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低調做人是最明智的處世策略(2 / 3)

秦武王兵進洛陽後,直奔周室太廟,去觀看九鼎,這九個鼎本是當年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貢金(銅)鑄成,每個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數,是周朝天命所在的象征。秦武王見了九鼎,大喜過望。當然,他不是喜歡這些銅塊,而是垂涎那九鼎所象征的統禦天下的權力,這也是秦國曆代君主的夢想。秦武王繞著九鼎逐個觀看,看到雍州(代表秦國)鼎時,對隨行的群臣說:“這鼎有人舉起過嗎?”守鼎人趕忙回答:“自從先聖大禹鑄成此鼎以來,沒有聽說也沒有見過有人能舉起此鼎。這鼎少說也有千斤重,誰能舉得起呀!”秦武王聽了,撇了撇嘴,回頭問任鄙和孟賁:“你們兩個,能舉起來嗎?”任鄙為人向來低調,他知道他的這位主子秦武王自恃勇力驚人,十分好勝,平時就經常和手下的大將鬥力,如果此時自己出來舉鼎,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搶了主子的風頭,不會有好果子吃。再說,一旦秦武王真的去舉鼎了,萬一出了差錯,自己就是長了九個腦袋也擔不起這個責任,於是婉言道,“臣不才,隻能舉起百斤重的東西。這鼎重千斤,臣不能勝任。”

任鄙這一低調,孟賁心中暗喜,認為表現的機會來了。於是伸出兩臂走到鼎前,對秦武王說道:“讓臣舉舉看,若舉不起來,大王不要怪罪。”說罷,緊束腰帶,挽起雙袖,手抓兩個鼎耳,大喝一聲“起!”,隻見那鼎離地麵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孟賁頓時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穩,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還好被左右拉住。秦武王看了,禁不住發笑:“卿能把鼎舉高地麵,寡人難道還不如你嗎?”任鄙見秦武王要去舉鼎,趕緊上前勸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要輕易試力。”秦武王本來就好與人比力,此時哪裏聽得進去,卸下錦袍玉帶,束緊腰帶,大踏步上前。任鄙拉著秦武王苦苦相勸,秦武王生氣地說:“你不能舉,還不願意寡人舉嗎?”任鄙不敢再勸,隻好退到一旁。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氣,丹田用力,大喊一聲:“起!”鼎被舉起半尺,周圍一片叫好之聲。秦武王得意洋洋,心想:“孟賁隻能舉起地麵,我舉起後要移動幾步,才能顯出高下”。秦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木難支,身子一歪,千斤重的大鼎落地,正好砸到右腳上,秦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隻見秦武王右腳已被壓碎,鮮血流了一灘。等到太醫趕來,秦武王已不省人事,晚上,秦武王氣絕身亡了。

周天子聞報,心中又驚又喜,喜的是這個驕橫跋扈的秦王自找死路,驚的是萬一秦國以此為借口興兵討伐,自己就王位不保了,趕緊親往哭吊,然後派人把秦武王的靈柩送回鹹陽。之後,秦武王異母弟贏稷登基,就是秦昭襄王。秦武王下葬後,老太後也就是秦武王的母親令人追究責任,查到了孟賁的頭上,雖然事情不能全怪孟賁,但為了出氣,還是將孟賁五馬分屍,誅滅其族。而低調的任鄙卻因勸諫有功,升任為漢中太守。

出風頭被大多數人看成是很風光的一件事,不過,從孟賁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出風頭是要冒風險的。出多大的風頭就要承擔多大的後果。雖然在現代,出風頭掉腦袋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但是,出風頭後丟了工作,遭受打擊的事情卻屢見不鮮。像任鄙一樣,雖然可能被秦武王看成是怯懦,但是一旦發生意外,卻能穩穩的置身事外,保全自己,這種處世方式實在比孟賁一味的傻出風頭高明了好多倍。

5.低姿態才能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要求得發展,首先應該保全自己,自我保護是立足於世的第一步。然而從古至今,很多人都不懂得自我保護,尤其是一些位高權重、才華橫溢、富可敵國之人,被自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沒有意識到這正是禍害的起始。縱觀曆史,看曆代功臣,能夠做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妒,窮奢極欲而人不非,實在是少而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懂得低調做人,不明白放低姿態才是自我保護的最佳途徑。深諳低調行事之道的人,不管位有多高,權有多重,周圍有多少妒賢嫉能的人,都能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中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郭子儀是晚唐時期的重臣,他屢立戰功,被封為汾陽王之後,王府建在長安。自從王府落成之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出。

