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低調做人是最絕妙的辦事手段(1 / 3)

有人說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一為做人,一為辦事。實際上,做人就是在辦事,隻有做人做得明白,辦事才能幹淨利落,左右逢源。辦事的手段有多種,首先要低調做人。以情動人勝於以理服人,開口求人勝於命令他人,以利勸人勝於以勢壓人。讓他人有優越感,有麵子,把成功的結果留給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為。

1.一鳴之前為不鳴

藏起鋒芒,也就是以忍為主,是一種低調的姿態,也是一種修養、一種策略。在忍的過程中要積蓄力量,等羽翼豐滿了,力量攢足了,再發力,就會有比以前超過千萬倍的效果。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其產品代表著重型機械製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後到該公司求職都遭拒絕,因為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該公司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讓人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誌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業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申請被拒絕。史蒂芬並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製造公司。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

一年來,史蒂芬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卻勞累的工作。他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有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一大半卻未見眉目時,史蒂芬見時機已到,就闖入會議室。

在會上,史蒂芬把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了解了他的水平和實際情況後,史蒂芬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忍耐是創造希望的藝術。忍,不愧為人們處世和處事的高招,不愧為人們做工作的杠杆和幹事業的捷徑。人生中有很多幸福的經曆,也有很多糟糕的經曆,隻有學會忍耐,才能遊刃有餘。

1958年,一個名叫威拉德·斯高特的男士在海軍服役兩年後,回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他入伍前的單位全國廣播公司正等待他回去做播音工作。隻是沒有想到換了個新上司。這位新上司好像不大情願接受他。

威拉德·斯高特憋著勁兒要在各個方麵和他的上司見個高低,他一開始冷靜、謹慎地工作。在新上司把“快樂的夥計們”的節目時間安排在午夜時以後,他忍不住了。他和老搭檔(也是朋友)埃蒂·沃克一直主持這個喜劇節目。

他怒火中燒,準備和上司幹一場。然而,在他大動幹戈之前,他想起了《聖經》中所羅門王的一句話:“忍耐體現聰慧,寬厚才是光榮。”他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

埃蒂·沃克和他接受了這個倒黴的時間安排,兢兢業業地工作。終於在三年後,他們使“快樂的夥計們”成為華盛頓首屈一指的節目。

一天,新上司主動邀請斯高特參加電台的聚會。晚會上,他遇到了上司的未婚妻。她是個聰穎、活潑、務實的姑娘。像她這樣的姑娘怎能喜歡一個沒有什麼可取之處的人呢?通過上司的未婚妻,斯高特對上司的人格品行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隨著時間的流逝,斯高特的態度轉變了——上司的態度也變了。後來,他們成了好朋友。他仍在全國廣播公司工作,並在電視的“今天”節目中主持氣象預報。

忍字頭上一把刀,這把刀不僅能讓你在忍耐中躲避危害和鋒芒,還能讓你磨礪自己的刀鋒,等到時機來臨的時候,這把刀就會橫空出世,閃耀出奪目的光芒,沒有之前的隱忍與淬瀝,它隻能是廢鐵一塊,恐怕連砍柴也不會用上它。

2.能忍耐的人,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忍讓,是與人交往的一門藝術。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人謙和,恭敬有禮,自然受到大家的愛戴,這也是品格高潔的象征。當然,在曆史的長河中,也不排除故作謙和有禮,贏得人心的例子。但是,我們從這些反例中仔細思來,也可以得出一些經驗。確實,與人為善是和人交往的一招妙棋,它能夠籠絡人心,受到尊重,進而得以別人的輔助。爭一時之氣反而會弄巧成拙,把事情辦壞。凡事忍讓三分,任人為先,看似退讓,實際你獲得的將要比你一味強爭多得多,你得到的將會是良好的名聲和日後優先的特權,這是一點小利所比不上的。

日本礦山大王古河市兵衛,小時候做豆腐店工人。後又受雇於高利貸者,當收款員。有一天晚上,他到客戶那兒催討錢款,對方毫不理睬,並且幹脆熄燈就寢,一點兒都不把古河放在眼裏。古河沒有辦法,忍饑受餓,一直等候到天亮。早晨,古河並沒有顯出一點憤怒,臉上仍然堆滿笑容。對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動,立即恭恭敬敬地把錢付給他。他的這種認真隨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以及誠懇的待人態度,讓老板大為欣賞,沒有多久,老板就介紹他去財主古河家做養子。之後,他便進入豪商小野組(組等於現在的公司)服務。因工作表現優異,幾年後就被提升為經理。

