而言不足;重工業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0.5,表明重工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過剩;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2.28,表明輕工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投資而言薄弱。

從分階段分析結果看,1950~1977年間,農業與重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3.91 ,表明對農業投資嚴重不足而對重工業投資嚴重過度;農業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0.83,表明農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投資而言過剩;重工業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0.21 ,表明重工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極其過剩;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與農業、重工業、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負,表明輕工業投資相對於農業、重工業、其他產業投資而言極其薄弱。而在1978~2001年間,農業與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由負到正,為3.48,表明此階段農業投資相對於輕工業而言變得不足;農業與重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1.22 ,兩者的邊際產出差距有所縮小,但農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還是高於重工業,對農業投資仍不足而對重工業投資仍過度;農業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1.33 ,表明此階段農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投資而言由改革前的過剩變為不足;重工業與其他產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比值為0.83 ,表明重工業投資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過剩,但過剩程度有所減小;輕工業基本建設投資與重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的邊際產出為0.76 ,表明改革後輕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其投資相對於重工業投資而言顯得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