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特地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內宅。恰巧他看見郭子儀的夫人和他的愛女兩人正在梳妝打扮,而郭子儀正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要王爺遞手巾,一會要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使喚仆人一樣。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回去後,不免要把這情景講給他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們都把這件事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話來談。

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聽了覺得大丟王爺的麵子,他們相約,一起來找父親,要他下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閑雜人等出入。

一個兒子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卻不尊敬自己,不管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出入內宅。孩兒們認為,即使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

郭子儀收斂笑容,叫兒子們起來,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的身家性命。”

兒子們一個個都十分驚訝,忙問這其中的道理。

郭子儀歎了口氣,說道:“你們光看到郭家顯赫的地位和聲勢,沒有看到這聲勢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緊閉大門,不與外麵來往,隻要有一個人與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專門落井下石,妒害賢能的小人從中添油加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要懂得放低姿態以自我保護,這是一個真理。在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在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要想立於不敗少地,除了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之外,還要注意處世方式,而且,低調做人還會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保羅是一個工廠的老板。有一次,生產線上有一個工人喝得酩酊大醉後來上班,吐得到處都是。廠裏立刻發生了騷動:一個工人跑過去拿走他的酒瓶,領班又接著把他護送出去。

保羅在外麵看到這個人昏昏沉沉地靠牆坐著,便把他扶進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家。這個員工的妻子嚇壞了,保羅再三向她表示什麼事都沒有。“不!史蒂夫不知道,”她說,“老板不許工人在工作時喝醉酒。史蒂夫要失業了。”保羅當時告訴她:“我就是老板,史蒂夫不會失業的。”

回到工廠,保羅對史蒂夫那一組的工人說:“今天在這裏發生的不愉快,你們要統統忘掉。史蒂夫明天回來,請你們好好對待他。長期以來他一直是個好工人,我們最好再給他一次機會!”

史蒂夫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壞習慣也從此改過來了。

一年後,地區性工會總部派人到保羅的工廠協商有關本地的各種合同時,居然提出一些令人驚訝、很不切實際的要求。這時,沉默寡言,脾氣溫和的史蒂夫立刻領頭號召大家反對。他開始努力奔走,並提醒所有的同事說:“我們從保羅先生那裏獲得的待遇向來很公平,用不著那些外來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就這樣,他們把那些外來的人打發走了,並且仍像往常一樣和氣地簽訂合同。

保羅的低調處理獲得了成功,他給了史蒂夫一次機會,史蒂夫回饋了保羅一份事業上的“保險”。這就是低調做人的魅力。

6.心高氣傲容易栽跟頭

社會是個複雜的載體,處事為人不可太過張揚,當兢兢業業,克己守仁,與人為善。心高氣傲不是智者所為,特別是在強權者說了算的時代,不適當低頭反而會引來災難,甚至殺身之禍。明哲保身雖不是上上之策,但也不失為權宜之計。為人太過傲氣,必定會失去人心與朋友,受到世人的孤立,這樣反而不可能完成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更不用說其他。反過來,與人相善才能得以生存,進而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賀瑤頭一天到一家廣告裝潢公司報到,對經理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要求專業對口,而且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長”。她很坦率地要求讓她到廣告設計部門去工作,認為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賀瑤是大學美術係的高才生,很有藝術才華,但她的這種心高氣傲的態度卻讓經理感到不快。一方麵為了挫一挫她的傲氣,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她熟悉一下公司的運營情況,經理決定讓她先到策劃部門實習,然後再根據情況決定。

賀瑤為此很不開心,認為領導不識真才,有意為難自己,到了策劃部門既不安心工作,又不虛心學習,結果給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最後,賀瑤在感到失意和憤憤不平之餘,隻好辭職另找出路。

這是一個現代心高氣傲者的悲劇,如果在古代,心高氣傲更有甚者會招來殺身之禍。

謝靈運是南朝時宋代的詩人,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他性格中特別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狂傲,這來自外內兩方麵原因。外因是因為他的出身,他出身於東晉士族中最高貴的門第,這使得他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而內在原因就是他的心智很高。謝靈運小的時候就很聰明,會在潛意識裏蔑視別人的智慧。謝靈運曾經說天下的才華有一石那麼多,曹子建占取了八鬥,他自己占據了一鬥,天下其他人總共分一鬥。這句話把謝靈運的狂傲表現得淋漓盡致。

