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陪同雍正皇帝在京城郊外閱兵,雍正對士兵們說:“大家辛苦了,可以席地而坐。”連下了三道聖諭都沒有一個人動,直到年羹堯說:“皇上讓大家席地休息。”這時全體士兵才整齊的坐下,盔甲著地聲震動山野。雍正覺得很奇怪,年羹堯解釋說,將士們長期在外打仗,隻知道有將軍,哪知道有皇帝?這本身雖然說明年羹堯治軍有方,但年羹堯本來就功高震主,飛揚跋扈,雍正當時早已產生疑懼。
年羹堯不僅憑著雍正的恩寵而擅作威福,還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他的親信。此外,他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道員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年羹堯的所作所為引起了雍正的警覺和極度不滿。年羹堯職高權重,又妄自尊大、違法亂紀、不守臣道,招來群臣的嫉恨和皇帝的猜疑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自尊心很強的人,又很喜歡表現自己。年羹堯功高震主,居功擅權,使皇帝落個受人支配的惡名,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於是幾次暗示年羹堯收斂鋒芒,遵守臣道,但年羹堯似乎並沒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
不久之後,風雲驟變,彈劾年羹堯的奏章連篇累牘,最後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92條,賜自盡。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將軍最終命赴黃泉,家破人亡,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歎惋。
“福兮禍之所伏”,世間萬事萬物都處在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中,榮耀或許就是禍害的開始。無論何時都應該保持謙虛謹慎、低調行事的作風,不飛揚跋扈,不居功自傲,以一顆平常心態看待人生榮譽,才能以不變之心應萬變。
謙虛謹慎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它能使一個人麵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把榮譽當成包袱背起來,沾沾自喜於一得之功,故步自封,更不會因為功績而妄自尊大,高高在上,盛氣淩人,從而避免了因成功而帶來的禍害。
得勢的時候要不時地提醒自己“福兮禍之所伏”,慎言慎行,寬容禮讓,才能保持其成功長盛不衰,即便從順境陷入逆境,也能做到不驚不詫,應付自如。
5.錢多不要太惹眼
有錢不是壞事,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有錢,並且越多越好。有時候,金錢就是奢華生活的象征,讓無數的人眼紅羨慕。“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的人辦起事來似乎也比窮困的人更為順手。有了萬貫家財撐腰,說起話來底氣都很足,就是所謂的“財大氣粗”。但是有了錢就處處炫耀,事事張揚,在給自己爭足麵子的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或遭人非議,空惹口舌是非;或招賊引盜,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更有甚者,為此而得罪權貴,招來殺身之禍。
明朝人沈萬三從小隨父種田,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很有經濟頭腦,靠著經營商船,發展對外貿易,販賣絲綢、茶葉、陶器、工藝品等,在買賣中獲得巨額利潤,最終擁有億萬貫家財。沈萬三暴富後,又發放高利貸,富上加富,可以說富可敵國。
沈萬三暴富後生活奢侈自不在話下。他廣辟田宅,以致蘇州地區的土地有三分之二都屬於沈家,此外他還大娶小老婆,妻妾有幾十人,甚至分置各地,為每個小妾興建豪華妝樓,如盛澤妝樓即小妾九娘的居處,開了現代“包二奶”的先河。沈萬三還廣羅天下奇珍異寶,不惜重金購買,藏有古今名貴書畫古董無數。江南首富沈萬三,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明朝洪武年間,張士誠割據平江,當地大富戶為求得庇護,都曾獻金輸糧,以示擁戴。朱元璋起兵攻打蘇州城,遲遲不下。當時,張士誠之所以能固守蘇州達八月之久,就是因為得到蘇州富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江南首富的沈萬三,當然出力不小。
