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5章 規範分析(1 / 1)

隻要是做經理的,都很喜歡擴張自己的企業規模,他們覺得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公司獲得更大的價值。一個經理可能使企業專司於他能夠控製得最好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提高了他事後的邊際貢獻,也提高了事後租金中他的份額(Shleifer and Vishny。1989)。然而,令人感興趣的是,這一問題不限於等級製的頂層。而且在所有的管理層都存在。那些沒有足夠決策權力的附屬部門的經理們,也會在試圖爭奪他們強大的上層領導的仁慈方麵浪費資源(Milgrom,1988)。這些都是作為老板應該了解和知道的事情。

在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完全契約分析的應用就是它的規範應用分析。在完全契約的世界,這類分析的範圍是有限的。一個樂善好施的計劃者可能不具備改進私人契約所需要的事前配置的能力,因為這將實現有效約束的結果。雖然事後的產出可能是無效率的,但是,無效率也是已經締結的契約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需要被保留以便維持未來的事前效率。相反,在不完全契約的世界,這裏存在著需要分析事前效率和事後效率的大量領域。

一個局部最優的公司的治理結構可能並不具有社會效率。事實上,不完全契約世界隨時會對“套利交易權利”產生某些激勵。假定今天具有大量擁有討價還價權力的企業家,並預期在不久的未來將損失這一權力。如果他簽訂了所有的契約,在沒有任何扭曲的情況下,他可能從這一關係中成功地抽取所有當期和未來的剩餘。但是,如果某些契約不能被簽訂,那麼企業家就擁有激勵扭曲他的選擇以便將今天他的討價還價權力轉移到未來,保證他攫取某些未來的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