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栩說完,後麵趙雲、陳到等一幹武將,以及徐庶、法正等謀士還有其餘一眾文臣,齊齊起身,拜俯於地上,齊聲高呼道:“請王上即皇帝位,以正大統,剿滅二賊,平定天下。”
劉備見得手下文武俱如此說,心中也不甚感動,無奈的苦笑了一聲,說道:“孤雖帝王之後,然有何德何能……”
未等劉備推辭完,外麵一名守衛大聲的小跑了進來,說道:“稟報王上,徐州關羽關將軍派信使來見。”
劉備四下掃視一眼,見諸葛亮、趙栩等眼神互有來往,哪還不知道這是趙栩他們事先做下的手腳,但許久不見關羽,心中也甚是想念,聽得關羽信使來,便說道:“傳進來!”
不多時,隻見到關平進到堂中,向著劉備行了一禮。而後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跪地雙手捧起說道:“末將關平奉父帥車騎將軍關羽之命,獻冀州軍民六十萬上下共簽之書,懇請王上即皇帝之位!”
關平說音未落,又一名守衛急急地衝了進來,說道:“稟報王上,司州黃忠將軍派信使前來。”
劉備苦笑一聲,說道:“傳進來!”
很快,周倉就從外麵進來,和關平一樣,向著劉備行了一禮,而後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跪地後雙手捧起,高聲說道:“周倉奉司州刺史黃忠將軍與軍師賈詡之命,送萬民書,請王上即皇帝之位,以正大統。”
關平、周倉,這二人僅僅是一個開始,緊接著,外麵就有守衛不住地跑進來稟報,緊隨而來的有並州張遼、幽州公孫讚、遼東公孫度、等等各地將領、官員紛紛派人送萬民書以及各地軍團將士共簽之書,請劉備即皇帝之位,西涼馬超亦派人送來書信,甘願俯首稱臣,請劉備即位皇帝。
除了漢族各州郡之外,匈奴、鮮卑、烏桓等胡族,亦派人來請劉備即皇帝位,書中乃號劉備為大可汗。
如此巧妙之事,自然是趙栩、諸葛亮等人一手弄出來的,隻是諸葛亮沒有想到,趙栩竟然把匈奴、鮮卑等那些異族也卷了進來,想到這裏,諸葛亮也不得不佩服,隻能苦笑以對。不過,不得不說,能得到這些外族的支持,如此之勢,曆來不曾有過的,古往今來可謂浩大。
等得各地代表的情願,趙栩、趙雲以及諸葛亮、田豐等首要的武將謀士並一同跪倒在大堂中,齊聲高呼道:“王上,如今萬民擁戴,兵士鼓噪,如若王上不即皇帝位,不足以平民心。再次懇請主公,即皇帝之位,以正大統!”
其他文臣武將,紛紛出來齊聲高呼道:“懇請王上即皇帝位,以正大統!”
劉備吃了一驚,沒想到眾臣竟是鐵了心了,驚道:“若是陷孤於不義,皆卿等之過也。”
趙栩笑了笑,說道:“王上既允所請,便可築壇擇吉,恭行大禮。”
……
劉備再也推脫不得,是時被眾臣護送還宮。稱帝之事則交給諸葛亮、法正等謀士處理,一麵令博士糜竺、諫議郎可楨掌禮,築壇於臨淄城之南。
七日後,諸事齊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中興王劉備登壇致祭。由田豐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惟建安雖年元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劉備敢昭告於皇天後土:漢有天下,曆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複存。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群下將士文臣以為漢祀墮廢,劉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備懼無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曆服。”
讀罷祭文,趙栩和諸葛亮等率眾文武恭上玉璽。劉備接過,捧於壇上,再三推辭道:“劉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
趙栩奏道:“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天子之叔,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複何讓焉?”
其他文武百官皆呼:“萬歲!”
劉備推辭不得,隻得硬受了,眾臣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劉備乃立妻甘夫人為皇後,長子劉禪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左丞相,法正為右丞相,田豐為司徒,徐庶為司空;其他大小官僚,一一升賞。趙栩、關羽官至極品,封無可封,隻得暫時作罷,而後大赦天下。六州軍民,無不欣躍。
次日第一次開朝,文武官僚拜畢,列為兩班。劉備降旨道:“朕自桃園與關羽、張飛結義,後結識趙栩、趙雲兄弟,情同手足,誓同生死。之後救得天子,前番不幸被曹操所害,若不報仇,是負仁義之名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曹魏,生擒逆賊,以雪此恨!”
“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