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麵的優化研究
前沿探索
作者:馬玉超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進程的加快,食品安全生產和貿易被推到了最前沿,食品安全受重視程度增強。食物供應鏈是由農業、食品加工業和物流等行業構成食品生產和供應係統結構,主要圍繞著食物生產、加工、物流和需求供應四個方麵開展。供應鏈管理伴隨著我國食品行業發展和質量安全問題而愈發受到重視。本文首先介紹食品供應鏈管理和食品供應鏈管理產生的原因;其次,分析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食品供應鏈管理的對策和優化措施。
關鍵詞:食物供應鏈;原因;對策
一、食品供應鏈管理概述
(一)食品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食品供應鏈管理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觀察》上被提出,食品供應鏈的管理是指企業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全麵對食品生產、加工、物流等進行規劃、組織、執行的過程,對食品供應鏈從原材料的供應至食物產品的流通整個過程的有效鏈接。食物供應鏈管理具有鮮明的特點:以最終顧客為中心、是全局管理模式。
(二)食品供應鏈管理產生的原因
隨著食物供應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人們對食物產品要求也愈來愈高,主要表現如下:
消費者群體對食品和農產品的新鮮程度要求越來越高,並逐漸注重對食物交貨時間的要求;消費者群體加強了對質量安全的要求,迫使食物生產加工行業的企業不得不進行食物供應鏈管理,以保障供應鏈上遊和下遊的銷售和物流渠道的順利暢通;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顧客對產品質量安全需求,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技術被用到食品領域,在這些高科技產品和技術應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風險和危害;國家和政府從人民群眾安全和健康出發,製定完善的法律法規體係,對食品的質量、安全作出嚴格的要求,迫使企業經營和生產不得不進行供應鏈思維進行。綜上所述,食品企業不得不進行食品供應鏈管理,以滿足人們大眾對食品消費品要求的提升。
二、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普遍存在,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影射出國內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和檢測存在嚴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各體係之間不協調。食品安全涉及麵比較廣,不是單一的部門努力就可以控製和避免的,需要幾個部門協同作業、共同努力。在食品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兩個以上部門發揮作用,這就導致各部門責任不明確,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製,使得對食品安全檢測不標準,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無法有效的發揮;食品安全體係中,法律法規體係、監督管理體係、生產體係等之間協調不順暢,沒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檢測體係和應急預警機製。
2、相關的法律法規體係缺失全局性和完整性,處罰力度薄弱。從全局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建設現狀,我國關於食品安全質量方麵的隻有《食品衛生法》和《農產品安全法》,這二者前者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國內法律建設暫時還沒有將食品安全建立在食物供應鏈上,食物安全法律建設的不係統,致使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沒有強力的保障,法律建設並沒有形成強大的威懾力;相關法律建設和製度建設的不完善,造成對食物造假、售價的違法行為沒有加大懲處力度,對食品質量安全行為處罰較輕,沒有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