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管好自己才能帶好隊伍(2)(1 / 3)

古人打仗,兩軍對陣,士兵們站在後麵,擂鼓助威,搖旗呐喊,將領則必須一馬當先,首先出戰。這是個好傳統,給現代管理者的啟示就是:關鍵時刻,管理者要衝在最前麵,才能從行動上激勵下屬。

一個優秀的團隊管理者不能等著別人來告訴他該做什麼,而是要自己發現該做什麼,並且帶頭去做。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能引導下屬沿著一定的方向前進。身為企業管理者,要有超乎尋常的遠見卓識,隻有這樣才能告訴下屬應該朝哪個方向走;然而這條路又是未知的,所以他必須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他在關鍵時刻可使團隊士氣大振,凝成一股強大的衝擊力。

企業管理者的遠見卓識,不僅在於為下屬指明應該前進的方向,關鍵還在於能將追隨者引導到他們希望去的地方。也就是說,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目標應與團隊價值觀相一致,這樣才能順人意、得人心。

曆史上,開錢莊的胡雪岩曾經辦過一個製藥廠,存留至今,成為中華老字號——“胡慶餘堂”。

“胡慶餘堂”之所以赫赫有名,據說是敢於炮製一種名叫“龍虎鬥”的中成藥。當時有一位學子,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十年,終於考取進士,卻如“範進中舉”一般,高興過度,瘋了。

能治瘋病的藥,名曰“龍虎鬥”,此藥必須加入砒霜,很多藥廠都不敢配製。原因很簡單:在藥粉中摻入砒霜後,必須攪拌得極其均勻,稍微有一點兒不均勻,藥粉中某個部分的砒霜含量過高,就會毒死人。

為救瘋了的讀書人,胡雪岩一拍胸脯,答應為其配製“龍虎鬥”,三天後,“龍虎鬥”配製成功。那讀書人服用之後,瘋病痊愈,高高興興地當縣令去了。由此,“胡慶餘堂”名聲大振。

有人問胡雪岩是怎樣成功配製“龍虎鬥”的,胡雪岩說,是太上老君托夢於他,教了他“秘法”。當然沒什麼“秘法”,胡雪岩和手下的夥計們整整用了三天的時間來攪拌摻了砒霜的藥粉。

反複攪拌藥粉,枯燥極了。胡雪岩想出個辦法,在藥粉上反複寫“龍虎”二字,寫到第九千九百九十九遍時,砒霜在藥粉中的含量也就被攪拌得非常均勻了。

胡雪岩不僅想出了攪拌藥粉的好辦法,還身體力行,帶頭去做,與夥計們一起在藥粉上寫下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龍虎”。於是,他成功了。

作為團隊管理者,應當向胡雪岩學習。無論所管理者的團隊規模是大是小,也不論團隊在企業中所處的是什麼位置,管理者不僅要想到該做什麼,而且要帶頭去做。並且,在團隊遇到困難時,最好的管理方法,或者說是最能激勵下屬的方法,就是管理者帶頭去克服。

企業管理者不僅是原則的維護者,也是原則的執行者。他就好比團隊的一麵旗幟,一聲號角。他的行為,感染著追隨者的行為;他的指向,引導著團隊的方向。

危機可以激發出巨大的潛能。危機關頭管理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戰術,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強硬措施。隻有這樣,才會出現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場麵,從而創造奇跡,扭轉乾坤。

在管理下屬的過程中,企業中層管理者應注意發揮在企業中的“示範效應”。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應該在做到“嚴於律己”的同時,把律己的影響力輻射到你的周圍,在本部門甚至本企業的所有成員中產生反響。要讓下屬們感到,企業管理者既是一個企業中人事製度與政策的製定者,同時又是模範的執行者,始終能讓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穩步發展。

所有問題都由自己來扛

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當麵對壓力時,不要急躁,也不要手足無措,更不要胡亂發脾氣,把下屬當成出氣筒,殊不知,壓力傳染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尤其是中層管理者,感受到壓力之後,往往不自覺地把自己內心的壓力傳染給下屬,使他們也感染上壓力。當被授權的人成為壓力“攜帶”者,他們會以諸多的“管理難題”形式把壓力再返回到管理層或者管理者。如此一來二去,管理者與被授權的人之間的壓力互動,越來越強化壓力的程度,越來越使壓力原因複雜化。批評、責怪、訓斥、怒罵、抱怨、譏諷、挖苦、報複、轉嫁責任成為壓力在管理過程中傳染的基本形式。形形色色的“抱怨”,是管理者與被授權的人進行壓力互動的常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