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跟一直以來的以考促學、以考評判學校、評判教師優劣勢衝突的,不過,張悅的說法稍有不同,她是讚同考的。也鼓勵學生考好。學生天生素質不一,偏好也不一,學校統一的教學、訓練、培養等等,會讓他們在接受這些東西時有個體差異,但文化知識體係是學習的基礎,這一點不論什麼素質都不可否決。沒有文化的畫家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師,沒有文化的體育特長生,有什麼發展空間?其他的種種素質、素養同理,都必須有文化基礎才有長遠的發展平台。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才是最大的動力,對學生不能要求更不不強逼而是變換方法,讓學生有興趣了,學習就成為輕鬆而簡單的事。張悅提到一個很現實的例子,真正的學霸有哪個是逼出來的?至於如何引導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做法。她舉出不下十種可操作的辦法和案例,以證實她的想法是能夠實現的。
楊東軒將這些列舉一一記下,作為材料,今後不管張悅是否競聘上崗,都可讓人在學校裏試行,探究引導學生的辦法。確實,越是封閉地區、教師信息不足、學生同樣信息不足,對學習的主動性也越低甚至大多數人覺得在學校不過是讓學生將身子養大一些。認為讀書對貧困人家、對成績一般的學生而言,負麵作用更大些。
這場演說從情感、理念和執行細節等方麵闡述的,層次分明、細節細致、脈絡清晰,幾乎所有的人聽了後都覺得她的方案最適合,相信她。熱烈的掌聲中張悅下了主席台,進演說競聘人群,又一陣掌聲,是那些參加競聘的人給她的。分數出來後,評判給了最高分,比林琳高出0.5的9.8分。
抽簽最後那人上來後,演說一段,除了自我介紹外,其他就不怎麼明白說的是什麼,不過,聽眾也沒喝倒彩,等他說完自己的時限。
如此,張悅分數最高,奪獲校長職務的可能性最大。當眾宣布競聘演說的前五名成績,又宣布對前三名進行考核,教育局會在三天之內分別對三人考核個人情況。張悅、林琳和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三人的底細都好摸清情況,三天後會宣布任命。
會後,楊東軒讓林長順將前三留下來,到副局長室去見一個麵。三個人,都是熟悉的人,見楊東軒走進辦公室不由地站起來。楊東軒笑著說,“是不是有點緊張?”三人便笑。林琳說,“沒什麼好緊張的,今天來參加競聘是因為不想錯過這個學習的機會。聽了張助理的演說,真真得到很多啟發,以前一些一閃而過的念頭總算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思路,以後,在工作中或許可借鑒、抄襲、模仿,至於能不能在實踐中收到效果,目前我是沒有把握。不過張助理的執行力肯定比我強多了……”
“林校長謙虛了,”張悅笑著表示感謝,“理論和真正執行是有距離的,我沒有在教學一線體驗過,大多的想法能不能執行還要驗證,到管理一線誰更強可說不好。”
“劉主任有心到城南區來出力,真是太好了。”楊東軒跟劉副主任之前有過工作關係,但確實不熟,這時候要先表示一下自己的意思。劉主任笑笑,他是有點心思但也是市局找他聊過的結果。扶貧小學校長一職對他而言不能算是事業上的飛躍,隻是從一塊領域轉移到另一塊領域,再說,他年齡到那裏了,一切要從頭來,有多少信心可說不好。城南區這邊明確要對扶貧小學搞新理念教學,他接觸到理論固然不少,管理實踐的基礎還是他之前的經驗和觀念,楊東軒這一關不見得好混過去。萬一不足一年給評定不足優秀,臉就丟大了。如今,他排名在第三,心裏壓力反而小多了。
“楊區長,報名之初也沒多想,今天聽幾位同行演說教育理念,受到不小啟發,也讓我更清醒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相比這兩位,我落後了,活力顯然不足,劣勢明顯啊。”劉副主任沒直接回應楊東軒,城南區對前三的考察綜合分後誰最終出任校長,真說不準。如今,有機會退出,主動提出來對他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