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刀光劍影,硝煙彌漫;職場上明爭暗鬥,殺機湧動。下屬想方設法要取代上司,上司千方百計要管好下屬。如何才能在不動聲色之中掌握風雲變幻,把主動權握在手中呢?低調做人無疑是最保險的姿態,上不會讓上司感到張狂,下不會讓下屬感到專橫,中不會讓同事感到壓力。這樣的人必能笑傲職場,寫就精彩人生。
1.不要擅自替上司做主
在職場上,上司就是管理者,最忌諱的就是下屬擅自做主,如果你是一名下屬,一定要牢記這一點。即使是正確的事情也一定要向上司稟明,千萬不能擅自做主。
張菁菁應聘到一家企業當了銷售經理王海的秘書。這天她剛上班,經理就接了一個電話。
“壞了!壞了!”王經理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東西,根本不合規格,還是原來徐經理的好。”他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麼那麼糊塗,寫信把他臭罵一頓,那封信寫得很不客氣,這下麻煩了!”
“是啊!”張菁菁轉身站起來:“我那時候不是說嗎?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您不聽啊!”
“都怪我在氣頭上,想徐經理過去一定騙了我,要不然別人怎麼那樣便宜。”王經理指了指電話:“把電話告訴我,我親自打過去道歉!”
張菁菁一笑說:“不用了!告訴您,那封信我根本沒寄。”
“沒寄?”
“對!”張菁菁笑吟吟地說。
“嗯……”王經理坐了下來,如釋重負,又突然抬頭問:“可是我當時不是叫你立刻發出嗎?”
“是啊!但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張菁菁轉過身、歪著頭笑笑。
“壓了半個月?”
“對!”張菁菁很是得意地說。
王經理低下頭去,翻記事本:“可是,我記得那天是叫你發,你怎麼能壓著不發呢?那麼最近發長沙、武漢幾個客戶的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張菁菁不無得意地說:“我知道什麼該發,什麼不該發……”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王經理一下子站起來,低聲問。
張菁菁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喊:“我,我做錯了嗎?”
“你說呢?”王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結果,張菁菁被扣了半個月工資。張菁菁憋了一肚子氣。就跑到王經理的上司賀總經理那裏去告了一狀。沒想到,賀總經理又把她批了一頓。張菁菁實在忍不下去了,一怒之下辭了職。
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這是個爛公司?王經理不是人,總經理也不是人,明明張菁菁救了公司,他們居然非但不感激,還恩將仇報,對不對?
如果說“對”,你就錯了!
假使一個秘書,可以不聽命令,自做主張地把主管要她立刻發的信,壓下三個禮拜不發,“她”豈不成了主管?如果有這樣的“黑箱作業”,以後交代她做事,誰能放心?
所以張小姐不但錯,而且錯大了,她不懂工作倫理,更不懂要低調做人的道理。
相比之下,西漢時的大將軍衛青就深諳此道。
衛青的頂頭上司是漢武帝劉徹,劉徹是中國曆史上少見的雄才大略、武功鼎盛的帝王。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一帝功成”的代價豈不更大嗎?沒錯!劉徹的英名確實是由許多人的身家性命造就的,為了自己的功業,他成了一個桀驁自恃、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為了專斷獨行,他不理會製度,創立所謂“中朝”,直接越級指揮施政,根本不把中間的大臣放在眼裏。對他有用的人,他可以破格重用,沒用了或犯了他的忌諱的,就毫不手軟地予以誅殺。
麵對這種刻薄寡恩的上司,衛青不過是名武將。麻煩的是,他有將才,又手握重兵,相對於那些被殺的大臣,他的結局實在很難不令人戒慎恐懼、冷汗直流啊!衛青處處小心,不僅從容地逃過大劫,還無災無難地以富貴終老一生。
有一年,衛青率6位大將統大軍出擊匈奴。右將軍蘇建率數千兵馬,和匈奴數萬之眾發生遭遇戰。在斬敵數萬之後全軍覆沒,隻有蘇建一人逃回。
軍中議郎周霸說:“大將軍出征以來,還沒有殺過一個偏將。現在蘇建丟掉了自己的軍隊,可以殺掉他以明軍威。”衛青說:“我蒙皇上信任,率軍出征,哪怕沒有軍威呢?我的職責雖然應當斬逃跑的將軍,但是我身受皇帝的恩寵,還是不敢獨斷專行,在境外斬殺自己的將領。作為臣子不敢專權,不也是容許的嗎?”於是將蘇建關起來,送到漢武帝所在的地方。
回師後,劉徹赦免了蘇建,把他廢為庶人,從此也更加寵信衛青,而蘇建對衛青的不殺之恩,更是感激不已。從衛青這次處置蘇建的手腕,可以看出衛青的智慧了。
擅自替上司作決定是越權,這是所有職場中人都應認識的一條金科玉律。即使你碰上明智的上司也是如此。你能越過上司行事,本身就是對上司的權威發出的挑戰,表明了你自己的高調態度。這樣一來,還有哪個上司不對你多加留心呢?
