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倉庫安全(2 / 3)

滅火器以內裝滅火劑的名稱不同,分為泡沫滅火器、清水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器、幹粉滅火器等。必須有針對性的使用滅火器,才能起到有效滅火的目的。

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能起著隔絕空氣、降溫冷卻、衝擊火焰的滅火作用。除了由於電氣、油和輕於水的不溶於水液體、堿金屬引起的火災外,其他火災都能用水撲滅。

泡沫,又分為空氣泡沫和化學泡沫。由於泡沫較輕,在可燃物的表麵覆蓋,起著阻隔空氣的作用,使燃燒因此而停止。泡沫主要用於油類火災,也可以用於普通火災的滅火。

二氧化碳,又稱為幹冰滅火器。利用液態的二氧化碳在氣化時大量吸熱,造成降溫冷卻,同時二氧化碳本身具有窒息作用可以用來滅火。二氧化碳最適用於電氣設備、氣體燃燒引發的火災,以及辦公地點、封閉倉室發生火災的滅火。二氧化碳滅火的優點是它可以及時氣化,不留痕跡,不會損壞未燃燒的物品。但二氧化碳對人體同樣具有窒息作用,在使用時要注意防止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幹粉,如碳酸氫鈉粉等幹燥、易流動、不燃、不結塊的粉末,主要起著覆蓋窒息的作用,還能阻止燃著的液體的流動。

“1211”即二氟一氯一溴甲烷,是一種無色透明的不燃絕緣液體。1211通過高壓液化存儲在高壓鋼瓶內。滅火時對著著火物釋放,通過降溫、隔絕空氣、形成不燃覆蓋層滅火。其滅火的效率,比二氧化碳高約3~4倍,適合於油類火災、電氣火災的撲滅。

沙土,對於小麵積火災,使用沙土覆蓋滅火是一種有效的手段。由於沙土本身惰性、不燃,並且重量較大,具有較好的覆蓋鎮壓能力,適合於氧化劑、酸堿性物質、遇水燃燒物質的滅火,同時沙土能吸收液體,阻止流動,也是撲滅液體火災的主要材料。

倉庫防火

(1)嚴格把關、嚴禁將火種帶入倉庫。庫區內嚴禁吸煙、嚴禁用火爐取暖。存貨倉庫內嚴禁明火作業。庫房內禁止使用和設置移動照明設備。庫房內不得使用電爐、電烙鐵等電熱器具和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庫房內不得設立辦公場所和休息室。

(2)嚴格管理庫區明火。庫房外使用明火作業,必須在專人監督下按章進行,明火作業後徹底消除明火殘跡。庫區內的取暖、燒水爐應設置在安全地點,並由專門人員進行看管。庫區及周圍50m範圍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3)作業機械防火。進入庫區的內燃機械必須安裝防火罩,電動車要裝設防火星濺出裝置,蒸汽機車要把送網器和灰箱關閉。車輛裝卸貨物後,不能停放在庫房、庫區與貨場內,更不得在庫內修理車輛。作業設備會產生火花的部位要設置防護罩。

(4)入庫作業防火。裝卸搬運作業時,作業人員不得違章采用滾動、滑動、翻滾、撬動的方式作業,盡量避免使用能夠產生火花的器具;避免跌落、撞擊貨物;對容易產生靜電的作業,要采取消除靜電措施。貨物入庫前,由專人負責檢查,確定無火種隱患後(如無升溫發熱、焦味、燃燒痕跡等)才能準許入庫。對已升溫的貨物,要采取降溫措施後才能入庫。

(5)電氣設備防火。庫區內的供電係統和電器應經常檢查,發現損害、老化、不能完全絕緣時,及時更換。每個庫房應該在庫房外設置獨立的開關箱,保管人員離庫時,必須拉開電閘斷電。不能使用高溫燈具替代低溫照明,防爆燈具不得改用普通燈具。

