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領導的人本意識(2)(1 / 2)

人的行為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行為動機,一是行為過程。行為動機是行為產生的直接動力,行為動機與心理需求、思想價值觀的判斷有關;行為過程是人的行動過程,在此過程中呈現人的個性特征和情緒特征等。思想和心理既作用於行為動機,也作用於行為過程,決定行為方式、手段的選擇和行為方向。

反饋線路,把行為動機與行為過程的各種信息傳遞和作用於人的思想、心理,使人們能及時修改思想和心理的作用力、作用方向,從而使行為比較適應客觀現實條件。反饋線路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反作用於思想與心理的交叉處,與感情、需要相近,而要理解為作用於兩者所有部分,隻是因為行為動機與心理需要直接有關而已。

係統的封閉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係統內部隻有構成一個連續封閉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自我組織能力,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揚棄和做功。正如隻有行為的抉擇、行為的表現,而沒有行為的控製監督,行為就會出軌那樣,思想、心理、行為三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過程,就是決策、執行、反饋、修正、再決策、再行動這樣一個循環過程。對於一個正常的人,此循環過程並不會發生毛病。行為越軌的原因,主要是價值觀、道德認識水平、心理需求等,或偏離社會道德標準,或偏離企業行為守則,或認識有問題,或心理需求有一定的變異。他們也有反饋,這種反饋來的信息由於判斷認識上的問題,很可能加大了行為的失誤。

同櫸,一個能夠自我管理的人,他的價值觀、思想認識一定與組織的共同願景、價值觀有一致之處,他對自己的發展有相當的認識,他的心理需求一定是追求“自我實現”。反過來,要使一個人能夠自我管理,也要從這個人的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麵下手,使之產生一種內在激勵與約束機製,導致他能夠自我進行管理。

塑造人的價值觀

由於人的思想認識水平、人的價值觀對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均有引導、強化和約束等效用,因此塑造一個能夠自我管理的人,首先要塑造擁有此種價值觀的人,提高其思想認識和思辨的能力。塑造人的價值觀最基本的方法是教育。當人們正處於思想空白的時候,強製性的教育對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好處。

塑造能夠自我管理的人的價值觀,首先要回答此種人的價值觀是什麼的問題。此種人的價值觀很難用統一的語言來描述,但他們必定有這麼一個共同點,即能夠自我思考,能夠較準確地依賴社會道德標準、企業標準,判斷分析所遇到的事物,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一種神聖的理想來追求,脫離了經濟利益的束縛。有這種價值觀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但在目前的條件下,許多人雖然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來追求,但有時很難擺脫經濟利益的約束。

塑造這樣的價值觀除了教育之外,還要求組織形成相應的文化氛圍,用文化的功效把組織所提倡的價值觀、道德標準浸潤到每個員工的工作生活中,使之不知不覺接受這種文化,接受這種價值觀。某些優秀大公司出來的員工,其思維方式、言談舉止的確不比尋常,帶有那些公司特有的文化特點,顯示出一種優秀的判斷力和品質。而那些從缺乏文化氛圍的企業裏出來的人卻大部分缺乏良好的修養和判斷力。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曆史條件下,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範、行為準則、曆史傳統、企業製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等。其中,價值觀是現代組織文化的核心。組織文化是采用一種漸進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人們的價值觀,提高人們的素養,因此效果顯現較慢,但易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自己的價值觀。

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一個能夠自我管理的人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所謂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1. 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認識與行動所達到的水平,它主要由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實踐活動能力所組成。智力是與周圍環境取得動態平衡最重要的心理保障。智力超常與智力一般是心理健康的表現,而智力落後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屬於心理或生理疾病。但智力超常與智力一般的人若平時不注意心理衛生的話,那麼也會導致心理不健康。

2. 健康的情緒

健康的情緒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標誌。國外有的學者認為,情緒健康的人具有下列特點:

(1)情緒安定,沒有不必要的緊張感與不安感;

(2)能夠把氣餒心轉到具有創造性與建設性的方麵;

(3)對別人的情緒容易同感;

(4)具有喜歡別人與受別人喜歡的能力;

(5)能表現出與發育階段相適應的情緒;

(6)能建設性地處理問題,能適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