發家後的古河買下了廢銅礦——足尾銅礦。這個足尾銅礦山是個早已被人遺棄的廢銅礦山。因此,他一開始進行開采,就有人嘲笑他,視他為瘋子。

但是,古河對此根本不在乎。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卻不見銅的影子,資金卻一天一天地在減少。但他一點都不氣餒,麵對困境,咬緊牙關,抱定要和礦山一起死的決心,跟礦工們同甘共苦,慘淡經營,四年如一日,就在一萬兩金子的本錢幾乎要化為烏有時,苦盡甘來,銅,終於挖出來了。

有人問古河成功的秘訣,他說:“我認為發財的秘方在於忍耐二字。能忍耐的人,能夠得到他所要的東西。能夠忍耐,就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你前進。忍耐即是成功之路,忍耐才能轉敗為勝。”

20世紀50年代,豐田集團的銷售一直由“銷售之神”神穀正太郎獨立經營,集團是完全分離的兩個公司,雖然這樣,神穀也使豐田進入了國際市場,但在國際性競爭中,這種分散財力、物力、人力的管理模式阻礙了公司發展,豐田英二提出了合並的建議,但遭拒絕。

1967年,豐田英二就任豐田工業公司社長時再度建議,仍被神穀拒絕,因為他將銷售公司看作是自己的領地,不容別人插手,如果強行合並則會引起內訌。豐田英二放棄了這一計劃,也忍下了不平之氣,努力工作,把本職工作幹好。這一等又是13年,直至神穀去世,方才將此項計劃付諸實施。

豐田英二未施高壓政策,與其長遠目光是分不開的,如果強行實施,勢必引起神穀的全力反對,從而影響全球的銷量,導致渠道不暢,還會失去神穀的支持與合作。因此,忍讓是正途,這是豐田英二從長計議的有力體現。

3.麵子沒那麼重要

有的人總是好講究麵子,爭一時之氣,孰不知有時候放下自己的麵子,能夠承受別人的嘲諷,反而是好事一樁。放下所謂的自尊,被別人嘲笑幾句,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礙,自己也沒有損失什麼,假如一味地顧及麵子問題,不能容忍別人或有意或無心的玩笑話,輕則與朋友翻臉,自此老死不相往來,重則引來殺身之禍,死無全屍,即使想東山再起,已然沒有機會。適當地放下麵子,才有可能謀求更高的發展,更多的利益,更好地辦事。

日本有一家礦業公司,該公司的董事長在年輕時,由於年輕氣盛,工作上急於求成,遇事常急躁衝動。結果被下調到基層,去擔任一個礦的礦長。在就任時的歡迎酒會上,由於他過於顧及自己的尊嚴,敬酒不喝,發言不講,被老員工們認為是一個不講人情的上司,年輕的員工和礦工們對他更是敬而遠之。他在礦裏陷入了孤立被動的境地,工作毫無起色。

大半年的時光過去了。臨近新年前夕,礦上舉辦同樂會,大家要即興表演節目。這位礦長這時在同樂會上即興演了一出家鄉戲,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令他大感意外的是,那些一向對他敬而遠之的部下們,這時主動走過來對他表示親近和友好。他一下子從中悟出了什麼,在他的支持下,礦上成立了一個業餘家鄉戲團。從此,他的部下非常願意和他接近,有事都喜歡跟他談,他也由過去令人望而生畏變成了可親可敬的人。在礦上無論一件多難辦的事,隻要經他出麵,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事情定能辦成。這個礦的生產蒸蒸日上。由於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再加上人心相向,後來被提拔為總公司的總經理。

他升為總經理後,有一次開現場會,全公司的頭麵人物都出席了。會上大家都為本年度的好成績而高興,為了讓大家更高興,公司總裁的秘書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一位副經理惡作劇般地拋到噴泉的池子中去,以此使歡樂的氣氛達到高潮。總裁同意這個提議,並征詢這位總經理的意見,這位總經理立刻意識到這是又一個放下架子的好機會,他立刻做出了由他自己在水池來一個旱鴨子戲水的決定,以此來博得大家的哄笑,把歡樂推向高潮。

這位總經理轉向大家說:“我宣布大會最後一個項目就是秘書小姐的建議:她叫我在泉水池中來一個旱鴨子戲水……我同意了,請各位先生注意了,我現在就開始表演。”說完他“撲通”一聲跳入池中,做起了狗刨狀,參會的幾百名員工笑痛了肚子……

事後總裁問他:“那天你完全可以叫副總經理去表演,沒有必要親自去做呀!”

