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案例23浙紡院:整合科技資源 服務集群發展(1 / 3)

浙江省現代紡織工業研究院基本情況

浙江省現代紡織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浙紡院)位於紡織製造、貿易密集區——中國輕紡城,是“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及裝備創新服務平台”的實施主體。浙紡院成立於2006年10月,由民營科技企業——紹興縣輕紡科技中心牽頭與浙江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合作共建,專業從事紡織生產性服務。

浙紡院以支撐紡織企業技術創新為服務目標,在各級政府關心和扶持下,集聚人才、整合資源、致力於紡織共性技術研發和共享服務,探索合理的運行機製。經過四年建設和運行,建立、完善了印花CAD/CAM、數碼印花、紡織品檢測、麵料設計、花樣藝術設計、流行麵料展示、新技術推廣、培訓、知識產權保護等9個服務中心,配套紡織材料、織造染整、紡織裝備、信息技術4個研究所和新材料、紡紗、織造和印染3個中試基地,形成研發-中試-產業化全程支撐紡織業創新的服務體係,提供六大特色服務,服務能力日益提升,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1.六大特色服務深受用戶歡迎

1)“原創設計”為紡織中小企業與時尚潮流接軌搭建橋梁;2)“全程服務”使研發成果和創意作品成為時尚紡織品;3)“數碼印花”實現個性化、精致印花麵料的敏捷生產;4)“檢測中心”提升資質創品牌,檢測報告更權威;5)“信息技術”與紡織相融合,打造現代紡織先進製造業;6)“麵料設計師培訓”,解決紡織品創意設計人才匱乏難題。

2.創新服務資源日益增強

(1)先進適用的儀器設備

自籌資金和政府專項撥款購置設備140台套、4108萬元,整合共建單位儀器設備87台套、5030萬元;合計9138萬元。

(2)寬暢免費的運營場所

縣政府建造“科創大廈”,提供其中的1.8萬平方米無償使用10年;至2009年年底,已完成服務、中試條件建設,投入正常運行。

(3)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

現有專兼職員工300餘名,其中高級職稱65人、中級職稱76人,碩、博士57名。

鬆散型合作的兼職人員70餘名,其中聘請26名專家成立委員會,聘用合作院校的裝備和信息研發團隊,外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營銷人員,以“常駐或約定服務時間”的形式引入德、法、意、韓等國7位外籍專家。

3.“協作共享、互利共贏”,紡織服務業成效顯著

(1)股份合作、優勢互補

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科技中心、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大學股份比例為50∶30∶20。其中科技中心以資金入股,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以無形資產入股。各方優勢如下:科技中心,擁有十餘年紡織共性技術服務經驗、數以萬計的客戶資源;浙江理工大學擁有紡織材料、加工技術的研發成果、設備和技術人才;浙江大學擁有高分子材料、紡織裝備和信息技術的研發成果、設施和人才。

(2)建立理事會,共謀發展、共享服務

共有理事單位90餘家,企業占80%,高校和國內外研究機構占20%。

理事會不僅共商紡織服務業發展大計,合作承擔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任務,而且享受共建共享(包括會員製)的服務優惠。

(3)產學研合作,把握紡織關鍵核心技術

與國內外20所院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牽頭組織承擔紡織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的縱向、橫向(企業委托)項目,掌握核心技術、及時將成果推廣及產業化。

(4)拓闊服務麵、提高服務質量,社會經濟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