(6)安全選擇貨位。貨物要合適進行分類、分垛儲存。對於會發生化學反應的貨物應彼此遠離,消防方法不同的貨物不得同倉儲存。根據貨物的消防特性選擇合適的貨位,如通用位置、低溫位置、光照位置、幹燥位置、方便檢查位置、少作業位置等。

(7)保留足夠安全間距。貨垛大小合適,符合間距要求。堆場堆垛應當分類、分組、分堆和分垛,按照防火規範的防火距離的要求保留間距。庫房內按類分垛,每垛占地麵積不宜大於100m2,垛與垛之間距離不少於1m,垛與牆間距不少於0.5m,垛與梁、柱的間距不小於0.3m,貨垛與水暖管道、散熱器間距不小於0.3m,庫內主要通道的寬度不小於2m。

在照明燈具下方不允許碼放貨物,其垂線下方與庫存貨品間距不得小於0.5m,電器設備周圍間距保留1.5m,架空線路下方嚴禁堆放貨物。不得占用消防通道、疏散樓梯,不可將消防器材圍擋。

(8)及時處理易燃雜物。對於倉庫作業中使用過的油汙手套、油汙棉紗、油汙墊料等沾油纖維、殘料、可燃包裝等,應當存放在倉庫以外的安全地點(封閉鐵桶、鐵箱內),並定期處理。

倉庫作業完畢,應當對通道、貨垛邊、作業線路進行徹底的清理清掃,對庫區、庫房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後,方可離開。

(9)危險品倉對消防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嚴禁一切火源入庫,拖拉機、汽車不準入庫。在倉庫內要使用防爆作業設備,使用防爆電氣。特別危險的危險倉不能接入電源,人員穿戴防靜電服裝,而且不能在庫中停留時間過長。

(10)貨物防火保管。倉庫管理人員應經常檢查倉庫內的防火情況,按防火規程實施防火作業。經常檢查易自燃貨物的溫度,保證庫內良好的通風,對存放在庫內已經較長時間的貨物應掀開部分遮蓋物進行通風與除濕。氣溫高時對易燃液體、易燃氣體灑水降溫。苫蓋好貨物,阻止陽光的直射或反射。經常查看電氣設備工作狀態,及時發現不良情況。倉庫保管中發現不安全情況應及時報告,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

倉庫消防管理

倉庫消防管理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重視火災的預防工作,以消除火災隱患為管理的最終目標。

倉庫消防管理工作包括:倉庫建設時的消防規劃、消防管理組織、崗位消防責任、消防工作計劃、消防設備配置和管理、消防監督和檢查、消防日常管理、消防應急與演習等。

嚴格按照《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布置倉庫建築和配置消防設備,並通過當地消防管理部門的驗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消防的設備與場地改作他用。倉庫要與當地消防管理部門商定倉庫消防管理的責任區域,確定保持聯係的方法。

倉庫的消防管理是倉庫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倉庫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最高領導人擔任管理責任人。各組織、各部門的主要領導人,每一位員工都是其工作崗位的防火責任人,形成倉庫領導、中層領導、基層員工的整體消防體係,實行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製度,使消防管理覆蓋倉庫每一個角落。

倉庫可以根據需要組織專職消防機構和消防隊伍,承擔倉庫消防工作的管理,支持、督促和檢查消防工作,培訓員工消防意識,進行消防值班,管理公共場所的消防,管理和維護倉庫消防設備。同時還可以成立員工兼職消防隊伍,承辦各工作部門的消防工作,檢查所在部門的消防工作,及時發現並消除消防隱患。

消防工作采用嚴格的責任製,采取“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製度。明確規定每個崗位每個員工的消防責任,並采取有效的措施督促執行。倉庫需製定嚴格和科學的消防規章製度,製定火源、電源、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邏製度,嚴格執行上述規章製度並製定合適的獎懲製度,激勵員工做好消防工作。

