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怪話,有完沒完。”張藍沒好氣地說宋韻秋。
“本來。”宋玥秋不服氣,要不是在周家,肯定會一套一套地反駁了。
“嗬嗬。”楊東軒有點幸災樂禍地笑,宋韻秋更不滿,說,“有少數教師會強逼學生到他那裏補課,是為了撈錢,賺外快。這些人確實品質壞,可大多數老師給學生補課,都是從本心出發,盡心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補課確實提高了。機構補課,那些人並不上講台,也不知教材的重點,對學生知識缺點也不了解,會有很好的效果?管理部門卻準許他們辦班,說來說去,就是管理者圖方便,萬事一刀切,誰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她倒是像一個經曆很多一樣。
每一件事情都不能絕對,宋韻秋這番話大家都不好說什麼。周阿姨說,“小楊,你給李秘書打電話問問,怎麼還不回來。”
楊東軒便給李偉打電話,問他們到哪裏,要不要過來接。
李偉說快到家門口了,說著,周瑾瑜到門外。李偉卻不跟進來,楊東軒到屋外跟李偉招呼,抽煙,聊幾句。李偉沒有進屋的意思,是還要回家去,楊東軒也不多說。
周瑾瑜回家吃飯,很認真,其他人聊天便放低了一些聲音。
周瑾瑜吃過飯,讓楊東軒到書房去,楊東軒將城南區的準備情況說了,周瑾瑜點頭表示知道。卻沒有說省裏這邊情況,楊東軒說,“省裏不知會拖多久?”
“不會拖久,但一中剝離項目也放進教育發展投入建設試點項目中,不會單獨出來,四月或五月肯定有具體消息下來。暑假之前破土項目,城南區要配合做準備的工作還很多。按照目前城南區工作的力度和決心,不會影響項目推動。不過,這件事省裏暫時不會對外公開,公開出去變數就增加,省裏的工作壓力也會加大。”
“我回去會掌握彙報分寸。”
“關鍵是讓楊卓林有決心,城南區再怎麼做提前準備的工作,也不會驚動省裏,不會引起其他人注意。”
“平秋市市裏會不會施加壓力?”
“壓力肯定會有,那是楊卓林的事,怎麼處理也是他的事。”周瑾瑜說,對下麵具體的工作細節,自然不會擔心。城南區隻要楊卓林肯擔這些壓力,市裏誰要打壓也沒有名頭。
周瑾瑜沒有交待什麼話,得知省裏的情況後,楊東軒心裏盤算,工作要怎麼推進在時間上才有餘地。兩人從書房出來,楊東軒完全放心下來,今晚的事情甚至連楊卓林都不能直接說出來,但卻要讓他感覺到來自省裏的信心。
到客廳,張藍等人還沒走,宋嘉倫見楊東軒出來又撲到他身上,周瑾瑜見了,說,“嘉嘉,沒多久你要上學了,喜歡到省城家裏,還是喜歡到平秋市去?”
“我跟爸爸去上學。”宋嘉倫說。
張藍說,“老周,先我們也說過這事,春季還是去那邊,等秋季再回省城。兩地教育方式差別不小,也不能留在那邊太久。”
“我們小時在哪裏讀書?”周瑾瑜說。
“話也不能這樣說,兩地教育有差異是事實,不能否定。你就是這極端,有什麼好。”周阿姨說。
“周老,這次回去我讓人了解一下平秋市學前教育情況,看哪一所最適合嘉嘉。”楊東軒說。
“近一些更方便。”張藍說。
“有車,也無所謂。”楊東軒說。
“平秋市幼兒園到底怎麼樣?我聽說七八十個小朋友擠在一間教室,受不受得了啊。”宋韻秋說,“一間教室有幾個保育員,能不能照顧過來。”學位再緊也不怕嘉嘉插不進去,有楊東軒來辦理,她擔心嘉嘉不習慣。
“那是一小、二小和三小,學生數確實多了些,這次城南區準備開辦兩所規模在500到一千人的幼稚園,緩解學位過緊的問題。”
“那你趕緊了,最好春季入學辦一所理念新的幼稚園。”宋韻秋說。
“你當是打帳篷,辦家家啊。”楊東軒苦笑著說,明年春季能夠讓學生入校就很滿意了。
“能不能引進外人到平秋市辦幼稚園?聽說辦幼稚園很有賺頭,孩子的錢最好賺,關鍵是要辦好,家長不會舍不得多花點錢。”宋韻秋說,省城有貴族學校,也有全托幼稚園,收費不是一般的高,服務質量還不錯。
“能引進當然好,平秋市在幼教這一塊,市場很大,隻是一般民辦的幼稚園規模小,師資、設施、場地等都相對低檔,發展潛力和競爭力都弱。”楊東軒對這方麵隻能說是粗線條了解。“如果有理念較新的去辦幼稚園,肯定有很好的潛力,平秋市那邊的家長對孩子教育也有很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