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當然不會默視這種情況,決定從1964年7月9日起,在熱海新富山飯店,邀請全國的銷售公司、代銷店170個公司的代表,促膝長談,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
會議一開始,銷售公司、代銷店方麵的呼聲就像決堤般狂瀉。每個代表都有一肚子訴不完的苦,鬆下幸之助馬上成為眾矢之的。
麵對麵式的談判狀態一直持續了兩天。談判當然不能直接一個人一個人地交談,所以鬆下幸之助幾乎一直站在講台上,即使這樣,仍然沒有結論。會議終於拖到了第三天。最初預計會議是兩天時間,但會議總是纏在一個問題上,完全找不到打開局麵的對策。
第三天,鬆下幸之助決心改變這種局麵,他登台後第一句話就說:“使大家蒙受這種厄運,是我鬆下不好。”他深深向大家鞠了一躬。
對鬆下幸之助這種突然改變的態度和語調,銷售公司、代銷店的代表們顯出吃驚的樣子,會場一下子鴉雀無聲了。
接著,鬆下幸之助重新承認了鬆下電器的過錯,之後,他講了一段小故事。
大約在30年前,有一個人製造了電燈泡,拿到了商店裏去請求店主幫助他銷售。當時店主們都麵露難色,但他還是說出了心裏話,請大家幫他銷售。結果大家覺得,若是那樣,就幫他銷售吧,因此就決定經銷他的電燈泡。後來,這個人不負眾望,終於製成了一流的電燈泡,而他的公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就是我,鬆下幸之助,裏麵的店主,就是在座各位代表的店的當年店主。鬆下電器能夠有今天,多虧了在座的各位,多虧了你們的幫助,這件事我將銘記在心,由於這次會議忙於和大家交談,我把這件事給忘了,實在對不起。今天鬆下要致力重新做起,請諸位多多關照。
話到此時,他早已聲淚俱下,感染了整個會場。這種誠心終於感動了各位代表,會場的氣氛驟變,沒有責怪的話了。最後雙方終於達成一致協議。
鬆下電器在當時是一流的大公司,在危難麵前沒有一味打壓經銷商,反而采用了低調策略,一舉激發了經銷商的同情,獲得了經銷商的信任。相比之下,美國之父華盛頓的低調更加有價值。
獨立戰爭後,大陸軍還沒有解散,國會在善後處理方麵進展緩慢,作出的很多承諾也沒有兌現。
大陸軍軍官們知道,喬治·華盛頓絕不會讚同侵奪他們的權利,他們向華盛頓請求,希望在國會前遊行。華盛頓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是一種叛國行為,但是軍官們不聽他的。
軍官們召開了一個會議,謀劃一個叛亂行動。華盛頓也去了。他希望勸阻他們,並被獲準發言。
華盛頓對軍官們講了一個多小時。
聽眾中有很多是革命中的英雄,如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約翰·諾克斯以及“輕騎”哈裏·李等人。華盛頓講到他們以前為什麼而戰,叛亂的後果會怎樣,國會正在采取哪些行動,等等。但是講這些都無濟於事。在此之前,國會多次向他們承諾,但是沒有兌現。現在,軍官們決定把法律拿到自己手中!
最後,華盛頓見無法勸服軍官們,他把手伸進鬥篷裏,掏出了一副眼鏡。以前從來沒有一個人見過華盛頓戴眼鏡。在那個時代,戴眼鏡被視為一種身體缺陷,指揮官們是不肯承認的。
當他慢慢戴上眼鏡時,華盛頓對他以前的軍官們說了最後幾句話:“先生們,我老了,現在,眼睛也快瞎了。”
所有在場的人都流淚了。華盛頓轉身離去。一開始全場悄然無聲。後來,有一個聲音說:“噢,天哪,也許喬治是對的。讓我們給國會最後一次機會吧。”結果可想而知,叛亂從未發生。
軍官們並不知道,華盛頓戴眼鏡已經有好幾年了。但即使是他最親密的副官也從不知此事。華盛頓作出這樣的舉動,是為了使美國人不受軍事獨裁的統治,他使用低調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6.求人本來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事
人處在社會這個複雜的集體之中,人際關係是牽扯我們精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麵,與人相處不可能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求人辦事當然是要放下身段,哪裏有頤指氣使地讓別人幫忙的道理,這樣別人反而不會幫助你。其實大家都知道求人辦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若還要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必定會失敗。放低身份,擺正態度,注意說話的口氣,把握到位,方能把事辦好。