城破之後,朱元璋對蘇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采取了一係列打擊報複的措施。他不僅定下重賦,而且要分期分批將他們遷離鄉土。沈萬三是個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勢的嚴峻,他知道隻有大拍新皇帝的馬屁才能求得太平,於是他費勁心思討好朱元璋。他給朱元璋和朝廷官員進獻厚禮錢財,但是朱元璋反應冷淡。
沈萬三一看不妙,下心思琢磨怎麼才能討好朱元璋。不久機會來了,朱元璋下旨改建皇城南京城。這項浩大的工程所需經費必然相當可觀,當時國內經過動亂,朱元璋剛剛登上帝位,國庫空虛,沒有多少錢財用於建城。沈萬三瞄準這個機會,突然作出驚人之舉,主動上疏請求由他出資,幫助朱元璋修築都城的三分之一,即現今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這步棋看來沒有走錯,朱元璋終於麵露喜色,並承諾對他封官。因沈萬三已年逾花甲,便任命他長子沈茂為廣積庫提舉,侄孫沈價(沈貴之孫)為戶部員外郎,進京供職。沈萬三也於洪武三年遷居南京,全力投入築城工程。
出資建城之後,沈萬三後來想趁熱打鐵,請求出資犒賞三軍,這一下拍到皇帝馬腳上。朱元璋大怒,退朝回到後宮,怒氣衝衝地對馬皇後說:“沈萬三這個老家夥真是太自不量力了,一個小老百姓居然想犒賞天子的軍隊,擾亂民心,不殺不足以解我心頭之恨!”幸虧馬皇後還算清醒,覺得有點過分,勸道:“陛下,我聽說依法該殺的是不法之徒,而不是不祥之民。沈萬三富過了頭,並且做出如此不忠之事,上天自然會降禍於他,何勞陛下動手誅滅他呢?”朱元璋想想也有道理,於是免了沈萬三的死罪,將他充軍雲南。這樣沈萬三才得以保住小命,但下場也很慘,流放時已經年約六十六歲,最後客死他鄉。
沈萬三的身後之禍,還要悲慘得多。他的子孫牽涉到曆史上著名的藍玉案中,全家獲罪,田產家財全部充公。經過一連串打擊,沈萬三家族僅存次子沈旺、曾孫沈基和三女婿宋通一家。自此之後,在明朝一代,不聞沈氏後人再有著名富翁,想來是對其祖宗沈萬三的悲慘遭遇記憶猶新。
一個“富”字人見人愛,可是其中包含了多少教訓啊。曆史上富甲一方的大財主,若不懂得即使收斂鋒芒,而是處處張揚炫耀,最終都會惹來禍害。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岩,曾經多麼煊赫多麼輝煌,但最終免不了樹倒猢猻散的命運。胡雪岩的衰敗類似今天的崩盤,在一夜之間就垮了,未嚐不是平日太張揚惹眼之過。陶朱公範蠡則高明得多,他在助勾踐破吳之後,不貪功名利祿,毅然隱退,經商致富,成為一代儒商。但他並為因此而不可一世,橫行鄉裏,而是每次發了大財都會全部施舍接濟朋友鄉黨,再從小生意做起,然後再將財富散盡,三聚三散,從不占為已有。範蠡最後隱居起來,泛舟江湖,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範蠡的人生哲學就如同奧妙的春秋哲學一樣深邃智慧,獨立而積極向上,他的經營思想和他的傳奇經曆至今讀來仍然沁人心脾。
每個人都在追求生活的幸福,但是金錢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會在金錢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終不能自拔,遭至滅頂之災。有錢而不張揚,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像範蠡那樣散盡千金,不求名利,則又是一種對生命更高的體驗。
6.得勢不要太張狂
人常說“樹大招風”,便是說人特征鮮明,太過惹眼,不是遭到別人的嫉妒,就會受到他人的怨恨。假若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地位,如果我們命中注定就是站在人前比較顯眼的位置上,我們就得低調為人,不驕橫跋扈,那樣還能夠贏得好的名聲。倘若一再顯示自己的了不起,自己的高人一等,最後必定會一敗塗地。與人打交道,最忌諱的就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隻有不張狂自傲才能受人尊敬,默默耕耘才能坐收利益。
老趙自從當上部門主任以後,就開始顯山露水起來。由於他的成績顯著,很快就被一級級提拔到了公司經理的位置上。他在人力資源建設工作方麵做得也很出色,公司內外口碑極佳。他作為肩負公司未來重任的角色,深深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被損升以後,他在管理工作當中卻沒有更顯著的表現,不久被派去出任一家關聯企業的董事,而且沒幹多久便退休了。
多年以後,人們才有機會聽到了當時公司董事長對他所作的一番評價:
老趙的的確確是個出類拔萃的人,有能力,又有魄力,但他卻過於張揚了,甚至說是張狂。不僅伸手要這要那,還經常越權處理事務。這樣的人當然不適合管理工作。
