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低調做人是最絕妙的辦事手段(3 / 3)

一年以後,小錢又有一個估算項目,被他的上司查出錯誤,拿來向老板報告:這次他又錯了10萬元。

老板把小錢喚來詢問,一聽老板說他有了錯誤,小錢便立刻勃然變色,反駁老板說:“好了,好了,不用囉嗦了。我知道你還因去年那件事而懷恨於我,現在特地請了專家檢查我的錯誤,借機報複。可是我想你一定計不得逞,這次我的估算不會有錯,錯的一定是你和那個混蛋的專家。”

老板等他發作完了,便冷冷地說:“很好,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請別的專家來幫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算錯了沒有。”小錢果然去請別的專家們核算了一下,發現自己確實算錯了。這才回來對老板說,他確實是錯了。“可是現在我隻好請你另謀高就了。”老板說,“我們不能讓一位永遠不許人家糾正他錯處的人,來損害我們公司的利益。”

一個人如果自傲自大,對於人家的指責總是一味否認,是不可能有任何進步的,到頭來還是自討苦吃。而如果能知錯就改,主動承認的話,有時還可能免於處罰。卡耐基講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離卡耐基住的地方不遠處是一片森林。當春天來臨時,那裏野花盛開,鬆鼠在樹林中築巢生子,草長得與馬頭齊高。卡耐基常帶著他的波士頓哈巴狗瑞克斯去公園中散步。這是一隻友善而不會傷人的小狗,因為在公園中很少遇見人,因此卡耐基帶瑞克斯散步時,常常不給它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們在公園裏遇見了一位騎馬的警察,他好像急於要顯示他的權威。

“你不給狗戴口罩,不係鏈子,卻在公園中亂跑,想幹什麼?”他責問卡耐基說,“你難道不知道那是違法的嗎?”

“是的,我知道那是違法的,”卡耐基輕聲地回答,“但我想它在這裏不至於傷到人。”

“你想不至於!你想不至於!法律才不管你怎樣想呢。這隻狗也許會傷害鬆鼠,或咬傷小孩。這次就算了,但如果我下回再在這裏發現這狗不戴口罩,不係鏈子,你就必須去和法官解釋了。”

卡耐基小心客氣地答應遵守他的命令。

遵守了好幾次。但是瑞克斯不喜歡戴口罩,所以卡耐基決定碰碰運氣。起初一切都很順利,可一天下午,瑞克斯正跑過一個小山丘,就在這時,卡耐基忽然間看見那位法律的權威,也即那位警察,正騎著一匹棕紅色的馬,瑞克斯在前麵跑,直向著那個警察衝過去。

卡耐基知道這回肯定麻煩了,所以,還沒等到警察開口說話,就說:“警官先生,這次你當場抓住了我,我是違了法。我沒有推辭,沒有借口。你在上星期已經警告過我,如果我再將小狗不戴口罩就帶到這裏,你就要罰我。”

“是的,是的。不過現在,”警察用溫柔的聲調說,“我也知道,在這周圍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想帶著這樣一隻小狗在這兒溜達一圈。”

“那真是一種引誘,”卡耐基回答說,“但那也是違法的。”

“像這樣的一隻小狗不會傷人。”警察說。

“不,它也許會傷害鬆鼠。”卡耐基說。

“哦,先生,我想也許你對這事太認真了。”警察告訴卡耐基說,“讓我告訴你怎麼辦吧。你隻要讓它跑過那土丘,讓我看不見它,我就可以將這事忘了,事情也就完了。”

假如我們知道自己免不了要受責備的話,為什麼不搶先一步,積極主動地認錯呢?難道自己責備自己,不比遭到別人的斥責要好受得多?

如果你知道別人正想指責你的錯誤,你就應該在他有機會說出來之前,以攻為守,自己把他要說的說出來。很有可能,他就會采取寬厚諒解的態度,而寬恕你的錯誤。

10.不和他人鬥無謂之氣

生活中有些侮辱可能是別人無意中附加給我們的。有些時候,我們所受的侮辱來自和我們敵對的一方,來自於那些準備冷眼旁觀我們身陷窘境如何自處的敵人。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低調處之,不和他人鬥氣,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利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谘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創始人利特爾於1886年建立的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

