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領導的優秀素質(1)(3 / 3)

成功的領導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個人才濟濟的中高級管理階層;真正成功的領導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個才華橫溢的專家群體。

4. 真正關心下屬,決不與下屬爭功。

沒有領導者對下屬的真正關心,也就不可能出現下屬對公司集體的真正忠誠。現代公司文化要求加強公司全體人員的一體化意識和共存共榮的觀念,而這種公司文化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領導者和公司員工的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交流所形成的牢固紐帶,不是金錢財物可以比擬和替代的:

關心下屬,下屬才會吐露自己的肺腑之言,領導才能聽到正確的反饋意見,才能做到耳聰目明、言路暢通,才能集思廣益,汲取群體的智慧。

每個公司員工都承擔著自己的責任,同時也都對公司有所;貢獻。對於領導來說,切忌與下屬爭功。要鼓勵下屬努力工;作,建立功勳;他們真正建立了功勳以後,領導決不能據為己”有。下屬的功勳愈多,領導的貢獻自然增大;如果領導怕下屬成就太大,“功高蓋主”,那就說明領導確實缺乏能力,以致心虛,在這種情況下,或是讓賢,或者是努力提高自己,迎頭趕上。隻能依賴自己的努力來提高自己,而決不可依靠壓低別人來顯露自己。

職業道德的形成亦非一朝一夕之故。領導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自覺對自己進行訓練,以求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

科學而合理的知識結構

廣博的知識是創造的源泉。說“博”是知識結構的基礎,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似乎太籠統了,還沒有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做一件事,解決一個問題,擔當一個任務,都需要多方麵的知識和素養。即使是某個方山的專家人物,他也不會隻在一條射線上跑得很遠而在其他方麵毫無所知,有可能在其他學科他的知識極其有限,但對於和他的專攻方向關係密切的領域來說,他肯定是個內行。也就是說,隻要是想有所建樹,都需要博學,隻是“術業有專攻”、“博”的方麵和程度有差別而已。

博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對事物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的前提。公司的決策行為極其複雜,涉及各種知識和技能,這就決定了對決策者的素質要求。

成功的領導要善於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博學多才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知識麵狹窄的人隻能在一條胡同跑到黑,任何岔路口對他來說都是畏途,因為,沒有有關知識作火把引導他前進。隻有博學之士,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發現新問題,爆發新的火花,想出新的思路,找出新的方法。

創造性思維的特點,一是對早有定論的東西持懷疑態度,對約定俗成的框框、模式、規格持懷疑態度,不受輿論的約束和大眾的限製,毅然運用自己的廣博知識,獨辟蹊徑,對舊問題做出重新解釋,對舊框框、舊模式、舊規格進行改造或重構,、二是對完全陌生的或尚未有定論的事物采取“開門揖盜”的方式,用已有的理論、模式、規格試著去解釋它、概括它、把握它,從中發現新問題,找出契合點,形成新的創見。沒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很難在領導的職位上花樣翻新,匠心獨運,取得卓越的領導業績。

良好的專業修養

這裏所指的“專業’’是就產業的性質和產品的特點而言的,在成功的企業家群體之中,科班出身的人絕不在少數,但半路出家或學習工商管理出身的人也占有很大比重。反過來,那些半路出家或學工商管理出身的,無一例外,也對和公司業務有關的內容有著良好的專業修養。不可想象,對公司業務、公司產品不感興趣或毫無知識的人,能夠當好領導,完成公司目標。

要討論領導應該具備的專長(也可以說是專業修養)之前,我們先看看從廣義的“專業”角度來說,領導應具有哪些專長,或對哪些學科的內容應進行精深的研究。

首先,對於國家政治、經濟等各方麵的政策、法規要了如指掌,既要依照政策、法規辦事,決不違法,又要維護法律的尊嚴,善於、敢於同違法行為作鬥爭,並運用政策和法律有效地維護公司的利益。

其次,領導應該學習好有關經濟學、經濟法學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尤其對於現代經濟學、公司法要有深刻的認識,並能純熟運用。

再次,對於領導科學、管理科學要下苦功夫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