謝靈運自視甚高,自己說自己的才能適合參政。不幸的是,謝靈運雖然熱衷政治,但對政治卻並不真正在行,至少政治敏感度和判斷力並不如他的詩作那樣得心應手。後來劉義隆做了皇帝,請他出山,但是謝靈運為人偏激,不守禮數,因此朝廷隻是安排一些空職給他,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這使得他常常憤恨不已。不僅如此,他還結交一批官員,這使得當時大權在握的司徒徐羨極為忌恨。

謝靈運的高傲自負使得他不能承受挫折失敗,而且也使得他不能保持對現實政治的客觀對待。謝靈運見王曇首、王華、殷景仁等人的名位超過他,心中憤憤不平,多次稱有疾病不上朝,反而私自出城遊玩,既不請假,也不打招呼。幸好劉義隆還算寬廣,不想傷害大臣,下旨讓謝靈運自動解職。由此可見,極度自負的謝靈運既沒有自知之明,也不知別人的才能。

宋文帝讓他自動離職之後,謝靈運回到了會稽,當地太守對佛教很是看重,謝靈運看不起他,說成佛得道必須施惠於文人,太守雖然出生早於他,但是成佛必定在他之後,太守因為這句話十分恨他。果然後來告發謝靈運有異心的就是這個太守。不僅如此,謝靈運與王弘等人在千秋亭飲酒,光著身子大聲呼叫,太守遣人勸告。謝靈運十分不高興,說:“我自己喊自己的,關笨人什麼事。”謝靈運先用話傷人,後又用奇行怪癖遭人非議,謝靈運雖然出身高貴,名滿天下,但當是時正是宋文帝猜疑之時,此時出語稍有不慎便會招致殺身之禍。謝靈運對此卻毫不在意,仍然率性而為,輕狂個性顯而易見。性情亢直,鋒芒畢露,不知韜光養晦、深自保全。謝靈運的災難下場是在所難免的了。

從謝靈運的身上可以看到,高傲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相反,它更容易讓我們陷入危險的境地,甚至毀滅。性格決定命運,不能說這句話沒有啟發性,低調做人,多思考少發言確實能幫助我們避開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全身而退才能厚積薄發,達到真正的成功,而不是爭一時之氣,喪失了成功的先機。

7.爬得高小心摔得狠

處於高位的人,一旦失勢,摔落下來,往往會跌得更嚴重,更狠。在與人交往中,不要等到被逼無奈的時候才甘心下來,俯首稱臣,而應該在知道即將遭遇災難,或者是需要付出嚴重代價之前就主動退避三舍,積蓄力量,日後再尋找機會反擊,這才是智者的做法。地位高的人不要在人前顯示出自己不可一世的優越感,而要知道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能上就能下,所謂“風水輪流轉”就是這個道理,誰也不知道明天自己會在什麼位置上,別人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站得比自己高。說不定哪天自己就在別人的掌控之下,那時再想低調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求高之心,是大家都擁有的,但是到達一個限度就可以了,不必一味地追逐所謂的高位。不在自己的能力把握範圍之內,隻會導致失敗,最終隻能一落千丈,一敗塗地。一個人名聲過大,自己不去彰顯,別人也會關注你,一個人的功勞太大了,也會遭到一些小人的嫉恨。這對於普通人已然是這樣,對於那些有名望的站得高的人更是如此。

站得低一些,故意示弱至少可以減輕他人的敵意與不滿。站得高的人,被人嫉妒是難免的,社會中的這種風氣一時還很難消除,為了保全自己,低調為人就顯得很重要了。

明代的皇帝大都昏庸無能,耽於享樂,不理朝政,導致政治荒廢,綱紀不振,使得一批陰謀家、野心家乘虛而進,把持政權,玩弄權術,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明世宗嘉靖年間的嚴嵩就是一個大奸臣,紅極一時,權傾朝野,獨攬朝綱二十年,禍國殃民,壞事做絕。