菲利斯通一天晚上信步走進一家酒吧喝酒,看到一個喝得爛醉的年輕人搖搖晃晃從裏麵走出來。酒店老板自言自語地說:“搞發明真是害死人了。”菲利斯通經詢問,明白了這個喝得爛醉的人叫羅唐納,搞了個新式橡膠輪胎的發明,拿著專利證書找到橡膠巨子史道夫,希望他能購買這項技術,沒想到史道夫輕蔑地把專利證書隨手拋在地上,還說他是騙子,審查專利的都是外行。這極大地刺傷了羅唐納的自尊心,發誓以後再也不搞發明了,並常常借酒澆愁。菲利斯通眼前一亮,決心去拜訪一下他。
第二天,菲利斯通去拜訪羅唐納,見麵後微笑著說:“您就是羅唐納吧?我今天特意來拜訪您。”正在幹活的羅唐納眼中露出警覺的目光說:“我跟閣下從來不認識,你找我什麼事?”“想跟你談談你的那個發明。”菲利斯通說。一聽“發明”二宇,羅唐納的氣就上來了:“我沒什麼發明,你認錯人了!是酒吧老板告訴我的。”“你認錯人了。”“沒有就沒有,你少跟我囉嗦!”羅唐納氣呼呼地走開了。
菲利斯通碰了大釘子,心裏很生氣,可轉念一想,一個有才能的人辛辛苦苦搞了個發明,卻被說成騙子,心裏有氣是十分自然的,於是第三天又去羅唐納家找他,不想羅唐納不在家。菲利斯通整整等了一天,他又累又餓,幾乎支持不住了,但求賢若渴的心情支撐著他堅持等下去。終於,羅唐納回來了,菲利斯通喜出望外,正想迎上來,突然眼前一陣恍惚,羅唐納趕緊把他扶住。
“你感到哪裏不舒服?”羅唐納的聲音帶有幾分歉意。“沒什麼,我已經等你一整天了,羅唐納先生。”羅唐納被感動了,他們倆談了很久。菲利斯通慶幸自己認識了這麼一位有才華的人物,羅唐納也有感於菲利斯通的誠意和慧眼。菲利斯通按照羅唐納的發明,製成了儲氣量很大而且不易脫落的橡膠輪胎,這種產品一打進市場,立刻就成了搶手貨。羅唐納的專利,成了菲利斯通事業的推動力,促使其公司迅速發展,最後成為美國最大的輪胎公司。
求人本來就是不能高高在上的事,菲利斯通這一“低”,賺來了一個輪胎公司,可謂一“低”值千金,而林肯則是“低”來了一個總統的職位。
1860年,林肯和當時的美國民主黨領導人道格拉斯競選總統。道格拉斯財大氣粗,專門準備了一輛競選列車,還在後麵安裝了一門禮炮,所到之處都要鳴禮炮32響。林肯始終坐著一輛耕田用的馬車,深入選民中,親切交談。他在演講中說,“如果大家問我有多少財產,那我告訴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三個女兒,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有一個租來的辦公室,室內有桌子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大書架一個,架子上的書值得每個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很長。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我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你們。”
最後,林肯順利擊敗道格拉斯。其中奧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細細品味。
7.奉承話該說還要說
說奉承話被一些人說成“拍馬屁”,一向是一種令人鄙夷的行為,喜歡說奉承話的人經常被認為是道德卑下,阿諛奉承之徒。其實,說奉承話的人並不一定就沒有能力,如果不是那麼高調的話,對於這個問題就會有更加通達的觀點。這不過是一種手段,通過它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五代十國時期是標準的亂世。短短五十年間,就換了五個朝代,十五個皇帝,分屬於九個不同的姓氏。皇帝們更換得如此頻繁,大臣們也習以為常,抱著一份打工的心態來麵對他們,這個老板倒台了,就再換另外一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身經五朝的“長樂老”馮道。馮道經曆了唐、晉、漢、周,包括契丹這五個朝代,在每一朝都能做到宰相之類的高官,最後得享天年。在五代這樣的亂世,這種生存經驗實在是一個奇跡。但是,馮道也並不是沒有一點自己的原則。他為人儉樸,謙遜寬厚,連後世那些罵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不是沒有自己的道德追求,不過在那樣的亂世,很多時候不得不用說奉承話這樣的手段來達到一些目的。
馮道起初任後唐的宰相。後來,石敬瑭勾結契丹滅了後唐,為穩定政局,又讓馮道當宰相。契丹也很看重馮道,當初就想把他弄到契丹去,但沒有成功。於是就指名讓馮道出使契丹,打算把他扣留在那裏。那時出使契丹並不是什麼好差事,其他人聽說自己要到契丹去,臉色就變了,手也嚇得發抖,石敬瑭也不願讓馮道去,知道去了就很難再回來。馮道卻說:“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堅持要走。人家給他送行,都傷心地流下了眼淚,馮道卻十分鎮定,在一張紙上寫了兩個字“道去”,就北上去了契丹。
