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工人的搬運過程,泰勒改進他們的操作方法,從而使每個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
事實上,站在效率的角度看管理,它其實是一個投入收益的過程,根據計劃決策,管理者將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資源投入生產或服務中,通過管理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創造出一定的收益。
管理職能是管理過程中各項行為內容的概括,是人們對管理工作應有的一般過程和基本內容所作的理論概括。
管理是人們進行的一項實踐活動,是人們的一項實際工作、一種行動。
人們發現在不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類似、內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為,比如計劃、組織、領導、控製等。人們對這些管理行為加以係統性歸納,逐漸形成了“管理職能”這一被普遍認同的概念。
要點回顧
通過管理,可以使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管理是加速人類社會進步的杠杆;管理會使科學技術這個最先進的生產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管理製約生產力總體能力的發揮。
特質理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領導性格理論又稱為領導的特質理論、素質理論、品質理論、性格理論。這種理論著重研究領導者的品質和特性。
按照對領導特性來源的不同解釋,可分為傳統的領導性格理論和現代的領導性格理論。
前者認為領導者所具有的品質是天生的,是由遺傳決定的;而後者則認為領導的品質和特性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培養的。
在一座寺廟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住持,在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一個非常調皮、也難於管教的小和尚最令人頭疼。每天晚上,寺廟的牆頭總會準時出現這個小和尚的身影,然後在第二天的黎明時分再越牆而入。
但住持卻一直對小和尚的這一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始終沒有點破。
有一天夜裏,住持終於抓住一個可以懲罰一下小和尚的機會。原來,住持在晚上巡夜的時候,恰好在小和尚每晚翻越的高牆下發現了一把椅子,他立刻就明白了,小和尚之所以能自由翻牆出入靠的就是這把椅子。
於是,住持想到了搬走椅子這個好主意,隨後,他就在原地守株待兔。
黎明時分,調皮的小和尚才返回寺廟。就在他翻越牆頭,再踩到他事先準備好的“椅子”上時,他突然覺得不對勁。畢竟通常的椅子都是穩穩當當、硬邦邦的,而今天站上去竟然像是踩在軟軟的海綿上。
小和尚低頭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住持代替了椅子,這下把小和尚嚇得夠嗆,他戰戰兢兢地倉皇跑了。
第二天,小和尚一整天都過得忐忑不安,他原以為師父會馬上懲罰自己,就一直心神不寧地等著師父來興師問罪,可直到天色變暗、黃昏來臨,師父還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此時,小和尚已經被這種焦躁不安的情緒折磨得瀕臨崩潰了,這種煎熬多一刻他都不想忍受了。
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請師父原諒自己。小和尚向師父誠懇地承認了錯誤,出乎意料的是,師父竟然什麼也沒說,隻是微微一笑。
小和尚的心受到了深深的觸動,他為自己過去的頑劣懺悔不已,他決定一改過去的陋習,潛心修學,晚上再也不翻牆出去玩兒了。經年累月,小和尚的修煉得到了回報,他的修為、學識越來越高深。住持圓寂後,寺廟住持的重任就落到了這個小和尚身上。
在這個故事中,小和尚在住持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中受到的實際上是一種震撼性的教育。
在這一過程中,小和尚在深知自己犯下錯誤的前提下,一方麵他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麵他也因為擔心受責備而惶惶不可終日。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住持始終對他沒有任何指責和批評。
最終,如住持所料,小和尚自覺地改正了錯誤,從而得到了更好的管理效果。任何四兩撥千斤的措施和方法都是富有智慧的,這位住持更是當仁不讓,以無為而治讓小和尚的本質有了深遠的改變,這就是一種領導特質。
領導特質理論是20世紀最流行的領導理論,它是從領導活動及行為進行係統入手來研究的。通過對大量優秀人物的調查研究,專家們試圖從這些人身上找到他們共有的東西。人們最迫切想要知道的問題是:為什麼是他們成了領導人?他們與普通大眾相比有何不同?是哪些因素決定了他們能夠成為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