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推遲退休年齡看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1 / 2)

從推遲退休年齡看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人力資源

作者:李錚

摘要:人口老齡化帶來了人口年齡結構的重大變化,傳統意義上的部分老年人正是具有珍貴工作經驗的長者,推遲退休年齡是對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養老負擔的加重,要求勞動力被充分得調動和利用。表麵看來,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壓力是對推遲退休年齡的反駁。但其實,市場經濟要求適者生存以達到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們可以通過退休彈性化,幫助新增勞動力就業,新增就業崗位,做大“蛋糕”以增加總福利的形式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觀察比較部分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了解到推遲退休年齡是實現人才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另外,歐盟應對失業就業問題的宏觀經濟與結構性政策以及美國的一站式就業服務體係也給予我國啟迪,人才的合理配置需要宏觀的調配和統籌。

關鍵詞: 就業;人口老齡化;推遲退休年齡;新增就業崗位

全國人大代表、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在2013年3月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但具體何時啟動、采用何種辦法都未確定,還需更多試點,再慎重研究。下文論證推遲退休年齡的必要性,隻有推遲退休年齡,不斷增加新的就業崗位,才能合理配置人才資源,讓每個人的效用最大化,從而最大化社會總福利。

一、 人口老齡化

(一)人口年齡結構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目前, 中國已有21 個省( 區、市) 成為人口老年型地區。截至2011 年底,中國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 億, 占總人口的13.7%。

人口老齡化體現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因為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們對青年、壯年和老年的定義也需隨之改變,頤養天年的年齡需要向後延遲。最近,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的年齡分段: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2 f/ }N" `# @這5個年齡段的劃分,把人的衰老期推遲了10年。本身作為社會福利創造者的中堅力量-中青年,要在自己最能夠發光發熱的工作崗位上創造應有的價值,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長者的珍貴經驗

在醫療衛生條件發達的今天,孔子口中知天命的50歲的人士,仍然擁有旺盛的精力用於工作和創造。更關鍵的是,他們擁有極其寶貴的經驗,二三十年來對於專業工作的摸索和心得。事實上,古人給了我們那麼多的珍貴精神財富:像師傅、徒弟的技術傳遞模式,是手把手的教授,心貼心的揣摩。傳統意義下定義的這些老年人仍然是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人的價值最大化來看,他們從勞動市場的退出是不合理的。

(三)養老負擔

從養老負擔來看,1995 年我國對養老保險製度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從傳統的現收現付製轉向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但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以及一係列曆史遺留問題,導致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隱形債務已經呈現出嚴重的支付危機。

二、新增勞動力

分析勞動保障部的報告,可知“十一五”期間, 全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 萬人, 加上其他人員, 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達2400 萬人。年度勞動力供求缺口在1200 萬人左右。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631萬, 就業形勢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