契丹的君主給了馮道十分隆重的接待。但馮道還是不忘要回到中原,為了這個目的,他用心周旋。有一次,契丹君主表露出來想把他留下來的意思。馮道就借機奉承。此時石敬瑭稱契丹為父,他就說:“南朝是兒子,北朝為父親。不論在哪一朝為臣,不是都沒有區別嗎?”說得契丹君王大為高興。馮道還在表麵上顯示出要留在契丹的意思。契丹君主給他的賞賜,他都買了薪炭,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就說:“北方太寒冷,老年人受不了,就要早做準備。”契丹君主十分感動,反而放他回去了。馮道故作姿態,幾次三番也請求留下來,契丹君主還是允許他離開。馮道又故意磨磨蹭蹭,在驛館住了一個月才啟程上路,路上也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員讓住就住,兩個月才走出契丹邊界。左右隨從都很不理解,說一般人能從契丹回來,都是走得越快越好,可您還要住宿停留,這是為什麼呢。馮道說:“縱使你急速返回,契丹的良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別人聽了,歎服不止。
不過,馮道對於兒皇帝石敬瑭也未必看得上,向他提出退休,但石敬瑭不準,連他的申請也不看,讓人去告訴他,如果不去就親自上門來請,馮道隻好再出來任職。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新皇帝不喜歡馮道,有人對石重貴說馮道隻能做太平時代的宰相,沒能力挽救危難,做興亡時期的宰相,於是石重貴就將他打發到地方上任節度使。馮道並無怨言,其實他的度量還是比較大的,下放之前他曾經問別人外麵對他的評價如何,這人回答說是非各半,馮道卻說:“讚同我的人說我是,不同意的人說非,反對我的人恐怕有十分之九吧。”石重貴在景延廣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開戰,大戰了三次,最後終因杜重威投降,無兵可調,後晉滅亡,石重貴等也被迫流亡契丹。契丹軍隊進入中原,大肆劫掠,弄得一片恐慌,這時,馮道前去見契丹君主,遭到斥責,契丹君主問他:“你為何來見我?”馮道答道:“無兵無城,怎敢不來。”契丹君主又刁難他:“你是何等老子?”馮道說:“無才無德,癡頑老子。”契丹君主也不禁笑了,免了他的罪,又授予他太傅的榮譽職銜。契丹君主還問馮道如何治理中原:“天下百姓,如何救得?”於是,馮道就順著他說:“現在的百姓即使佛祖來也救不得,隻有皇帝能救得。”這一招果然有效,後來契丹軍隊在中原就不再像先前那樣濫殺了。最後終於退出了中原。
後世的人對於馮道的行為有很大爭議。以為他侍奉了五個朝代,十個皇帝,實在是無恥之尤。但是,在那樣的亂世,皇帝又都十分殘暴。馮道采取這樣的態度也是不得已的。他隻有讓那些君主高興一些,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並盡可能地讓飽經戰亂的民眾安定一些。據記載,當時就是因為馮道對契丹皇帝的一席奉承,才保住了中原的百姓不至於受到更大的燒殺搶掠。所以,在必要的時候,該說奉承話還要說。
8.彎腰說話更有效
辦事,如果不懂得彎腰說話,不僅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搞不好被求的人一怒之下,連對你原來的好印象都會被一筆勾銷,更不要談什麼爭取更多的利益了。
一家著名外企公司年終為了獎勵員工,製定了一項瑞士旅遊計劃,朱先生所在的部分了四個名額。可是六名員工都想去,大家要求再向上級領導申請兩個名額!副經理找到了老總:“老總,我們部門六個人都想去香港,可隻有四個名額,剩餘的兩個人會有意見,能不能再給兩個名額?”
老總說:“篩選一下不就完了嗎?公司能拿出四個名額就花費不少了,你們怎麼不多為公司考慮?你們呀,就是得寸進尺,不讓你們去旅遊就好了,誰也沒意見。我看這樣吧,你們兩個做部門經理的,姿態高一點,明年再去,這不就解決了嗎?”
副經理灰溜溜地回到辦公室,朱先生了解了情況,當即知道他失敗的原因是太想反映情況了,沒有顧及老板的心理。
分析清楚情況,朱先生知道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樹立一個溝通低姿態,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慮一下。他想了一會兒之後,走進了上司的辦公室,說:
“老總,大家今天聽說去旅遊,非常高興,非常感興趣。覺得公司越來越重視員工了。領導不忘員工,真是讓員工感動。老總,這事是你們突然給大家的驚喜,不知當時你們如何想出此妙招的?”