倉庫要定期對員工進行消防培訓,結合消防演習,確保每一位倉庫員工熟悉崗位消防職責;要經常性地開展防火宣傳,保持員工的高度防火警惕性。

有專人負責消防的設備管理,堅決製止挪用或損壞消防設備的行為。根據各類消防設備的特性,定期保養、充裝、檢查。定期檢查防雷係統,保證係統處於有效狀態。

12.3 防台風、防雨汙

台風的危害

我國所濱臨的西北太平洋是熱帶氣旋生成最多的地區,年平均約有30個,其中7~10月份最多,其他時間一般很少發生,因而我國將此段時間稱為台風季節。台風有一部分在我國登陸,主要分布在5~10月份,其他時間基本上不在我國登陸。台風在我國登陸的地點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東北、華北極少。西行路徑的台風經常在華東登陸後又轉回東海,變成轉向路徑,這種台風的危害較大。一般台風在登陸後會迅速地轉為熱帶低氣壓或者溫帶低氣壓,同時風力逐步減弱,但是仍然還會隨氣流向內陸方向轉移。

強風是台風的特征,離台風中心越近,風力越強。台風的另一個特征是伴隨有巨量的降雨。一個發展的成熟的台風,一天的降雨量可到100~150mm,總降雨量可達到400~500mm,相當於華北地區一年的降雨量。台風經過的地區往往持續下暴雨,因而台風登陸地區往往出現水災。隨著低氣壓向內陸移動,降雨也向內陸移動。

台風直接對沿海地區造成損害,包括海嘯對沿海的破壞,使河流入海口發生倒灌並產生巨量降雨使河流下遊出現水災;持續的強風,直接吹損建築,刮倒樹木,刮斷電纜,吹翻車輛和地麵物體等;台風帶來的降雨則會使內陸地區出現水災。

防台風、抗台風工作

1.積極防範,有備無患

由於台風並不是每年從一個地方登陸,對台風的預防工作是一項防範未然、有備無患的工作。要對員工、特別是領導幹部進行防台風的宣傳和教育,使其保持警惕、不能麻痹。

開展防台風工作必須和當地氣象部門加強聯係,及時掌握台風動向。在中央氣象台發布台風消息時(當台風進入東徑150°以西或在此區域生成時都發布消息),倉庫人員應隨時追蹤台風的動向,收集各類資料,根據專業部門預測的台風路徑,判定是否途經本地區並造成一定傷害,隨時向倉庫領導和各主要部門通報消息。當台風進入倉庫抗台風警戒區時(一般為300km),啟動倉庫抗台風應急程序,抗台風指揮部開始運作。當確定台風將在本地區登陸,並且對倉庫會產生損壞時,倉庫立即轉入抗台風工作。

2.不斷改善倉庫條件

為了使防台風抗台風取得勝利,需要有較好的硬件設備和條件:提高倉庫設施設備的防雨、抗風、排水防水浸的能力;盡量避免使用簡易建築,及時拆除危房建築,及時維修加固老舊建築、圍牆;提高倉庫、貨場的排水能力,避免倉庫外圍各項設施對排水產生阻礙;購置和妥善維護水泵等排水設備,備置堵水物料;牢固設置場地、倉庫的綁紮固定繩樁。

3.抗台風具體措施

倉庫在接到台風襲來的通知後,應迅速采取抗台風措施。

(1)全麵檢查倉庫和貨物,確定抗台風準備方案。倉庫管理者召集各班組長、在崗人員,對倉儲貨物、倉庫設施、場地等進行全麵檢查,按照抗台風指揮部的要求,結合倉庫的實際情況迅速開展抗台風工作。

(2)將存放在可能被風雨水損害的位置上的貨物、設備轉移到安全位置。將散放的貨物及時堆垛收存。將移動式苫蓋棚、簡易建築中的不能遇水的貨物移到合適的倉庫中。將臨河、江、水溝的貨物向倉庫內轉移。