明朝末年的曠世奇才袁崇煥,就是因為不明此理,才吃了大虧。他有本事在戰場上以弱擊強,打敗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兩個蓋世大英雄,但卻沒有本領窺破崇禎皇帝的心思,自以為有了尚方寶劍,就可以便宜行事,誅殺了大將毛文龍。盡管毛文龍確實該殺,但崇禎卻認為,決定權在我不在你。袁崇煥不慎越了權,因而引發了崇禎的殺機,一年後,袁崇煥果然被淩遲處死。
這樣的教訓還不足以讓那些在職場上自做主張的人引以為戒嗎?
2.職場上不要太強勢
誰都想在職業生涯中打拚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要想取得大成功,機遇、能力……各項素質都要十分過硬才行。這其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不要風頭太盛,不然,自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關女士在一家美國公司駐香港分公司做公關經理,她在商場上有很高聲譽,卻因一件小事而被迫辭職,為什麼呢?事情是這樣的:美國總公司的幾位最高領導者決定在港舉行宴會。除了香港公司的總經理及一些要員外,美國總部的要員當然少不了,再加上一向合作的大客戶,宴會非常盛大。
作為香港分公司公關經理的關女士樂於以女強人自居。在任何一方麵,她屬下的公關人員都幹得非常出色,這也是她愈益引以自豪的。不知是否被勝利衝昏頭腦,她在一些宴會中,風頭有時竟淩駕於總經理之上。總經理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不損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每每讓她發言。總公司與分公司聯合宴會的機會極少,她還是頭一次經曆。從籌備宴會開始,她抱著很謹慎的態度,務求取得高層主管的讚許。
宴會當晚,她周旋於賓客間,非常得體,不過,還是出了事。當分別由總公司的高層主管及分公司的總經理致詞時,她在旁逐一介紹他們出場。輪到她的上司,即子公司總經理,她在介紹之前,竟先說了一番致謝辭,感謝在場客戶一直以來的支持。雖然三言兩語,已讓總公司的主管皺眉,因為她當時負責的隻是介紹上司出場,而非獨立發言。
在宴會的過程中,總公司主管曾與她交談,發現她提及公司的事時,都是以個人主見發表,全不提及總經理的旨意。給人的感覺是她才是分公司的最高主管。結果,分公司總經理被上級叫去研究他是否堅守自己的職位,而非疏懶至由公關經理代為處理日常業務。分公司總經理回來後,和關女士談了三個小時,她終於自動辭職,她自認為被總經理削權,卻不知道自己的鋒芒太露、喧賓奪主。
人有鋒芒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看用到什麼地方,把鋒芒用在工作上,用在學習中,這自然會帶來好結果。把鋒芒用在慶功時,用在平常交往中,這就是愚蠢了。
宋文帝劉義隆的身體一向不好,所以,即位之初,大事都委由弟弟劉義康處理,一時之間,劉義康權傾朝野,每天家裏門庭若市,而皇宮反倒冷清了下來。
有一年冬天,劉義隆正在吃柑子,一邊吃一邊說:“今年的柑子,形狀、味道都不如以往了啊。”當時劉義康正好在座,聽到後,立刻派人到家裏取來一大簍上好的柑子。光是外形就比宮中禦品大了一倍。劉義隆心裏很不是味道,當場沒作聲,劉義康是認為親哥哥不會有其他想法,反正是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劉義隆即位之初,有五個心腹,號稱“五臣”。其中有個叫劉湛的,看到劉義康很有勢力,以為他將來要當皇帝,立刻投向了劉義康的陣營。劉義隆察覺後,心裏很不痛快,私下對親信說:
“我以前和劉湛談話時,很怕時間過得太快,唯恐他離去。現在和他講兩句,卻老是苦惱時間過得太慢!”
