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贈軍旗司馬降蜀(3 / 3)

司馬懿最擔心的也正是這個問題,春秋戰國時候,多有譴子為質的例子,也很有不把自己兒子性命當回事的父親。司馬懿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亂世梟雄,但當真能要棄自己的兒子性命於不顧,似乎還不能狠下心來。也隻能轉看著臧艾,希望能從他口中得到一些想要的答案。

臧艾輕咳嗽一聲,道:“當初曹丕繼位之時,三爺也在洛陽伴駕,皇帝可敢動他分毫?隻要將軍有兵權在手,公子即便前往成都,焉能受辱?趙舒想用公子來威脅將軍,將軍卻如何不能以宛城來威脅趙舒?趙舒兵出漢中,其誌不在小,但隴西涼州卻非中原腹心之地。趙舒欲爭天下,便要以荊州之兵北上,宛城何其重要?隻要趙舒心中想要得到宛城,而將軍又能穩守宛城,趙舒如何敢為難公子?”

臧艾一連幾個反問,都說的十分有理,司馬懿聽得連連點頭,道:“趙舒欲得宛城多時,否則何苦花費如此心機迫我至此也?”

“正是如此。”臧艾複道:“趙舒使人勸降將軍者,蓋因其不願見宛城複落入曹魏之手。將軍隱忍而降,乃使郭淮與曹真相爭,從中獲利。又趙舒得將軍歸降之消息,必舉兵進犯長安,如此曹睿必抽調曹真等將回鎮長安,宛城之圍亦可暫解。啟時兵圍得解,將軍仍鎮宛城,手握數萬雄兵,未必定要聽從趙舒節製。想當年秦國多少質子留在六國,可秦人何曾有一日忘記攻伐六國之地?”

司馬昭在此時也道:“父親掌有要地重兵,孩兒自當無憂,若宛城不能得保,則舉族傾覆。父親豈可因孩兒一人之念,而廢大事?家中有兄長代盡孝道,孩兒也當無後顧之憂。”

司馬懿轉看眾人,連方才極力反對遣子入成都的鄧艾也都默不作聲,便要點頭答應司馬昭所請,卻又聽臧艾道:“二公子前往成都也未必是百害而無一利。”等眾人眼光都看向他時,才又繼續道:“趙舒獨掌蜀漢朝政多年,雖然內有政績,外有戰功,但功高蓋主,權重於帝,豈無弊乎?趙舒之所以出屯漢中,便是因為逼死主母,與朝中忠於劉氏重臣,如蔣琬等不能兩立,惟恐禍起蕭牆之內,才不得不帶兵離開成都。其驕橫跋扈如此,不要說皇帝劉禪,便是朝中的故舊之臣,誰不是敢怒不敢言?二公子前往成都,大可暗中行事,若能為將軍取得劉禪與眾臣的支持,非但不懼趙舒,或可徐而圖之。”

趙舒與蜀漢朝廷究竟關係如何,司馬懿等人都不得而知,但其派兵深夜圍宮,逼死皇後之事,早有細作報來消息。其行徑與當年的曹操別無二致,以漢末皇帝劉協之懦弱尚且知道發衣帶詔討賊,難道劉禪還比劉協更不如麼?如果司馬昭前往成都,也能弄到一份這樣的密詔送回來,扳倒趙舒肯定是不足,但也算是握住對方的小小命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給予致命的一擊。

司馬此刻才覺得平日少言寡語的臧艾,一旦開口說出話來,都能入骨三分,當即對著臧艾抱拳,一揖到地。臧艾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也急忙還禮,道:“屬下願隨二公子前往成都,定保公子周全。”這樣一來,事情就算定下,鄧艾的心中雖然仍覺不妥,卻也不知該如何勸阻,畢竟曹真的大軍馬上就要到達宛城,再沒有多餘的時間讓眾人在此爭論,隻好默默不語。能讓臧艾陪著司馬昭一起前往成都,司馬懿的心中也稍微放心些,當下便帶著二子來到前廳,會見等候多時的蜀漢使者。

馬秉首次跟隨郭淮出征,便接受下勸說司馬懿歸降的重要任務,心中高興之餘,難免有幾分擔憂。司馬懿能在曹操的眼皮底下隱忍多年,最終割據宛城,想來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不知道他會不會按著大將軍定下的謀略,一步一步地走進甕中。在聽到司馬懿親口說願意接受大漢皇帝冊封的時候,馬秉強壓心中狂喜之情,起身道:“將軍順天應人,顧念宛城百姓生靈,實在是大仁大義,下官甚為敬佩。”司馬懿連聲不敢之後,才道:“日後一殿為臣,吾父子三人還要大人多多照應。”

“將軍說哪裏話?”馬秉複道:“將軍威名遠播,便是大將軍也仰慕得緊,下官日後還要多多請教才是。”說著又輕拍兩掌,讓身後隨從將手中的木盒奉上,道:“此乃大將軍送與將軍的禮物,還望將軍笑納。”

司馬懿言謝之後,便示意長子司馬師接過,又聽馬秉道:“將軍何不打開,讓下官也見識一番?”隨笑謂司馬師,道:“為父也想知道大將軍送的何物。”司馬師依言打開木盒,卻見裏麵整整齊齊地疊放著一麵旗幟。司馬昭急忙取出,迎風而展,上麵赫然鏽著“大漢宛城侯鎮軍大將軍司馬懿”。看著這十三個大字,司馬懿的心中突然有一絲莫名的恐懼,難道趙舒當真認準自己會歸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