他笑著回答:“讓那些職位低的人出洋相,以博得眾人的取笑,而職位高的人卻高高在上,端著一副架子,使人敬畏,那是最不得人心的了。”總經理這些話使總裁大有感觸,從此他也變得和這位總經理一樣注意體恤下屬了。

這位總經理深信管人之道,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隻會讓下屬敬而遠之,不體恤下屬的領導不可能得到下屬的尊敬與愛戴。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明代的徐階三十歲不到就擔任了浙中督學的職務,負責考試有關事宜。一次,有個考生在作文中用了“顏苦孔之卓”的典故,意思是顏回對孔子學說的深奧苦於理解。徐階用筆將這句畫去,批了“杜撰”兩個字。將文章列入第四等。發榜時這個考生拿書卷向徐階請示說:“先生對我的教育誠然是應該的,但這個典故出自揚雄的《法言》,實在不是學生杜撰。”徐階聽了考生的話後,馬上站起來說:“本人僥幸早些獲得了功名,沒有好好地做學問。今天感謝你的這番指教!”於是,他將考生的成績改為“一等”。許多人聽說了這件事,紛紛稱讚徐階有肚量。皇帝聽說了這件事,後來升任他入京做官。

無獨有偶,也是在明代,一個考生因用了“為舜也父者,為舜也母者”的句子,被主考官批為“不通”,因而得第四等。當考生指出這兩句出自《禮記·檀弓》篇時,主考官大怒說:“偏是你一個人讀過《檀弓》?”反而把考生從第四等又降至第五等。人們無不嘲笑此考官的為人,皇帝知道後,把這個人的官職撤掉了。

且不說先後兩個考官的做法對考生前程的影響有何不同,就對他們自己而言,前者從善如流,不僅沒有因一時的失誤給自己帶來絲毫損失,還博得了胸襟廣闊的讚譽,就因為有了這樣的智慧和肚量,徐階才能在後來扳倒嚴嵩。後者為了麵子,明知自己錯了,還惱羞成怒地斥責別人,結果更讓人笑話。所以當下屬已指出自己的錯誤時,不妨學習除階的智慧和度量。正好放下自己的架子,得到更多的支持者。

4.名氣大不一定好辦事

一般來說,名氣大,名聲在外會便於辦事,但是這也不是慣例。不要名聲,不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有時候可能更方便辦事。不爭名聲,糊塗一些,寬容別人,才能得人心。即使沒有那個名,但是實權仍在你手裏,又何須貪圖一時虛名,說不定沒有占這個名位之前,眾人也無所謂,也就任你發展了,一旦求得上位,或倒行逆施,或忌恨眼紅,眾人聯合起來把你趕下台去,並摧垮你的一切勢力,到時候連手中的權力也丟了,豈不後悔莫及?名氣隻是浮雲,空虛無拘,不必為了一個空泛的頭銜而毀了真正的實際利益,千萬不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美國某議員進入參議院的時候,他頭上有兩個光環:他不但是普林斯頓最優秀的學生,還曾經是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的著名球星。有一次他被邀請去一個大型宴會發表演講。這位自信的議員坐在貴賓席上,等著發表演講,這個時候一個侍者走過來,將一塊黃油放在他的盤子裏。

議員立刻攔住了他:“打擾一下,能給我兩塊嗎?”

“對不起,”侍者回答道,“一個人隻有一塊黃油。”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誰吧!”這位議員高傲地說道,“我是羅氏獎學金獲得者、職業籃球聯賽球員、世界冠軍、美國議員比爾·布萊德利。”

聽了這句話,侍者回答道:“那麼,也許您也不知道我是誰吧?”

“這個啊,說實在的,我還真不知道,您是誰呢?”