嚴嵩幼時很聰明,二十五歲時中了進士,一舉成名,先被選為庶吉士,後又被授編修官職。正在他躊躇滿誌、雄心勃勃,渴望大展抱負、飛黃騰達的時候,一場大病迫使他告病回鄉,過起了默默無聞的隱居生活。隱居的十年正是劉瑾當權的時期,朝野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嚴嵩隻得耐著性子等待機會。幾經周折,終於在六十五歲那年,嚴嵩排擠掉了一切異己,成為內閣首輔,掌握了朝中大權。這時,他大權在握,貪賄收財,隻要是能收錢的機會,他都不放過。由於入閣時年歲已高,雖身體硬朗,還是覺得精力不夠,嚴嵩便偷偷讓兒子嚴世蕃入值西苑,代他草擬批簽,成了嚴嵩的助手。

嚴氏父子賣官鬻爵,受賄索賄,私財無數,富甲天下,嚴世蕃曾自誇朝廷不如我富、朝廷不如我樂。被抄家時,抄出黃金三萬餘兩,白銀二百萬兩,其他珍珠寶玩價值數百萬。嚴氏父子大肆搜刮民財,貪贓納賄,玩弄權術,遭到了許多正直官員的反對。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他們排斥異己,培植大量的同黨,嚴嵩的幹兒子就有三十多個,幾乎遍及朝廷的各個角落。

為了鞏固地位,嚴嵩殘害言官,殺戮大臣,嚴氏集團用他人的鮮血和屍骨作為權力大廈的奠基,築起了血的債台。嚴氏集團的結黨專權,長期操縱賞罰的國柄逐漸引起了世宗的猜忌。

1561年11月,世宗所居住的西苑永壽宮起火,宮室成為灰燼。世宗暫住狹窄的玉熙宮,鬱鬱不樂,找閣臣商量。此時嚴嵩年過八十,老眼昏花,糊裏糊塗地說:“請皇上還居大內”。世宗很不高興,嚴嵩又說:“南城離宮也很寬敞,皇上就住過去吧!”皇帝一抖袖子,更加不悅。嚴嵩的兩條建議都很犯忌,世宗很不高興,90年前英宗被趕下台時,就軟禁在離宮。大內更住不得,19年前,世宗酒後住在乾清宮酣睡,險些被宮女勒死,世宗一想到那個場麵渾身都發抖。徐階在旁邊看出了嘉靖的臉色,急忙說:“另建一座新宮”。世宗大為讚許,百日新宮建成,世宗非常高興,認為徐階忠貞可嘉,從此,凡軍國大事不問嚴嵩,改問徐階,嚴嵩失寵了。

1562年,徐階找禦史鄒應龍彈劾嚴嵩,世宗下詔將嚴嵩罷職,勒令回籍休養,嚴世蕃也被謫戍雷州,後又將嚴世蕃斬首抄家。家敗人亡的嚴嵩隻好寄食墓金,四處乞討。1567年春,在一片唾罵聲中,掀風弄浪的嚴嵩餓死乞討途中。

居高位者若不壓低身份,飛揚跋扈,最終隻有落得悲慘的下場。往上爬是一步一步的,是需要日夜積累的;而往下跌卻是瞬間的事情,而且還會落到最低穀。如嚴嵩最後餓死鄉野,風光不再,隻能在風中含著悔恨的淚水,但是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得勢之時不知道低調做人,失勢時再來後悔不是很愚蠢麼?

8.不要一條道跑到黑

不要一條道跑到黑,說的是凡事要考慮到多個方麵,同時要借調冷靜。同時要借調冷靜。不能認準一條路就始終走下去。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萬一有一條路不通,就要及時抽身而退。更不可以高姿態地在這條“死”路上撞得頭破血流。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為帝,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在大臣的建議下開始“削藩”,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名義起兵,稱為“靖難之役”。後來,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在宮中放火,下落不明。朱棣就即位當了皇帝。

朱棣當上皇帝之後,對原先那些建議建文帝“削藩”的大臣,大肆殺戮,不但殺掉他們整族的人,還在他們的鄉裏牽連勾引,號稱“瓜蔓抄”。建文帝的老師方孝孺是很有名的學者。朱棣想籠絡他,好讓自己的篡逆行為得到廣大文士的承認,安撫民心,於是,剛剛攻下南京的第二天,他就召見了方孝孺,打算讓他為自己起草即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