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案例30晨龍太空:發展生態產業鏈 打造創收新模式(2)(1 / 2)

太空黃番茄單果最重有865克,是普通的2~3倍,畝產7500千克。經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上海站檢測,太空黃番茄維生素C的含量是普通市售紅番茄50多倍,充分體現了太空種子高產、優質、早熟、抗性強等顯著優勢。太空青椒畝產3750千克,太空瓠瓜單果最重15千克,畝產8000千克,可生產瓠瓜幹750千克。太空茄子在生產的過程中能呈現出三種不同的顏色,極具觀賞價值。太空絲瓜最長有2.6米,如此之長的絲瓜風幹製成絲瓜絡後,遠銷日本。新引入的水果新品種——百香果,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還有糖、多種維生素和磷、鈣、鐵、鉀等微量元素以及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特別是SOD酶含量是其他水果的數十倍,被稱為水果中的“VC之王”,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強身、降脂降壓、滋陰補腎、提神醒酒、消除疲勞、排毒養顏、增強免疫力等神奇保健作用。高質量的稀缺資源為晨龍太空農業的發展確立了鮮明特色。

在養殖業上,晨龍太空農業也力爭特色。以土雞、縉雲麻鴨、肉鴿為主要養殖品種。出產的土雞所含的5種微量元素均比市售品種高。其土雞蛋每隻能賣到1元多,且在當地供不應求。

在農產品的深加工上,晨龍太空農業開發出了市場上還為空白的番茄酒,每500毫升果酒售價能到20元,而且供不應求。這一創新為晨龍太空農業的新增長提供了方向,也給呂普龍帶來了巨大的後續投資信心。

把握稀缺的資源,還要有嚴格的質量控製。晨龍太空農業從引進優質的種子、高效的生產技術和包裝儲藏技術到建立一套可控、可追溯的太空有機蔬菜質量管理體係,有力地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2.生態循環,節約成本

一流的資源做一流的產品。從晨龍太空農業成立的那一天起,呂普龍就立下了綠色無公害種植的決心。在2004年進行試種植的同時,晨龍太空農業全權委托浙江省園林設計院基地進行總體規劃,依據設計規劃有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該項目由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的教授論證通過。兩年之內建成1600平方米玻璃溫室、四個大型連棟溫棚、蓄水量達3.3萬立方米的晨龍小水庫以及航天育種實驗室主體工程。另外,3000米主幹線麵硬化、4800米引排水渠道、80畝滴灌設施、200kV配電設施、材料庫房等基礎輔助設施也全部完成,為後續的有機種植打下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為了做生態、綠色、高端的農產品,在成功育種1年多以後,晨龍太空農業又租用了基地附近約400畝荒坡,用於養殖土雞、鴨、肉鴿等家禽。以種植基地產生的劣果歪瓜和整枝過程產生的秧枝苗來喂養養殖基地的家禽,家禽排出的糞便一部分用來培育蚓蟲來喂養土雞,剩餘的部分用以作為基地土質改良的有機肥,實現養殖和種植的生態循環。生態循環避免了使用高毒農藥,也避免使用化學肥料、複合肥料以及普通養殖場用的催肥飼料,不僅提高了農產品和養殖家禽的品質,也節約了大筆成本。據計算,與常規的種養殖相比,可節約肥料成本80%,飼料成本25%。

3.發展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在種植的頭兩年,那些數量少的農產品全部提供給晨龍集團工業板塊的供應500多人夥食的食堂。內部消化節約了晨龍太空農業營銷費用,也節約了晨龍工業板塊的采購費用,在晨龍集團內部,也是“農業促進工業”的體現。那些種植麵積大、產量高的農產品,如番茄、瓠瓜、絲瓜在滿足內部的需求之後,則由營銷人員推向市場。市場主要為麗水、金華地區各蔬菜批發商、超市。

如此高產且高質量的農產品有力地吸引了周邊的農民。於是呂普龍向部分農民免費提供番茄種子,為農民增收添柴。不過實踐告訴呂普龍,做善事也不是就能一帆風順,雖然番茄的產量高,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農民也認可,所以積極種植,可是由於太空番茄的個頭較大,且色澤與普通市售的不同,而其營養價值高的特點在市場初始階段並不能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因此農民的番茄出現了滯銷情況。農民覺得田土由於種了番茄而被占用是損失,投入勞動力也是損失,於是紛紛到晨龍太空農業來求助,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