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在市場競爭裏,每時每刻都在搶占先機,因為隻有先入市場,才能更容易獲取較大的份額與高額的利潤。達維多定律告訴我們,隻有持續創造新商品,及時淘汰舊產品,令成功的新商品盡快打入市場,方可產生新的市場與商品標準,掌控製定遊戲規則的先機。要做到這一點,就需在技術上永遠維持行業內的領先。隻有憑借創新,方能為企業帶來希望的優勢,以獲取高額的創新利益,那些企圖保持原有技術或商品優勢,不思進取的企業,最後將會被市場拋棄。
在競爭激烈的IT界,英特爾公司絕非唯一一家明白隻有不斷拋棄自己的商品,才可獲取長遠發展的公司。美國太陽微係統公司也是一家以持續拋棄自己的商品與持續創新取勝的公司。太陽微係統公司時刻預備拋棄舊商品、推出自己的新商品,並用其產品的價格、性能上的優勢打亂敵人的陣腳。自1982年創立以來,公司經過一係列的火速改革,以及雷厲風行的企業運行機製,逐步發展壯大。在高性能工程工作站,這一生產領域商品的換代周期正常為3年~5年,可太陽微係統為自己訂下了別人難以企及的目標,就是每12個月令其工作站的性能提升一倍。他們的理論是,與其讓他人迫使你的商品淘汰,還不如自己拋棄自己的產品。在一個速度競爭極其激烈的行業,拋棄自己的產品是不可避免的。並且,太陽微係統公司了解到,在計算機這一發展節奏快、學科交叉率高的科技領域,沒人能在所有相關的技術方麵都占盡優勢。他們隻將精力放在自己極具優勢的項目上——為高性能的工作平台設計軟件及硬件,而將其他工作幹淨利落地轉讓給那些專業廠家,此種將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項目上的做法,發揮的效果之一就是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水平。太陽微係統公司的13000名員工,人均創造出30萬美元的銷售額,此指標是IBM公司的兩倍。采取了這種核心競爭的戰略,太陽微係統公司可集中自己的大多數精力於新產品的研發上,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要點回顧
達維多定律給所有企業管理者指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企業想發展壯大且最後獲取成功,就務必要具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與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及時掌控創新的時機,持續地重複由否定自我至超越自我的過程。
吉寧定理——隻有一個錯,就是怕錯
越是害怕錯誤,就越容易犯錯誤;不怕錯誤的人,錯誤常常離他最遠。
人從小到大,從大到老,就是在不斷犯錯誤、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成熟。害怕犯錯誤就會止步不前,而止步不前又注定是一個錯誤。不要擔心犯錯誤,不要害怕失敗。障礙和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兩塊最穩當的踏腳石。如果誰肯悉心地研究它們、利用它們,誰就會受益無窮。
每個人大概都經曆過這樣的事情:捧著滿滿一碗水,由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你越是小心翼翼,水越容易灑出來。反之,若你不擔心水會溢出來,隻當做捧了一隻空碗,反而捧得更穩。
凱特林是美國20世紀前半期和愛迪生齊名的發明家。1912年,在美國汽車工業開始蓬勃發展時,凱特林想要改進汽油在引擎裏的運用效率。他遇到的難題是汽車的汽油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在氣缸裏燃燒,因此降低了運用效率。
凱特林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除掉爆震。他每天都要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才能令汽油在氣缸裏提早燃燒?經過研究相似的狀況,他終於想到一種特殊的植物——蔓生的楊梅,此種植物的開花季在冬天,比其他植物都要早很多。因為楊梅的紅色葉子能夠保留住一種波長的光線,激發植物過早開花。由此凱特林得出結論,紅顏色可以令楊梅的花提前開放。
然後,凱特林將此發現利用到汽油方麵,他覺得,若能把汽油變成紅色,可能汽油就會提前燃燒。想到此主意,他興奮極了,馬上動手在實驗室裏尋找紅色染料,但是忙活了半天也未找到。最終,他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一瓶碘上,碘也是紅色的,可能會起到相同的效果。想到此,他將碘放入汽油內,引擎竟然不發生爆震了。
幾天過去了,凱特林還想確認一下,到底是不是碘的顏色解決了爆震問題。然後,他找來一些紅色染料,放入汽油內,引擎依舊產生爆震!凱特林這才明白並非“紅色”解決了問題,而是碘所含的某種成分發揮了作用。
凱特林“歪打正著”地解除了問題,表明了錯誤常常是走向成功的最後一步。假設,他早就清楚紅色不能解除爆震問題,那麼他也許不會在汽油內加碘,也就不可能意外地找到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