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玲 一個代表發言的十三次掌聲(2 / 2)

“不排除現在有人在擔心,也有人在觀望,但是,大多數地方官員也不願天天去吃去喝,因為這樣,對他們的身體也不好啊!”蔡玲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我堅信,有各級領導的率先垂範,特別是中央領導的巨大示範作用,這次轉作風一定不會成為一陣風!”

最受關注的“兩會“委員

截止到3月12日,在網絡上最受關注的“兩會”十大財經界代表、委員中,蔡玲名列榜首,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緊隨其後,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排名第三。

能將兩位平時就很“熱門”的董事長甩在身後,蔡玲直呼沒有想到。

但是對於很多媒體朋友來說,這樣的蔡玲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早在十年前,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蔡玲的表現就很“犀利”,當時她呼籲解決再就業不能犧牲農民工利益,反對一些地方政府先後出台地方就業政策,排斥農民工。

“農民工外出打工已成為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采用這樣的片麵就業政策,顧此失彼,將帶來一係列負麵效應。”蔡玲說,“當時我就表示減少農民工就業機會、降低在崗農民工的收入,侵犯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這樣阻礙了下崗工多樣化的就業渠道。阻礙了城鄉雙向化的就業流動,幹預企業自主用工權利,製約地方經濟發展。”

這樣的發言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專家表示,“這是一個盡了政協委員本分的提議,她的立場是公眾利益,維護弱勢群體利益。應當受到各個層麵的好評。”

十年前如此,十年後還是如此,都說蔡玲是“參政議政的明星”。她笑著搖了搖頭,“我哪算明星啊,要說引起關注也是因為我們所談的問題有些特色。”

這些年來,蔡玲做過的工作很多,做過研究,當過老師,在政府部門工作過,現任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可是這麼多年來,她的工作和一線調研實踐從未分開過。

“從我工作開始,一直都在跟基層打交道。”蔡玲說,1984年她本科畢業後,在巢湖地委機關工作,調研農村聯產承包責任製,“當時農民講了很多樸實的話,對我的文風、工作作風影響很大,比如我們用很多理論解釋聯產承包責任製,但農民講的很直白,就是‘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任何工作一定要聽老百姓的聲音。後來我就一直特別重視調研。”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作期間,在研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湖北經濟發展新思路”這個課題時,蔡玲曾走訪湖北省大批民營企業。調查中,她深入接觸了大量在民營企業就業的農民工和下崗工,這也引發了她對湖北就業問題和農民問題的關注。而後到湖北省物價局任副局長的經曆,更是拓寬了她調研的範圍,“物價上漲以後,為了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不受影響,我們就到低保家庭調研他們的生活狀況,研究物價聯動機製和政策措施。”

成為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後,蔡玲每年有2/3的時間都在京外調研,“我們的調研是真正的深入基層,比如六盤山、武陵山、大別山,這些最邊遠的貧困山區,我們都去過,我覺得調研就是要聽老百姓的聲音,要讓建言獻策符合實際,必須深入基層,不能走馬觀花。”

“很多理論來源於實踐,我寫這一次的大會發言,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講的話,但是如何用精煉的語言來表達,還是要有推敲的。”蔡玲很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