元載是唐代宗李豫時宰相,原來是唐肅宗掌管財政的大臣,代宗李豫繼位後沿用如故。李豫上台後,平定了安史之亂,此時魚朝恩掌握著禁軍,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李豫如芒刺在背,深受威脅,害怕哪天魚朝恩就將他廢掉了。而元載為相,主持國政,自然也要受製於這位內相,視其臉色行事,也很擔心不知哪天魚朝恩會借個名目,將其關進北軍的地牢裏,性命不保。於是君臣合謀,除掉了魚朝恩。
此後,元載專權不可控製。元載家本貧寒,得勢之時,長安城幾乎都裝不下這個無限膨脹的大人物。抄他家時,起贓無數,其中以搜出來的八百石胡椒,最為駭人聽聞。這種調味品,日常用量極少,一餐飯,數粒即足以吃得口麻舌辣,頭汗耳熱。他仗著自己除惡的功勞,誰也不放在眼中。他自誇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舞弄權棒,奢侈無度。隻要是求官的人,沒有不賄賂他的,才能得以如願。
元載還縱容其老婆、子弟,賣官鬻爵,聚財斂貨,京師行政機構的重要官職和江淮方麵的地方要職都安排了他的黨羽。滿朝文武,懾於他的引用親信,排斥異己,都降服於他,俯首聽命。代宗對於這前門驅虎後門進狼的局麵,十分懊悔,但又害怕,寢食不安,又無計可施,隻好任其為非作歹下去。
於是元載更是囂張不已。他有一位來自宣州的昔日舊友,跑到長安來向他求官,元載隨便寫了封信,就打發舊友走了。半路上,這個舊友偷偷打開了那封信,想看看元載到底寫了些什麼。結果沒有一個字,隻是一個署名而已。老友失望之至,以為徹底沒戲了。這時,已到達幽州,老友本著試試看的態度,向地方政府通報,說他持有一封元相的信。節度使一聽部下彙報,連忙派員隆重接待,安排好吃好喝,宴飲數日,臨走時,還給了他千匹贈絹。這個舊友隻是亮了一下信封,地方官就如接聖旨,產生這麼大的震動,由此可知元載的威權,是多麼震懾人心。
元載熱衷於大興土木,修建房屋。他的屋宅,竟占了長安城裏的大寧、安仁兩裏,規模之大,無法想像。他死後,這兩座宅舍足夠分配給數百戶有品級的官員居住使用。另外,他在東都洛陽建造了一座園林式的私宅,沒收充公之後,竟能改作成一座皇家花園,不難想像原來是何等的堂皇奢華。
李豫幾乎被元載架空,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幸好左金吾大將軍吳湊是他舅舅,否則他連一個可以說話商量的親信都沒有。大曆十二年三月,代宗在延英殿命令左金吾大將軍吳湊監禁元載、王縉,命令吏部尚書劉晏與禦史大夫李涵審問。這次審訊,實際上是這位皇帝在幕後操縱,元載飛揚跋扈近十年,終於到了倒台的一天。
得勢之時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往往是毀滅的前兆。元載正是自恃有功,權傾朝野,他的行為令人發指,但是正是樹大招風,他的下場也很可悲了。我們為人切不可如元載般驕橫無禮,待人接物必定要親和善良、恭謙有禮,才有受人尊重,別人才會幫助於你,而不是進一步地落井下石,所謂“槍打出頭鳥”就是這個意思。
7.是金子總會發光
人們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說一個人本身有能力、有才華,即使自己不去刻意地顯示、誇耀,別人也能明白、看出、了解到你的實力,不必害怕埋沒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不惜嘩眾取寵,竭盡吹盡炫耀之能事,賣弄自己的能力與學問,雖一時也能得到他人的讚歎和羨慕,但也會同時招來厭惡、反感和記恨,認為你這個人很不成熟,很淺薄,是沒有見識的人。低調一些,謹慎從事,反而會給人沉穩的印象,贏得大家的稱讚。
躺在河水裏的石頭極不情願人們踩著它過河。總覺得自己的位置卑微,很不光彩。它羨慕金子身藏密室寶庫,受人關愛,得人器重。
一天石頭實在憋不住了,向金子提出調換位置,讓金子替它躺在河水裏做墊腳石,自己棲居金子存身的保險櫃。結果,過河的人們誰也不願把金子踩在腳下,爭著涉水履險把它撿了起來。而保險櫃的主人打開保險櫃看到石頭後,憤憤地斥責:“你是什麼東西,膽敢以石充金!”氣憤不過,便把石頭扔進了廁所裏。
這則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做人處事的淺顯哲理:位置並不能改變事物的本質。金子的位置不僅不能使石頭變成金子,相反還會讓人更瞧不起那塊石頭。隻要是金子,放在哪裏都會發光。其實,石頭放在石頭的位置上,才是造物主的本意,並不妨礙其功能的發揮。就是河水裏的墊腳石,它也能幫人渡河涉水不濕腳。
大清名將海蘭察性格強直,兵事方麵的知識,他不用學習便能夠通曉,枕弓臥地就知道敵人的強弱,檢驗馬身上的箭頭,就能知道敵人的遠近。每次臨敵,他都穿著簡單的衣服,戴著布帽,繞到敵人的陣後,觀察可乘之機,派遣兵馬或數十騎闖入敵人陣地,左右射之,使敵人自亂陣腳,然後再整隊攻打。
海蘭察獨自擒獲敵將巴雅爾,以少勝多的故事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與巴雅爾不期而遇之時,海蘭察正在山中砍木頭,隨即掄斧上馬與之大戰。巴雅爾顯然不是海蘭察的對手,幾十個回合下來,巴雅爾體力漸漸不支,隨時都有被砍下馬來的危險,為了保全生命,巴雅爾被迫下馬歸降,並割下一角衣襟給海蘭察作為憑證。