由於劉義隆的身體一天到晚鬧病,時好時壞,劉義康的親信就開始製造輿論:一旦今上晏駕,最好能立長君,以利國政,擺明了要讓劉義康當接班人。這一下,劉義隆心裏越發的不痛快,劉義康居然也不管這些,聽之任之。
有一次,劉義隆又大病,劉義康的一名親信竟跑到檔案室,索取前朝晉鹹康末年立康帝一事的檔案,為劉義康繼承帝位作準備。沒想到,劉義隆的病不久居然好了,他知道了這個消息,心中大為不快。劉義隆平常就對這個弟弟不滿意,隻是礙於骨肉之情,所以下不了狠心動手。可是,眼見形勢愈演愈烈,劉義康似乎頗有接班人的架勢,這樣下去,自己的兒子怎麼辦?思前想後,劉義隆終於下定了決心。
幾年後,範曄、孔熙先冒名擁立劉義康謀反,二人先後被殺。劉義隆雖然清楚劉義康並沒有奪位之心,但卻想趁機清除這個心理上的潛在威脅,於是下令將劉義康廢為庶人,並將他放逐。
劉義康被放逐後,平靜地過了幾年日子,對皇權的潛在威脅也完全消除了。但劉義隆心裏還是不放心,便派人帶了毒藥要將劉義康賜死。劉義康拒絕服藥,說:“佛教徒不許自殺,除了這個之外,要我怎麼死都行。”說完,從容受戮而死。
作為皇上的親弟弟,一旦鋒芒太露了也難免丟腦袋,何況是平常工作中普通的關係呢!作為一個職場老手,一定要懂得收斂鋒芒,如果你不是可以發號施令的人,更要牢記這一點。
作為下屬,你的任務主要是協助上司,在單位最高層人物的眼中,你部門做出的成績,自然也是公司主管領導下的成果。下屬盡力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是分內之事,假如你硬要出來爭取風光,隻會讓人覺得你不自量力、不懂大體。另一方麵,如果你鋒芒過露,表現出爭功的態勢,領導會從心理上感到壓抑、煩躁,在感情上會很反感。你自己就會變成上司的心腹大患,即使不會陷害你,你以後也別想更大的發展了。
3.新入職場時姿態要低
年輕人初涉職場,往往血氣方剛,衝勁十足,要大展一番拳腳。殊不知這正犯了大忌。作為一個新人,你的到來已經給“老同誌”們施加了壓力,如果你再鋒芒畢露,咄咄逼人,會有人支持你嗎?所以,新進職場時姿態要低。
有一個應屆畢業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車間度過的,即坐在機器旁剔除流水線上的不合格產品,每天工作10小時,不僅時間長,而且相當辛苦。當時,與他一同來公司的10多位大學生不樂意做這樣的工作,紛紛辭職了。但是他沒有,他仍在勤勤懇懇地工作,仍在仔細檢查每一個環節,連細微之處也沒有放過。
半年後他順利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老板對他的評價是吃苦、鑽研、肯幹,是個誠實的人。而反觀當初與他一起來的那些大學生們,盡管一些人也事業有成,但大多數仍奔波於職場中艱難求生。
有一位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分到上海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從事標準化文獻的分類編目工作。他認為自己是學這個專業的,自以為比那些原班人馬懂得多,剛上班時,領導也擺出一副“請提意見”的派頭,這讓他受寵若驚,把客氣話當成了真心話。於是工作伊始,他便提出了不少意見,上至單位領導的工作作風與方法,下至單位的工作程序、機製與發展規劃,都一一列舉了現存的問題與弊端,提出了周詳的改進意見。領導表麵點頭稱是,群眾也不反駁,可結果呢,不但沒有一點兒改變,他反倒成了一個處處惹人嫌的人,被單位掌握實權的某個領導視為狂妄、驕傲乃至神經病,一年多竟沒有安排他具體做工作。