1921年的一天,在許多企業家參加的一次集會上,一位大亨高談闊論,否定科學的作用。而一向崇拜科學的利特爾平靜地向這位大亨解釋科學對企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這位大亨聽後,不屑一顧,還嘲諷了利特爾一番,最後他挑釁地說:“我的錢太多了,現有的錢袋已經不夠用了,想找豬耳朵做的絲錢袋來裝。或許你的科學能幫個忙,如果做成這樣的錢袋,大家都會把你當科學家的。”說完,哈哈大笑。聰明的利特爾氣得嘴唇直抖,本來想發作一番,但還是抑製住情緒,表麵上非常謙虛地說:“謝謝你的指點。”因為利特爾感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其後的一段時間內,市場上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暗中搜購一空。購回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的化學家分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然後又把這些物質製成可紡纖維,再紡成絲線,並染上各種不同美麗顏色,最後紡織成五光十色的絲錢袋。這種錢袋投放市場後,頓時被一搶而空。利特爾公司因此名聲大振。

麵對挑釁,利特爾忍受輕蔑,“虛心”接受指點;不大吵大鬧、爭執強辯,也不義正詞嚴地加以駁斥,他不露聲色,暗中準備,將豬耳朵製成絲錢袋,從而一舉成名。

利特爾成功起家的故事告訴我們:麵對侮辱,與其出言反駁,不如不和他人鬥無謂之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清代乾隆時期有一位東華綢緞鋪的老板,他經營有方,低調做人。得到了乾隆的賞識,人們都稱為“緞子王”。緞子王幾乎壟斷了北京的綢緞批發業務,直接與內務府大臣往來,生意越做越大。

盡管緞子王善於交際,但也有疏忽的地方。內務府一位郎中對緞子王暴富不滿,想設法整一整緞子王。有一次,緞子王代內務府采辦了二百箱緞子,該郎中使用調包計,誣陷緞子王采辦的二百箱緞子中,有五十餘箱是已經腐朽變質的老緞子。緞子王麵對內務府官員的誣陷,既不聲辯,也不要求開箱檢查,而是默默地將這五十餘箱緞子收回,折合銀子價值幾十萬兩。後來,緞子王想挽回一些損失,就把這五十多箱老緞子打開檢查,發現這五十多箱緞子是明朝魏忠賢家的財物。魏忠賢自縊後,財產被朝廷沒收。箱子經兩朝轉手多次,均無人查看過箱內所裝的東西。原來當時各級官員送給魏忠賢的每匹綢緞裏,都卷有金葉。時過百年,綢緞雖然老化,但金子絲毫無損,緞子王因禍得福,發了大財。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總免不了產生矛盾和摩擦,若為一點小事就爭執起來,互不退讓,實在是又費時又費力,還徒增煩惱,於人於己沒有一點好處。俗諺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到時自有峰回路轉的勝境,故待人能謙退禮讓,定能贏得彼此的尊重。上下之間,老幼之間,鄰裏之間,多一股和氣,則少一股怨氣。

11.低調讓強者為你所用

不少人總是埋怨自己手下沒有幹將,隻能用一些弱兵來湊合。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自己的身上。一個人如果非常強勢,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這樣表現出來的話,那麼,同樣強勢的人則不會為你所用。低調去求這些人才是讓強者為你所用的解決之道。

眾所周知,基辛格是名噪一時的前美國國務卿。曾為尼克鬆訪華等重大國際事件多次出謀劃策。然而,在一開始,基辛格卻是尼克鬆的對頭洛克菲勒的人。

在1968年美國大選中,美國紐約州州長、東部財團的代表人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與尼克鬆爭奪共和黨候選人提名。當時作為哈佛大學教授的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超級智囊”,在對外政策方麵,洛克菲勒特別倚重基辛格的觀點。

在大選開始後,基辛格不遺餘力地吹捧洛克菲勒,放肆攻擊尼克鬆。他在紐約電台說:“洛克菲勒是能使全國團結的唯一候選人。”他向十幾個州的共和黨代表呼籲:“在所有的候選人中,尼克鬆當總統最危險。”“如果他當選,就意味著共和黨的完結。”還挖苦地說:“建議尼克鬆去做副總統的候選人,因為他當副總統的經驗比洛克菲勒豐富多了。”

基辛格把尼克鬆罵絕了。但是,不知道是尼克鬆的魅力太大,還是洛克菲勒的威望太差,基辛格最不願意看到的事發生了:尼克鬆不僅獲得了共和黨人的提名,還當選為第37屆美國總統。

盡管基辛格攻擊尼克鬆,但尼克鬆還是捐棄前嫌,多次派手下人力邀基辛格加入他的幕僚班子。他的手下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甚至給基辛格的報酬也翻了兩番。一開始,基辛格還不為所動,他說:“我對於那些認為我可以被金錢收買的想法感到恥辱和氣憤。”即便如此,尼克鬆仍沒有放棄。

當尼克鬆競選上總統以後,曾兩次親自約見基辛格,第一次會見進行了三個小時,第二次會見進行了四個小時。尤其是第二次會見,兩人竟然都忘記了吃午飯。第二次會見後,尼克鬆便開始邀請基辛格進入政府班子了。

