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外稅收籌劃之比較分析(2 / 3)

現在我們的稅收體係是複合稅收的體係,它是以所得稅收為重點的,多次征、稅種、主次分明。占有很大比重的是納稅人多構成的中流轉稅。所得稅的籌劃空間是比較大的,在目前實施的諸多的優惠政策當中,流轉和所得稅是現在籌劃的主要對象。很多的產品和銷售當中的增值稅負也會產生不同也是不同的。為了在增值稅業務的平等競爭的機會,稅負重的企業就會出相關的政策來應付。在目前來看我國實行的是增值稅和課稅製度兩種稅製並行的製度,如此造成的結果可能會是顧此失彼難以兼顧,兩種不同的稅負可以有很大的施展空間,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空間降低自身所麵臨的稅負壓力,而企業更加重視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原因是它不僅稅源大而且它在納稅活動中的地位很重要,但是的稅源大,稅負彈性也大,公司在預算他們應該納稅的的分額和納稅調減、調增的時候可以爭取到跟多的籌劃空間。但是需要指出來的是,我國現行的稅種有二十多種,基本涵蓋了每個稅種,有點事利用延期納稅或者優惠政策以及籌劃納稅人的身份等。但是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各企業的籌劃稅種是有區別的。

三、稅收籌劃的人才培養比較分析

稅收籌劃是具有前瞻性和交叉性的,它所要求的人才不但要有豐富和係統的國內外稅收知識,還必須要懂管理和財會,還要具備積累的經驗;所以這類人必須是素質很高的全能型人才。在稅收籌劃的實行中,西方國家所重視的是對人才的運用和培養,基本上都是由專業性的人才來進行籌劃,這樣稅收的籌劃水平才能保證更高更好,我國在這方麵還比較缺乏,總體水平是比較低下的。

國外是很重視培訓和教育經濟類人才的。那美國來說,他們財會和管理等專業的培養中,必須要求的知識就包含著稅收籌劃。從這些經驗來看,他們籌劃的方案往往是要借助稅負方麵的專家來指導教授的。節省資金的支出。稅務方麵專家的主要任務就是給各企業進行策劃、培訓,教授稅收方麵的政策和法規,偶爾對各個經營活動進行正規的審查,和稅務等機關交流溝通。同樣。也有許多的律師、稅務方麵事務所和會計師所共同開辟、發展有有關這方麵的服務和谘詢。在日本就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企業委托稅理士事務所代辦納稅事宜;在美國大約有百分之五十的企業是托稅務代理人辦理的事務;澳洲則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上的納稅是托付的。僅僅是日本稅務籌劃師就有27萬人。

我國截止到2006年,隻有七萬人取得了稅務資格證明,但是隻有二萬一千人真正執行,隻有這其中的2%,可見問題不小。從另外的方麵來看,稅務代理機構和籌劃的中介也很少,水平也有好有壞。到04年3月份,國內一共有相關的機構(評估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9500多家,這樣的數量對我國企業來說太少了。這樣是我們國的企業的稅收籌劃活動隻能由內部人員進行操作,過於簡單化。可以說明的是,我們如果不對稅收籌劃方麵增加人才的培養,稱職的相關人才會嚴重影響到我國稅收籌劃發展。

四、稅收籌劃的實施狀況比較分析

其他國家很多企業都有設稅務會計,大企業更不在話下,甚至已經形成了現行稅收籌劃的習慣。伴隨著跨國經營和投資越來越普遍,跨國稅收籌劃已經成為主要的籌劃業務。反觀國內,在這種全新的方法上都理解不透徹,少數企業的經營者不重視稅收籌劃的研究,這種現狀不容樂觀。

在國外稅收籌劃和普遍,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它對公司的影響和對決策的左右的程度很高。在這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環境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如以生產日用品聞名的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 Co.),它下麵的子公司世界給地都遍布著,但是在應對各國的複雜稅製上,總公司聘請了四十五名稅務高級專家進行籌劃。一年下倆僅僅是節稅方麵都為公司增加了好幾百萬美元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