後來,一位同情他的老人悄悄對他說:“小楊哇,我當初也同你一樣,可我一輩子抬不起頭,你還是換個單位吧,在這兒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別想有出息。”於是,這位研究生在一段時間後,他隻好炒領導的魷魚,跳槽了。臨走時,領導拍著他的肩頭:“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讓你走,我還準備培養你當我的接班人哩!”那位研究生一邊玩味著“太可惜”三個字,一邊苦笑著離去。
這位研究生一是沒有摸透人性,二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巴。而且,如果你有真才實學,還須要低調說話,如果沒有真才實學還大發狂言的話,就會引來更大的笑話。
想表現的人失敗,常敗在不知道及時表現自己,也常敗在過度表現自己。愈表現,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別人的存在。這就擋住了別人上升的路,也擋住了自己上升的路。
低調的人能放下架子,放低姿態,擺正自己的態度,認清自己。會去掉浮躁,安心學本領;會從最基層學起,為日後的能力和職位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作為一個新人,要先沉下心來,學會職場生活的規則,而不是想著一味表現自己。否則的話,失敗一定會降臨在他的頭上。
4.不要嘴巴不饒人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句話是千古名言。不過,如果我們細一思量的話,這個禍從口出必然是逞口舌之利,要麼是觸到了別人的痛處,要麼是有意打擊別人,才招來了禍患。不然的話,假如你說的都是好話,怎麼會來“禍”呢?
說話時不要爭勝鬥狠,更不要顯示自己。在職場中左右全是耳目,更要慎言、低言,讓自己表現得低調一點,才能保住自身的安全。
三國時蜀國有個叫張裕的星相家,占卜奇準,但生性耿直,口無遮攔,常常得罪人。當時劉備正準備攻取漢中,張裕勸劉備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出師不利。劉備不聽,結果真的無功而返。張裕雖然料事如神,但劉備嫌他嘴上不饒人,所以也不謝他。
劉備討厭張裕,張裕也不喜歡劉備。沒多久,劉備終於在漢中稱雄,張裕卻私底下對人說:
“劉家天下的氣數已經盡了!天下終究會改朝換代,現在主公雖然得到益州,但九年之後就會丟掉。”
張裕痛快了嘴巴,卻不知道有人偷偷給劉備打了小報告,劉備氣得發抖,他忽然想到幾年前的一件往事。
當年劉備與劉璋在漢中見麵時,張裕是劉璋的部屬,劉備看到張裕一臉胡子,就開他玩笑說:
“當年我住在涿縣,姓毛的人特別多,東南西北都姓毛,縣令說我們涿縣好像被很多毛包圍了!”
張裕立刻反唇相譏:
“以前有人做上黨潞長,後來又調為涿縣令。辭官回鄉後,有人寫信給他,署名上黨潞長吧,怕漏失了涿縣令的頭銜,署涿縣令吧,又怕漏了上黨潞長,於是幹脆就稱他‘潞涿君’。”
所謂“潞涿君”,其中大有學問。“潞”和“露”是諧音,“涿”古意與“豚”都指“臀”,就是屁股。因為劉備沒什麼胡子,所以張裕以光溜溜的屁股來形容劉備那張不長胡子的大白臉。這種罵人不帶髒字的高招,劉備盡管聽懂了,但卻無能反擊。加上張裕總是講一些不中聽的話,新仇舊恨不斷相激相蕩,劉備越想越火,終於找了個借口,把張裕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