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案例22泰隆銀行:小額信貸領域先驅 小企業成長好夥伴(1)(1 / 2)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基本情況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以下簡稱泰隆)是一家專注於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成立於1993年6月,其前身是泰隆城市信用社。

自2006年8月改建為商業銀行以來,於2007年年初開設台州三門支行,2007年年末開設麗水支行。到2010年2月上海分行的設立,實現了跨區域發展的三步走。為了滿足客戶多方麵的金融服務需求,泰隆在不斷探索、做精小額信貸管理技術的基礎之上,發展了理財、結算、消費、票據、融資、綜合授信等多種金融服務,成為浙江本土銀行中的標杆。

長期以來,泰隆一直提倡“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的企業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信貸文化,秉承“最重要是讓您滿意”的服務理念,盡心為每位客戶提供靈便、靈活的金融服務。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及各級政府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度金融考核特別貢獻獎”、“2009年度浙江省金融機構金融改革創新獎”、“2010年寧波市最佳中小企業服務銀行”等榮譽稱號。

泰隆的成長經曆了三個階段:1993年至1996年為泰隆的起步階段。

成立之初的泰隆營業場所是兩間民房,注冊資本為100萬元,僅有7名員工。由於自身資源、能力等的限製,泰隆隻能被動地撿大銀行不要的“剩菜”——中小企業作為自己的目標客戶。1997年至2005年是泰隆的緩慢發展階段。1997年初,除了總社營業部,擁有10家儲蓄所的泰隆,結合幾年所積累的經驗及尤努斯“窮人銀行”的成功經驗,轉被動為主動,走上了專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道路。但是,從1998年一直持續至2005年的國家對草根金融進行的“嚴厲取締”,使得泰隆沒能再增加一家儲蓄所。2005年至今則是泰隆的快速發展階段。挺過“大整頓”時期的泰隆,在2005年迎來了國家對草根金融的定位和看法的改變。通過之前十餘年的探索,泰隆在決定要繼續“向下走”——將目標客戶精確定位為小企業的同時,為目標客戶服務的主動性也得到進一步升華。截至2010年10月末,泰隆已發展為一家治理完善、組織結構合理、內部管理機製健全的銀行,擁有31家分支機構,3000餘名員工,實現淨利潤6.96億元,稅收2.8億元。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模式創新分析

小企業融資難是個國際性難題,被稱為“麥克米倫缺口”。始於2007年的金融危機,更是令眾多小企業體味了從未有過的融資艱辛,專為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的存在可謂為為數眾多的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泰隆銀行作為此類“草根銀行”中的佼佼者,堅持服務小企業的市場定位不動搖,正確認識小企業融資的三大難題,並從其最基本的共性需求出發,為其量身打造靈活的實現渠道,通過產品體係創新及管理體係的創新,破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難題,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贏利能力。

1.小企業市場定位贏市場

中小企業存在抗風險能力弱、財務製度不健全、信用觀念淡薄、缺乏可抵押資產等缺陷。傳統貸款手續複雜,成本偏高,受銀行貸款政策及銀行體係結構的限製,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仍將國有大企業作為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