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360度激鬥販賣——耐克與阿迪達斯的跑鞋之爭(1 / 3)

企業成長介紹:

耐克:勝利女神

在美國,與成年人想擁有名牌跑車相映,約有高達七成的青少年的夢想便是有一雙耐克鞋,“耐克”是消費者追求的一個“夢”,更是世界營銷史上的一個奇跡。

耐克由美國人菲利普·耐特和比爾·鮑爾曼在1964年創立,初創時公司名稱為藍帶體育用品公司。

1957年,耐特和鮑爾曼在俄勒岡大學相識。畢業後,耐特到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學位,而鮑爾曼則繼續在大學裏做田徑教練和設計運動鞋。五年後,耐特從一些調查報告中總結出日本產的低價位,高技術運動鞋將結束德國運動鞋在美國一統天下的局麵。畢業後,耐特去日本和那裏的虎牌運動鞋製造商聯係。他對製造商介紹自己來自“藍帶運動公司”,他讓虎牌的製造商相信美國有著極大的市場機會,剛好虎牌需要一個代理商來打入美國市場,於是就把代理權給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

拿到代理權後,耐特立即找到了鮑爾曼,兩個人每人出資500美元,組成真正的藍絲帶運動公司,成為虎牌運動鞋在美國的獨家經銷商,開始了最初的創業。這個“藍絲帶”就是“耐克”的前身。

公司剛起步時候,沒有倉庫,他們就把存貨放在耐特嶽父家的地下室裏。在經營上,耐特管財務,鮑爾曼管設計,配合得十分默契。事實證明,耐特對市場的預測是正確的,這種低價運動鞋銷量很好,第一年便銷售了價值8000美元的貨品。

1968年,經鮑爾曼改製過的Cortez鞋成為虎牌運動鞋的最暢銷產品,而耐特為公司的發展打下堅實的財務基礎。公司的生意開始逐漸好轉起來。

此時,日本總公司發現產品銷路不錯,便要求他們先彙款後發貨。這樣一來,鮑爾曼他們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隻好加倍努力推銷。但日本方麵還常常不按期交貨,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銷售,把次品送往美國。一次,鮑爾曼他們收到一批鞋,顧客穿了兩個星期,鞋底鞋幫就分家了。他們隻好忍氣吞聲,為了維護信譽,及時給顧客退換了。

更可氣的是,虎牌公司又提出購買鮑爾曼公司51%的股份,並在5個董事中占兩席,如果拒絕這個要求,立即停止供貨。受盡日商刁難的鮑爾曼和耐特忍無可忍,斷然拒絕這一非份的要求。

耐特和鮑爾曼決定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他們起名為耐克,這是根據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而NIKE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眼光裏是很吉利,易讀易記,很能叫得響。他們很快推出了以“耐克”命名的運動鞋,並設計了精美的商標。耐克那個著名的“一勾”商標十分醒目,具有視覺上的吸引力,以及運動鞋和其他體育用品應具有的那種動感,象征力量和速度。

為了做宣傳,耐特和他的妻子親手印製了耐克T恤到奧運會的預賽場上分發,但看見的人都問:“誰是Nike?”在比賽中,耐特小小地出了一把風頭,被說服使用這種新鞋的馬拉鬆運動員獲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達斯鞋的運動員則在預選賽中獲前三名。

1974年,鮑爾曼在烤華夫餅幹的鐵模中擺弄出一種脲烷橡膠,製成一種新型鞋底。這種鞋底是“華夫餅幹”式的,鞋底還有小橡膠圓釘,這使它比市場流行的其他鞋底的彈性更強。這項看上去很簡單的產品革新推動了耐特的事業,他的產品迅速打開市場,耐克1976年的銷售從前一年的830萬美元猛增到1400萬美元。

1978年,耐克決定將它的市場從田徑場和體育館擴展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十幾歲的少年),創造一個更新、更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作戰。為了在不失去正規體育傳統市場的情況下盡力擴大耐克的吸引力,它麵臨的難題是在適應流行意識和宣傳體育成就上如何獲得平衡與一致。為此,耐克決定成為青年文化的組成部分和身份象征,以此為基礎開始重新思考其廣告策略,並引進了全新的市場推廣模型。

到1981年,美國絕大多數專業運動員都穿上了耐克鞋,過了三年,1984年,美國籃球協會的會員比賽時100%穿的是耐克鞋。於是人們看到,在美國芝加哥,“耐克城”成了頭號旅遊景點,以耐克形象代言人——籃球明星喬丹命名的銷售部,每天有8000到10000人光顧。耐克的成功來自於將自己的服務對象視為上帝,鞠躬盡瘁、一切為了運動員的企業理念。耐克對運動員的誠心奉獻、對社會體育事業的誠心奉獻同樣也得到了無比熱情的回報,那就是炫目的世界運動“鞋王”的桂冠。而耐特本人也跑步進入了《福布斯》雜誌令人垂涎的美國最富有的400人之列。

