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長介紹:
Intel:賺錢的機器
Intel(Intel)是當今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同時也是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產品的領先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8年的技術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曆史。1971年,Intel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1968年7月18日,離開著名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後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投資創建了諾伊斯-摩爾電子公司。後來公司支付1.5萬美元從INTLECO公司買到了“INTEL”名字的使用權,並更名為英特爾公司。
諾伊斯和摩爾各出資24.5萬美元,風險資本家阿瑟·羅克出資1萬美元並募集了250萬美元投資。羅克出任公司董事會主席,羅伯特·諾伊斯任CEO,戈登·摩爾出任執行副總裁,公司在加州山景城正式運營。
1969年Intel發布了第一款產品3010 Schottky雙極隨機存儲器(RAM)。同年Intel發布世界上首款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靜態隨機存儲器(static RAM)1101.
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師霍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這被當作全球IT界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這款4位微處理器雖然隻有45條指令,而且每秒隻能執行5萬條指令。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計算機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卻要高很多,一塊4004的重量還不到一盅司。
80年代初,INTEL牢牢抓住了一根由創始於1896年的IBM伸向他的橄欖枝。1981年是INTEL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INTEL銷售工程師維斯頓維INTEL的8088處理器找到了一位重要的客戶-藍色巨人IBM,在隨後IBM製造的個人電腦中開始使用INTEL的8088微處理器作為其核心處理器。INTEL從此名聲大振。《財富》雜誌也把INTEL列為在商業上取得最為巨大成功的17個企業之一。
隨著INTEL的發展,其研發實力也不斷的增強,早期80X86係列微處理器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了。而INTEL在忙於研發下一代處理器時發現,他最終不可能取得用數字注冊商標,於是決定使用一個好聽而且更容易被注冊的名字來命名它的下一代微處理器,這個名字就是Pentium。1993年,具有裏程碑意義的INTEL Pentium處理器正式發布,宣布個人電腦開始進入多媒體時代。
2003年3月,INTEL有史以來首次發布一種完整的計算解決方案——迅馳移動計算技術,此次發布可以看作是INTEL全麵進軍移動便攜式電腦的先兆。
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500家最賺錢公司中,Intel排名第7位。在過去10年裏,Intel每年的投資可獲取利潤44%,據估算,IntelCEO格魯夫個人的財產就達到了3億美元。2005年1月,在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Intel被評為“全球Top100最具持續性發展的企業”之一。
AMD:蘆筍時代的巨浪
AMD成立於1969 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是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的微處理器、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等設備的生產商。
1969年5月1日,美國仙童公司前副總經理傑裏·桑德斯與其它七個合作夥伴經過幾個月的埋頭苦幹,終於在一間起居室中成立了一個全名叫做Advanced Micro Device(超威半導體)的公司,這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AMD。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誌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誌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誌,並用這股浪潮表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AMD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居於行業前列。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並著重在得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並在聖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1996年AMD收購了NexGen公司,並成功地推出了AMD-K6處理器。1999年AMD在K6處理器的基礎上成功推出了AMD速龍處理器。這是一款能夠采用針對AMD處理器進行專門優化的芯片組和主板的處理器,創造了該公司和整個行業的很多新記錄。AMD速龍是第一款達到曆史性的1GHz(1000MHz)主頻的處理器,這使得它成為了行業發展曆史上最著名的處理器產品之一。AMD速龍處理器和基於AMD速龍處理器的係統已經獲得了全球很多獨立刊物和組織頒發的100多項著名大獎。
現在AMD 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在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設有製造工廠,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設有銷售辦事處,擁有超過1.6 萬名員工。2005 年,AMD的銷售收入是58 億美元,收入中有超過70%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
經典商戰對決:
“芯”中的戰爭
AMD和Intel的對決當然是高科技行業最引人注目的戰爭之一。在所有的高科技故事中,AMD的故事是最可怕,也是最英勇的,它年複一年,代複一代,頑強地挑戰這個星球上最成功、最具競爭力的公司之一。因為Intel就象一台精密的機器一樣,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從來沒有給過桑德斯(AMD創始人和董事長)可乘之機。在CPU行業,這兩家占據著超過98%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直接控製著全球電腦市場的起伏,甚至可以說誰控製了這個市場,誰就控製了世界。
雙方在發展過程中經曆了無數的官司、訴訟,今天雙方這場更刺激、更扣人心弦的決鬥:64位CPU未來市場主導權的正麵大劫殺!64位之戰比起過去數十年雙方展開的各場戰鬥來說,意義完全不同。過去的戰爭完全是大衛與哥利亞的懸殊搏鬥,是強大的Intel和後起奮進的AMD之間的弱者挑戰強者的經典。
緣起,昔日老同事
AMD和Intel的創立和發展都甚有淵源。1968年,Intel創立;之後9個月,AMD草創。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都來自在半導體產業史中扮演著弄潮兒角色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前者是由諾伊斯、摩爾和格羅夫主持,後者是由仙童銷售主管桑德斯掌控。由於在發展初期,Intel注重技術,而AMD注重市場,因此Intel發展得更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