通過這兩次成功約見,基辛格看到尼克鬆絕非平庸之輩,甚至認為尼克鬆的壞名聲是不應該有的。他後來回憶說:“在對外政策上,尼克鬆比1956年以來的所有總統候選人都要好。”當然他對這個被自己罵得狗血淋頭的總統放下架子來請自己出山也抱有萬分感激之情。

基辛格對尼克鬆的寬宏大量和寬厚無私心懷好感。同時認為尼克鬆認識人的眼力的確高人一籌。因為他得到了向往已久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職務。

基辛格進入尼克鬆的政府內閣的消息傳開,政界、知識界和新聞界都對尼克鬆這個大膽新穎的舉動給予了肯定。《國民評論》說:“基辛格當眾蔑視總統,尼克鬆卻捐棄前嫌,這自然使人震驚,但這也是值得稱許的。”《商業周刊》說:“這有助於總統與學術界的溝通。”知識界剛開始聽說蟄伏多年的尼克鬆當選時大吃一驚,不是滋味,但看到博學多才的基辛格被任用,才放下心來。哈佛一名教授說:“有基辛格在那裏,我們每晚睡得都踏實。”在政界,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右派還是左派,都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事實。

尼克鬆這步棋下得確實令人叫絕,被稱為是“出奇製勝的一招”,新政府一開局,就贏得了喝彩,尼克鬆起用基辛格不僅體現了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更向外界樹立了他低調求賢的良好形象。

事實證明,尼克鬆的這次低調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後來,在尼克鬆上任期間,國際關係發生了顯著變化,美國的戰略部署被打破,“多極化”格局正在形成。同時,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出現了“越戰綜合症”。國內各種反戰運動,各種社會運動此起彼伏,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美元地位下跌,失業嚴重。國內危機集中在對待越南問題的態度上。擅長於外交戰略謀劃的基辛格,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強者都是有點自命不凡的人。他們一般都自視甚高,不容易低頭求人,所以,要想得到強者為自己所用,就必須先低下自己的頭,曆史上的劉備,周文王等人求賢時莫不如此。

花花公子公司的女總裁海芙納1982年從父親手中接下的是一家問題多多的公司,每年虧損五千萬美元,利潤豐厚的賭場事業已成過去,花花公子雜誌本身也仿佛與時代脫節。

剛接手花花公子企業時,海芙納並不像一般人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表現自己的能耐,卻刻意網絡了一群顧問。正如她所說:“聰明的人才永遠不嫌多。”

海芙納對巴菲特擔任貝克夏·哈塞威企業董事長所創下的驚人業績早有耳聞。巴菲特是公認的投資奇才,長於發掘有價值的特許權,然後進行長期開發。

她寫信給巴菲特,表示有意對某家公司的特許權作長期開發,並且願意在他到芝加哥、紐約或洛杉磯來時,請他吃午餐。

不到一周,巴菲特即回信說,他很少到那些大都市去,但如果海芙納造訪奧瑪哈,他倒很願意碰個麵。要不然,新年期間他與家人會到聖地亞哥北邊的加州海濱去度假,順便也歡迎她來訪。海芙納沒有介意巴菲特的拒絕,而是刻意趕到加州,與巴菲特談了一下午,獲益良多。日後她又兩度親往奧瑪哈造訪巴菲特。談話的結果是,巴菲特同意做她安排的財務主管角色。這樣降低自己的姿態求人的做法正是許多管理者的長處。

得到巴菲特作顧問,恐怕是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的。海芙納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與其低調行事的方式密不可分的。

12.拋開虛名才能辦實事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卓越,不管這種卓越體現在什麼方麵,道德、才華、財富,或者是別的東西。這是理所當然的,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為了在角逐中能夠勝出,也要求我們必須極力展現自己的優勢,力求在各個方麵高人一籌。但是,當一個人被這種超越的崇高感所滿足的時候,往往看不到隨之而來的危機。社會是複雜的,成功越來越成為對綜合因素的考量,而非僅僅在一個方麵勝出。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自己周圍的環境,生活在真空當中。一個人成功與否,與他和身邊人的關係緊密相關。然而,人的嫉妒之心可以說是與生俱來,如果我們隻顧盡力展示自己的優勢,淩駕於眾人之上,卻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的話,就會因為糟糕的人際關係而給自己的事業帶來不少困擾,甚至一敗塗地。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他清廉公正,剛直不阿,在當時就被稱為“海青天”。而他特立獨行的品格,對道德的高調強調,在他剛入仕途的時候就表現了出來。他先在縣裏的學堂擔任教諭。這是個卑微的小官,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職權。有一天,省裏的禦史來到縣裏視察學堂。一應官員都跪在堂下行恭迎大禮,唯獨海瑞不跪。旁人問他原因,他就說,如果到了禦史衙門,當以下官的禮節謁見,但此處是學宮,教師若是向視察的上司磕頭,就是有辱師門。雖然他的話在道理上一點不錯,但卻不合乎官場的“規矩”。學堂的負責人,兩位訓導認為他的行為太過放肆,就一起過來,摁住他一定要他磕頭。可海瑞執拗得很,堅決不從,兩個訓導也拿他沒有辦法。最後隻得不歡而散。