阿迪達斯:永續的潮流標誌

阿迪達斯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體育品牌之一,該公司的傳統產品是運動鞋,圍繞這個中心,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還陸續開發並推出了服裝、衣帽、器材等體育用品。半個世紀以來,阿迪達斯在各種體育比賽中頻繁出現,深受各國運動員的喜愛。

阿迪達斯公司起創於1920年,前身是由魯道夫·達斯勒和阿迪·達斯勒兩兄弟開辦的達斯勒製鞋廠。為建立商業信譽,弟弟阿迪想出了一個點子,讓顧客免費試穿。一個月過後,試穿的顧客陸續上門,有的付款,有的繼續訂作,由此打開了鞋的銷路。幾年之後,兄弟倆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名為“阿迪達斯製鞋廠”,這時候他們生產的鞋在當地已經相當有名,業務也逐步向外地擴展。

在1936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奧運會上,阿迪達斯開始揚名世界。此屆奧運會前夕,阿迪找到極有希望奪冠的美國短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並向他保證釘鞋對其比賽肯定大有幫助,但當時被歐文斯拒絕了。於是阿迪又建議他可以在賽前訓練中試穿。使用效果使歐文斯如獲至寶,並在正式比賽中使用了阿迪達斯的釘鞋,結果他連奪四枚金牌震驚了世界。同時,拍攝了歐文斯穿著阿迪達斯跑鞋的奪冠照片也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阿迪達斯隨之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在體育用鞋中脫穎而出。但此後受到戰爭影響,運動鞋的銷售狀況十分不景氣。戰爭結束後,兄弟倆決定從頭開始,但因意見不合分道揚鑣。阿迪達斯公司由弟弟經營,哥哥魯道夫另立門戶,成立了PUMA公司,也以體育產品製造為主。從此兩人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

阿迪達斯長子霍斯特·達斯勒具有營銷的稟賦,他率先將品牌在視覺上與運動員、運動隊、大型比賽以及相關體育活動聯係起來。在他的倡導下,阿迪達斯成為第一個向優秀運動員免費贈送運動鞋的公司,第一家與運動隊簽訂長期提供球鞋、球襪合同的公司,使人們在許多世界級的比賽中看到優秀運動員們腳上穿著阿迪達斯的產品。到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阿迪達斯已在體育用品市場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成為世界體育用品一流品牌。

1978年阿迪·達斯勒去世後,阿迪達斯失去了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阿迪達斯的領導地位受到了美國耐克公司的極大挑戰,1985年霍斯特·達斯勒的離世使阿迪達斯失去了一位具有品牌遠見的管理者。阿迪達斯的金字品牌推廣模式開始失效,甚至輸掉了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運動產品市場。1989年之後的3年,阿迪達斯公司先後賣給了法國商人伯納德·塔皮爾和法國的一家銀行財團。

上世紀的九十年代中後期,阿迪達斯又開始奮起直追,其經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世界足壇上,阿迪達斯所受的支持度更是沒有任何一家運動用品廠商可以比擬的。在1998年的法國世界杯足球賽中,地主法國隊更是憑借阿迪達斯足球鞋優越的性能,發揮了超水平的實力,擊敗群雄勇奪冠軍,法國足球明星齊達內更榮獲1998年世界足球先生頭銜,再次證明阿迪達斯優質的權威保證一直延續至今。

今日,阿迪達斯依然秉持阿迪·達斯勒完美製鞋的理念,不斷的與世界級的頂尖運動家與教練交換心得與需求,經過一連串反覆的測試與考驗,發展出符合人體工學的各項產品,不但能幫助各類專業運動家們提升運動表現、更能滿足一般市場消費者對高品質運動商品的需求。近年來,阿迪達斯不僅在設計上、功能上有新突破,代表性的三條線設計概念亦在流行趨勢中掀起另一股風潮,席卷時下的年輕新世代形成流行新風格,帶領全球運動商品邁向更多元化的遠景。

經典商戰對決:

時尚運動的跑鞋大戰

阿迪達斯曾經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雙多釘扣鞋,第一雙冰鞋,第一雙膠底足球釘鞋,特別是阿迪達斯革命性的旋入型鞋釘,人們甚至認為它為德國足球隊1954年獲得世界杯立下了汗馬功勞。阿迪達斯特有的“金字塔”型推廣模式,率先將品牌在視覺上與運動員、運動隊、大型比賽以及相關體育活動聯係起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80年,阿迪達斯的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主要產品類別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0%。公司生產150種不同樣式的運動鞋,17個國家的24個工廠日產量達到20萬雙。阿迪達斯的產品(包括服裝、運動器材和裝置)在150個國家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