“我啊,”侍者不緊不慢地說,“我就是主管分黃油的人。”

相比之下,中國人深諳此理,三國時的曹操就是個中高手。

曹操放著皇帝不做,自然有他的考慮和苦衷。他畢竟是靠所謂“興義兵,誅暴亂,朝天子,佐王室”起家,一路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征袁紹、平烏桓、滅劉表、驅孫權、定關中、擊劉備,一直用的都是尊漢的名義,打的是討逆的旗號。遷獻帝於許都後,更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些是曹操的政治資本,也是政治負擔。他必須把這個包袱背上。因為他在扔掉包袱的同時,也就丟掉了旗幟。沒有了這麵旗幟,曹操靠什麼號召天下、收服人心?

是曹操不想當皇帝嗎?否。誰不知道當皇帝好。誰又不想當皇帝?那時候,誠如王粲對劉琮所言,“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是曹操沒條件嗎?不是。中國北方基本統一,漢天子早已架空,朝廷內外,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曹操的兵,隻等曹操一聲令下。曹操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天下表白:我曹某絕無篡漢之心!曹操自己心裏也明白,別人睜大了眼睛,警惕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倘有不軌,立刻就會群起而攻之。

曹操實在是太清楚這一利害關係了,他采取你們不說,我也不說;你們能裝,我也能裝的策略,到時候,看誰憋不住,等不及!政治鬥爭是一種藝術,講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到火候不揭鍋。過早地輕舉妄動是一種盲動,引而不發才是高手,曹操就是高手,他沉得住氣。

劉備、孫權,還有朝野一些人全都沒安好心。他們有的想當皇帝,有的想當元勳,有的想趁火打劫,有的想渾水摸魚,隻是大家都不說出來,也說不出口,都沉住了氣,看曹操如何動作,當然,真心實意維護漢室的正人君子也有。曹操知道一旦自己後院失火,劉備、孫權等就會幸災樂禍,火上加油,乘機作亂,同朝中反對派聯手與自己作對。這樣一來,時局就將不可收拾,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就會功虧一簣、毀於一旦。

曹操是一個務實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隻要自己實際上擁有了天子的一切,那個惹是生非的虛名,要它作什麼!

因此,當孫權上表稱臣,屬下也紛紛進勸時,老謀深算的曹操隻說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孔子說過,隻要能對政治產生影響,就是參政,何必一定要當什麼呢?如果天命真的在我身上,我就當個周文王好了!

這話說得非常策略,非常有彈性,也非常有餘地。它既表示曹操本人無意帝位,也不排除子孫改朝換代的可能。至於曹丕他們會不會這麼幹,那就要看天命,也要看他們的能耐了。幹成了,我是太祖;幹不成,我是忠臣,曹操的算盤打得很精很響。

曹操不為天子,也握著天子的實權,享著天子的福氣,又正因為沒有稱帝,才沒有惹來無謂的麻煩,天下人也沒有借口群起而攻之,這正是曹操精明之處。不要虛名,也辦得實事,不強出頭,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才是正確的為人方式。假如鋒芒畢露,自視甚高,咄咄逼人,就容易惹來猜疑和排擠,這不僅阻礙了個人才能的發揮,還會功虧一簣,走向失敗。不顯眼,不招是非,可以節省下那些用來應付不必要的應酬和麻煩的時間,專心去做有利的事情,最終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所謂虛名,不要也罷!

5.低調會激發他人的同情心

低調辦事的人幾乎很少有失敗的,因為他們抓住了人的弱點,那就是人人都有同情心,即使是一個心腸硬的人也不可能始終冷酷到底。用低調才會激發他人的同情,從而為辦事掃清障礙。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以此為契機,在新興起的產業領域出現了驚人的發展。

日本國內因奧林匹克熱而群情沸騰,日本經濟依賴美國的高速發展,正在過熱膨脹。這種局麵早在1961年就潛在地進行著,由於金融緊縮與需求停滯,市場情況的惡化終於表麵化了。

1964年,在市場進一步惡化的過程中,鬆下電器始終沒有能擺脫從1951年開始重建以來第一次減收減益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銷售公司、代銷店等經營惡化的單位激增,170個公司中,真正獲得收益的隻有二十幾個,剩下的全部是赤字經營。銷售公司、代銷店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