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幾乎所有人都能夠經受苦難,但是如果你想去檢驗一個人的真實品性,就賦予他權力。”作家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這樣寫道:“這個世界中已經發生的一半傷害都是由那些擁有權力並且想要去感受顯赫的人造成的。他們的本意不是去製造傷害;他們僅僅是沉迷於那種使自身為他人有好感的無用掙紮之中而難以自拔。”
一項有趣的研究揭示了醫學領域中不當運用權力的悲劇性後果。研究者們發現了兩種危重症監護室執行結果之間的一個重大差異,其中,一種危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隻是不加疑問地遵從主治醫生的獨斷領導,而另一種危重症監護室則以一個工作團隊的方式運行,這種危重症監護室中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可以自由提出那些或許有利於患者的建議。那種“服從的”、權力導向的危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流失率高、效率低,病人死亡率是平均水平的兩倍。
恰到好處地采取強硬的態度
領導力的關鍵,就是平衡好對下屬的關心和紀律兩者的關係。這是領導者和領導者每天都必須麵對的一條鋼索,就像下麵這個例子說明的那樣。
權威、組織以及紀律作為三個支點,構成了一個成功團隊的框架。這三個支點是控製的工具,可以阻止雜亂無章和混亂。
如果沒有這個框架,就會有爭論、衝突以及混亂。任何一個群體,不管成員怎麼說,都需要原則。如果以恰當的方式提供這種原則,大多數人都會表示歡迎和重視。
如果你認為權威和紀律這些詞有消極的含義,你就錯了。大家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將權威及紀律與失去自由聯係在了一起。對於渴望成為領導者的人來說,權威和紀律就充滿了積極的意義,是領導者展示他們能力的載體。
(一)權威必須表現出來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權威必須在溝通中體現。而且,時機非常重要,就像下麵案例說明的那樣。
當章傑夫被任命為足球隊主教練時,每個人都非常驚訝。他總是很在意別人的需求,雖然他是個天才的戰略家,但是人們認為他太“麵”,做不了主教練。開始兩天,章傑夫什麼也沒說,讓大家調整情緒。然後,他召開了一個會議,是整個足球隊——包括球員和助理教練。他坐在桌子旁盯著大家看了十分鍾,直到每個人都安靜下來。他說:“現在,這間屋子裏的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要麼接受我的管製,要麼今天就退隊。因為我們今後的目標,是將這個團隊凝聚起來取得勝利。如果願意和我一起戰鬥,十分鍾內站到前麵來。”說完他就轉身走開了。
通過簡短的語言,章傑夫充分地表現了他的領導力。他畫了一條線。從那一刻開始,包括所有的教練在內,知道了誰是真正的控製者。表麵上章傑夫仍然和原來一樣和善,但是團隊裏的人都把他看成領導者。
領導者必須具備控製能力。如果他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團隊成員就會走向不同的方向,團隊被切成碎片,無法凝聚起來。如果混亂繼續下去,無政府狀態不可避免地就會到來。而領導力的目的是使人們一起努力邁向共同的目標——完成隻能通過團隊努力完成的事。有效的領導能使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個人努力呈幾何極數倍增。所有的領導者都曾經拉緊過組織的韁繩,紮根組織,在必要的時候采取行動。
(二)組織是必須維持的
領導力理想中和相互作用的組織架構的啟動和支撐力量。這個定義暗示著,領導者要對組織架構的發展負責,而這是優化團隊表現以完成組織目標所必需的。
但創建並維持一個組織架構,並不意味著要回到陳腐的獨裁方式——下屬必須遵守專橫的規則;也不意味著那種家長式的領導——不管領導者值不值得尊敬,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必須聽他們的。如果在X理論執行中,領導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並不意味著他或她應當去信奉Y理論。很清楚,不管是什麼樣的領導風格,決定性的領導者將使組織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有些時候,很難回避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每一個領導者都必須行走在緊繃於自由和控製之間的那條鋼絲上。領導者在鍛煉成員主動性的同時,也要竭盡全力進行足夠的控製,否則就會失控。沒有紀律和尊重,老師不可能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為了達到既定的生產力和利潤目標,公司總裁也必須維持一個管理完善、高效率的企業。
必須設定並維持一條權威底線
所有的領導者都會設立一條權威線,一條在可接受與不可接受行為中間的、虛構的心理防線,以此向組織表明:“我同意這樣,但是當涉及那樣時,我將有一條底線。”這是溝通的一種形式(或許永遠也不會被描述出來),這種溝通是這樣說的:“你有快樂而高效完成任務的所有自由,但是有一個限度。如果你超越了我的權威線,就會被一些紀律約束。”權威線也被解釋為一把雙刃劍,也就是說,“如果你待在合適的範圍內,我尊重你以及你的個人權利,並很熱情地支持你。”
從團隊成員的角度看權威線是可測量的:“我會盡可能往前走,即使我可能跨越了那條權威線。從最終結果看,這不會影響我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