幾年後,他又被聘往浙江主持省試。他要按照慣例自己出考題。但浙江巡撫不肯答應,堅持說主考官隻能監考,不能出題。這種做法在當時已經十分常見,但海瑞覺得不合規矩,就是不答應。巡撫也不肯讓步。相持不下,後來,在有關方麵官員的斡旋下,巡撫任命他做了淳安縣令。

海瑞到任後認真審理積案,把疑難案件一件件調查得水落石出,深受百姓愛戴。那時,官場的腐化已經成為了風氣,受賄受賄更是成了家常便飯。不但是貪官,就是比較正直的官員,也不免要收“常例”。明初給百官定的俸祿都非常低,根本不夠生活。到了後來,政府對於百官收受常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作是半合法收入。但海瑞十分認真,認為官俸定額以外的一絲一毫收入都屬於貪汙。所以他做官的時候堅持不收各種“常例”。官俸不夠生活,他就和仆人一起在縣衙後麵開了一個菜園子,自己種菜。隻有母親過生日才舍得買二斤肉。他的頂頭上司浙江總督胡宗憲,是首輔嚴嵩的同黨,驕橫不可一世。一次,他的兒子帶了一大批隨從經過淳安,住在縣裏的官驛裏。海瑞也不管他是不是總督大人的公子,就按普通客人招待。那位胡公子認為是有意怠慢他,氣得讓隨從把驛吏捆綁起來吊打。海瑞趕來後,聽完差役的報告,十分鎮靜,說胡總督為官清廉,現在這個人排場闊綽,態度驕橫,肯定不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冒充來招搖撞騙的。他把胡公子和他的隨從統統抓了起來,又從他的行裝裏搜出幾千兩銀子沒收充公,把那胡公子狠狠教訓了一頓攆了出去。胡宗憲知道兒子吃了虧,十分惱怒,可海瑞的報告已經送到巡撫衙門,說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驛吏。胡宗憲也不好大肆張揚,隻好將此事不了了之。

不久,嚴嵩的幹兒子,禦史鄢懋卿又被派到浙江視察。此人貪汙受賄,還偏要裝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樣子,假惺惺的通知各地,說他向來喜歡簡單樸素,不愛奉迎。海瑞給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說已經接到通知,要招待從簡。但據說禦史一路都是大擺筵席,豪華鋪張。因此若是按通知,生怕怠慢;若是鋪張,又怕違背尊意。所以向大人請教究竟應該如何。鄢懋卿見到此信揭了他的底,恨得咬牙切齒。可他聽說海瑞正直無私,又知道胡宗憲的兒子剛吃過大虧,也感到害怕,沒敢經過淳安,到別處去了。

經過這些事情,海瑞聲名鵲起,但官場上對於他清廉而倔強,公正卻又迂腐的特立獨行,都懼憚三分。雖然表麵上都不得不稱讚他的道德,但實際誰也不願意和他共事。不過對於這種“楷模”,還是要給予肯定的,所以海瑞倒是不斷升官。可他剛直的性格一點沒改,做了京官,又把皇帝大罵了一通。還好皇帝不久就死了,他才沒有惹來大禍。這時他也算英雄了,朝廷就任命他為禦史中丞,出使應天府。海瑞秉性不改,在江南又幹出了許多令官場難堪的名堂。不到兩年就幹不下去了。改任他職後又因為與同僚相處不好產生劇烈衝突,隻好提出辭職。官場已經被他高調的道德主義弄得暈頭轉向,沒人敢留他。於是他很憤怒地說:“舉朝之士,皆婦人也。”此言一出,就更是讓官場中所有的人都對他失去了同情。海瑞隻好回鄉閑居。十幾年後,朝廷又一次起用了他。可他卻建議用明太祖當年剝皮的方式來懲治貪官,隻能使人認為他這種高調是不切實際。兩年之後,海瑞死於任上。

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贄給海瑞的評價一樣,他是“萬年青草”,“可傲霜雪而不可任棟梁”。他的種種高調行為,隻能引起眾人的側目,憑空給自己樹立了不少敵人,所以,盡管他在當時和後世都是廣受稱頌的清官,但卻對當時的政事無法提供真正的補益。所以,過分的高調是不可取的,還是應該采取務實的低調作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