(3)加固倉庫的門窗、屋頂、雨棚等,防止漏水和被風吹落,必要時對使用的倉庫建築本身進行加固。修整遮陰棚和雨棚。

(4)對會被風吹動或雨淋濕的貨物、設備,進行苫蓋、固定綁紮,並牢靠的固定在繩樁上。將不使用的設備收妥(如放下吊杆)固定好。

(5)對倉庫、建築、場地的排水係統進行疏通,確保暢通。清理泄水口附近的雜物,防止將泄水口堵塞。對於年久失修或者一時無法疏通的排水通道,應采用臨時措施確保排水。

(6)台風到來時,應關閉倉庫門窗、拴鎖妥當,關閉迎風口,必要時釘固封閉,關閉照明等非必要電源,關閉倉庫一切熱源、火源,將排水泵等所有應急設備啟動運行,停止並收整其他作業設備。

(7)台風過後,或者台風警報解除後,倉庫人員迅速返回工作崗位,及時排除倉庫、貨場的積水;詳細檢查貨物情況,將貨物受損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如果損失較為嚴重,應及時攝影取證;視天氣情況進行通風散熱、除濕保管作業,盡快消除台風的影響,恢複正常倉儲生產。

(8)在風力達到8級以上時,所有人員應進入提前安排好的避難場所,進行人員清點登記。躲避台風時,不能躲在樹木旁、電纜下、臨水邊、高空設備下、擋土牆旁、貨垛旁、集裝箱內、車內。要避免單人隨處躲避,並盡量保持與與外界的密切聯係。

(9)在確定風力減弱時,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應迅速以兩人及以上為一小組開展搶險工作:迅速進行排水;對封閉的門窗進行檢查並加固;檢查和加固貨物苫蓋,可能的話穩固會倒塌的貨物。感覺風力加強時,迅速返回安全處所。

4.防範損害,全員參與

台風不僅對倉儲物質造成損害,還會對倉庫建築、設施、設備、場地、樹木,以及物料備料、辦公設施等一切財產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防台風抗台風工作,需要全員參與,做到人人有責。

台風不以人的意誌和行為而轉移,倉庫防台風抗台風工作的核心是防止和降低台風對倉庫財產的損害,避免對人的生命造成傷害。抗台風工作就是在台風到達之前,將可能會被狂風、暴雨、積水、落物損害的財產進行妥善的處理、轉移、加固、保護,疏通排水係統等。在台風到達時,應盡量切斷不必要的電源,人員轉入安全場所,以防受到傷害。

防台風工作管理組織

在華南、華東沿海地區的倉庫,都會受到台風的危害。處在這些地區的倉庫要高度重視防台風工作,將台風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倉庫應設置專門的防台風辦公室或專門人員,負責研究倉庫的防台風工作,製定防範工作計劃,接收天氣預報和台風警報;在當地氣象部門的指導之下,組織防台風檢查,管理相關文件;承擔台汛期間的聯絡組織工作。

倉庫主要負責人應親自領導或參加防台風工作,組成防台風指揮部。在台汛期到來之前,防台風指揮部要組織檢查全庫的防台風準備工作,及時消除各種可能擴大損害的隱患,督促各部門準備各種防台風工具、製定抗台風措施,組織購買抗台風物料並落實保管責任。

在台汛期間,建立物資供應、通信聯絡、緊急搶救、排水、機修、堵漏、消防等臨時專業小組,明確小組成員所承擔的責任。

防雨濕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長江流域,有充沛的雨水,洪水也主要發生在長江水係,防雨水危害是倉庫的一項長年的安全工作。華北和東北地區雨水較少,發生水災的次數也較少,但也不能放鬆警惕,如果采取措施不當一樣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倉儲防雨濕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建設足夠的防雨建築

倉庫規劃建設時,就要根據倉庫經營的定位、預計儲存貨物的防雨需要,建設足夠的貨棚、室內倉庫等防雨建築,保證怕水濕貨物都能在室內倉儲。

2.倉庫應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

倉庫建築、貨場場地都要能及時排水,不會積水。整個庫區有良好的、足夠能力的排水溝渠網絡,能保證具有一定數量的正常排水需要。並且加強日常管理,隨時保證排水溝渠不淤積、不堵塞;暗渠的入水口的同圍不能碼放貨物和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