老總一聽,立刻興奮起來,說:“真的是想給大家一個驚喜,這一年公司效益不錯,是大家的功勞,考慮到大家辛苦一年。年終了,第一,是該輕鬆輕鬆了;第二,放鬆後,才能更好地工作;第三,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大家要高興,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就是讓大家高興的。”
朱先生立刻附和說:“也許是計劃太好了,大家都在爭這四個名額。”
老總警覺地說:“當時決定這些名額是因為覺得你們部門有幾個人工作不夠積極,你們評選一下,不夠格的就不安排了,就算是對他們的一個提醒吧。”
朱先生頻頻點頭:“其實我也同意領導的想法,有幾個人的態度與其他人比起來是不夠積極,不過他們可能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因,這與我們部門經理對他們缺乏了解,沒有及時調整都有關係。責任在我,如果不讓他們去,對他們打擊會不會太大?如果這種消極因素傳播開來,影響不好吧。公司花了這麼多錢,要是因為這兩個名額降低了效果太可惜了。”
朱先生看老板沒有出聲,又趁熱打鐵說:“我知道公司每一筆開支都要精打細算。如果公司能拿出兩個名額的費用,讓他們有所感悟,促進他們來年改進。那麼他們給公司帶來的利益要遠遠大於這部分支出的費用,不知道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公司如果能再考慮一下,讓他們去,我會盡力與其他兩位部門經理溝通好,在這次旅途中每個人帶一個,幫助他們放下包袱,樹立有益公司的積極工作態度,老總您能不能考慮一下我的建議。”老板想了想,讓朱先生先出去,說自己要想一想。
第二天,老板秘書通知朱先生,公司決定給他們部增加兩個名額。
提出意見或求人時,最忌諱的用語就是“你應該……”“你必須……”不論你的建議多麼好,上司隻要聽到這兩個詞,頓時生厭,產生逆反心理,大多不會采納你的意見。因為每個人都不願別人把他當成孩子或低能兒,他們也不是“軍人”,隨時等著接受“將軍”的命令,大多數人聽到這兩個詞時往往這麼想:“我要怎麼做,還要你來告訴我嗎……你以為你是誰……”
在有求於人時,要注意把自己的意見不知不覺地灌輸到他人的腦海裏,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當伍德洛·威爾遜任美國總統的時候,艾德華·M·赫斯上校對內政和外交問題有很大的影響力。威爾遜總統非常信任赫斯上校。凡是遇到重大的決策問題,總統都請赫斯上校當他的顧問。
總統為何這樣信賴赫斯上校呢?上校親自告訴周末晚報的記者亞瑟·D·赫頓·史密斯說:自我認識總統後,漸漸地發現,若要他考慮某件事,就必須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件事印在他的心中,使他關心這事。這是最簡捷有效的方法。換句話說,也就是讓他自己去想,認為這一脫胎於我的構想,是由他自己想出來的。這點是我在無意中發現的。有一天,我到白宮去見總統,談到某個問題時,他對我的構想表示不以為然。幾天後,總統在晚餐會上發表他對這個問題的見解。他的意見竟和我前次和他討論的一模一樣,令我驚異不已!而且,我還發現,當我心平氣和甚至有點低調地和總統說話時,他對我的話最感興趣。相反,如果我試圖提高音量或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話,那十有八九會失敗。因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要放下架子去和總統交流,讓我的意見不知不覺地影響他就可以了。
的確,赫斯上校的話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方法,那就是放低姿態,彎腰說話,才能順利地辦成事情。
9.辦了錯事要主動承認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旦由於疏忽辦了錯事之後該怎麼辦呢?低調承認,主動認錯是最好的辦法。而那些死不認錯,一味強辯的人隻會激勵起他人的怒火,讓局麵不可收拾。
小錢是一位很年輕的工程估價部主任,專為公司估算各項工程所需的價款。
有一天,他的一項估算被一個核算員發現估錯了10萬元,老板便把他找來,找出他算錯的地方,請他拿回去更正。
小錢一聽,不但不肯認錯,反而大發雷霆。他說:“那個核算員沒有權力複核我的估算,更沒有權力越級報告。”
老板問他說:“你的錯誤已是確定了,是不是?”
他回答說:“是的。”
於是老板再問他:“是不是為了你個人的麵子,那位核算員就應不顧公司的巨大損失而不把它揭發出來呢?”他的回答還是“是的”。老板看小錢這樣固執己見,原想發作一番,但因念他平日工作成績不錯,便對他說:“如果你希望將來有成就,這種不良的習慣必須好好改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