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也要練練肌肉
樂活
作者:楊秉輝
現今,國人壽命顯著延長,老人的健康問題亦越來越多地引起社會關注,因為人們不僅希望長壽,更希望健康的長壽。
對於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防病當然是首要之事,但是沒病並不等於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有一個完整的定義:“健康是指人們在軀體上、精神上以及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非無病或虛弱。”在這個定義中提到了“虛弱”二字,從字麵上理解是說:“不是不虛弱就健康”,但虛弱,肯定不健康。
虛弱是體力衰弱的表現,最常見的情況有二:一是病後體弱,一是年老力衰。病後體弱問題不大,因為病已好了,好生養息,終會康複。年老力衰就有點麻煩了,因為人不可能永遠年輕力壯,隻會越來越老,那麼這“力”也就必然越來越衰了。當然,衰老是自然規律,無可抗拒,但能不能人老而力不衰、或是少衰些呢?應該說是有可能的。
許多老人動作遲緩、步履蹣跚,除了一些因特殊的神經係統病變,如帕金森氏症、脊索硬化症等外,許多是因肌肉無力所致,而肌肉無力則多因肌肉萎縮引起。據研究,我國老人肌肉萎縮情況十分普遍,60歲人肌肉的量隻及年輕人的80%,60歲後減少更明顯,80歲老人肌肉的量隻及年輕人的一半了。老年人肌肉萎縮、肌力下降是許多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也是老人容易跌倒的根源,而老人跌倒,尤其引起腰椎或下肢骨折的,甚至因此臥床不起而致衰亡。所以老年人肌肉減少一事,在老年病中稱為“少肌症”,近年已受到醫學界關注。
少肌症的診斷不難,甚至可以望而知之,但治療乏策,“大力丸”隻是江湖上的把戲。對於少肌症,關鍵在於預防,預防之法一是鍛煉,二是營養。這兩件事當然對誰都是重要的,但對老年人預防肌肉萎縮來說,就更重要了。
鍛煉,對一般民眾而言,通常是提倡“有氧運動”,即持續一定時間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拳操、跑步、快走等,以達到通過運動加速呼吸、心跳,使吸入更多的氧、並運行全身,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不過,為預防少肌症,運動學家還提倡在此基礎上做些有意識的肌肉鍛煉、即“對抗運動”,如在健身房裏用拉力器等器械運動。事實上,也不一定都要去健身房才能做“對抗運動”,許多小區有健身器材,應該充分利用。在家中備個彈簧拉力器也能鍛煉肌肉,兩手抓兩瓶礦泉水也能鍛煉,甚至躺在床上、坐在椅子上有意收縮肌肉,也是鍛煉肌肉之法。當然,不僅練上肢的肌肉,還要練腰腹的、下肢的肌肉,而且應該有一定的量,能持之以恒。
營養問題是人們普遍關心之事,不過其中誤區也不少。對老年人預防少肌症而言,蛋白質和糖分不可或缺。肌肉是由蛋白質組成的,要預防肌肉萎縮豈能少了蛋白質。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減退,還需多吃些易於消化吸收的蛋白質才好。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易於消化吸收而且利用率高,所以應多攝取動物蛋白,牛奶、雞蛋不可少,雞鴨魚肉亦應適當攝取。肌肉中應有豐富的肌糖原方能提供肌肉活動的能量,而肌糖原來自飲食中的糖分、即澱粉質的食物,故老人亦需保證一定的食量,萬不可節食。蔬菜水果當然亦不可少,老年人若食物品種不夠豐富的,酌情補充些多種維生素亦屬有益。
少肌症的預防宜早開始,中年之後即應注意,到60歲後已屬刻不容緩。當然,即使肌肉萎縮已成事實,甚至年紀已到七老八十,預防肌肉的進一步萎縮也是必要的。鍛煉與營養雖說是預防之策,事實上做得好也有治療作用,肌肉多少也可以增加些,至少肌力可以強一些,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