戰爭結束後,全軍將士論功行賞,很多人都說巴雅爾是自己擒獲的,為此爭執不休,海蘭察卻什麼也沒說。由於分辨不出,上級便下令讓巴雅爾自己到軍營裏去認,結果認出海蘭察來。那些高級將領很不服氣,紛紛讓海蘭察拿出證據,於是海蘭察把割下的那一角衣襟拿了出來,眾人都不說話了。乾隆皇帝賜其額爾克巴圖魯稱號。這件事後,海蘭察的勇猛無敵以及謙遜正直的人品得到了上級的賞識。
康熙年間,準噶爾蒙古部上層貴族噶爾丹勾結沙俄,在青海、西藏等地製造分裂、多次發動叛亂,嚴重影響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清朝多次派兵加以鎮壓,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乾隆帝執政時期,乾隆年間的1755-1758年,海蘭察參加了平滅準噶爾叛亂的戰鬥,並屢建奇功。
1767年由於緬匪越境騷擾邊境,海蘭察以副都統銜率索倫騎兵出師虎距關,擊退緬甸入侵之敵。第二年,又從萬仞關出兵,擊敗敵兵。因他奮勇殺賊,被授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反擊緬甸侵略戰事勝利後,清帝又轉授海蘭察鑲白旗蒙古副都統,留任雲南邊防軍中。
1773年清軍在征剿大金川的戰事中受挫,溫福陣亡。清廷命阿桂為定西將軍,豐紳額、明亮為副將,分路進軍。海蘭察帶領8000人,連續攻克大金川多處碉卡和山寨,並出奇兵大敗敵於羅博瓦山。清廷因為羅博瓦山大捷升海蘭察為內大臣,改賜“綽爾和羅科巴圖魯”(傑出的英雄),並授予參讚大臣、禦前侍衛行走。海蘭察率軍自康薩爾進剿,連續攻克大金川多處據點,迫使大金川頭目諾木索率大小頭目2000餘人投降。至此,曆時幾年的戰事結束。
乾隆皇帝賜給海蘭察禦用鞍、轡、馬各一,爵一等超勇候。同時,再次圖像紫光閣,列第八位,不久又授予領侍衛內大臣。
1787年,清廷命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為參讚大臣出征台灣。同年敗義軍於大裏棧,次年正月俘義軍首領林爽文。清廷嘉獎海蘭察身先士卒,勇略過人,進二等超勇公,賜紅寶石頂,四團龍補褂,又因擒林爽文,乾隆皇帝賜紫韁、金黃瓣、珊瑚朝珠,第三次圖像紫光閣,位次第五。
1791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在英國殖民勢力的支持下,勾結西藏大封建主勢力,武裝侵略後藏。同年,乾隆皇帝授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奎林為參讚大臣,率軍征討廓爾喀。次年,廓爾喀降。因征廓爾喀有功,晉升海蘭察為一等超勇公,第四次圖像紫光閣,位次第六。
海蘭察從不居功自傲,而是兢兢業業地為清王朝打天下,他的才華能力沒有自我炫耀,還是被大家所讚賞,所崇敬。成大事者,必定是有大胸懷、大氣度、大智慧。為人謙遜,守己謹慎,淡泊名利,恰是千古留名的方式。雖在語言表達形式上愚鈍一些,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能力的體現,所謂大智若愚,大音希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那些經常自以為了不起,做了一點事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的人,總會讓人覺得太過於矯情,沒有內涵。要深知,是金子總會發光,不急於進取,低調為人,才是成功的根本。
8.水滿自溢,人滿自敗
驕傲自滿是失敗的前兆,有可能成功的人士都敗在一時的自以為是之上。為人自滿必定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不能夠很好地把握事態,任自己的性格行事,到最後隻有落得功敗垂成的結果。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什麼樣的人注定你成就多大的事業。向一個容器裏灌水,如果太滿了水就會溢出來,對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太過於驕橫霸道,必定會走向毀滅的結局。相反,為人謙虛,謹慎敬業,首先就贏得了勝利的契機,離成功也近了許多。
公元前328年,宋君偃發動了政變,趕走了他的哥哥,自立為宋公。宋君偃善於治軍,但是卻十分好大喜功,他訓練了精兵十萬,戰車五千輛,親自統領宋國軍隊往東擊敗了強大的齊國,奪取了齊國的五座城池。往南又打敗了強盛的楚國,侵占楚國三千裏的土地。西邊戰勝了魏國,拿下了魏國的兩座城池,並且滅掉了魏國的附庸國——滕國。由於宋君偃連續擊敗了齊國、楚國、魏國,使得宋國再次屹立於中原地區。宋君偃屢戰屢勝,打敗天下無敵手,宋國也逐漸開始強大起來,地處魯、皖、豫、蘇四省邊地,成為了第八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