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回答說:“我又不是神經病,幹嘛要鼓掌?”
趣評
有的領導者從職位上下來後,追隨者驟減,原來的下屬對其不再恭敬如常,甚至有的倨傲以對;有的領導者卸任後,仍有很多下屬對其態度如昨,願意聽從他的安排,對其保持一定的敬仰和尊敬。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境遇的原因是:前者將自己的領導力構築在職位所賦予的權勢上,後者則通過個人魅力來形成領導力。
笑話中的管理學
簡言之,領導其實就是影響力,即影響人們心甘情願地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工作的過程。以此可以推知,所謂的領導就是具有影響力的權威人物。關於權威感的來源,古典管理學派提出了“正式權限論”,它認為職權是領導產生影響力的根本因素,有了法定的權力,領導方能履踐職責,決定事項,影響社會、組織及其成員。“正式權限論”的觀點還包括:領導權力的大小隨職位的遷移而變化,職位越高權力越大,獎賞或懲罰他人的力量也越大,在組織內發揮決策、指揮、控製、協調等職能時也越有效。按照這種理論的觀點,職權是影響力的主要來源,決定著領導與下屬實施影響的空間與力度。可是,在現實的企業管理實踐中,有的人被任命企業領導後,雖然他們被組織授予職權,但是在現實的管理活動中,下屬對其不屑一顧,不願意聽命於他,反而更情願追隨非正式組織的領袖人物。以此來看,真正的影響力並不來源於管理者的職位權力,而是通過他們個人的精神品質和職業素養所塑造。
一般而言,當管理者達到如下要求時,即使不依賴任何外在力量,也具備了影響他人的能力:
1、 管理者在過往的職業生涯中取得過卓越的成就;
2、 管理者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對於所從事的領域有很深刻的認知;
3、 管理者言出必行,具有很高的信用度,能夠得到下屬心甘情願的信任;
4、 管理者善於構建工作遠景,並能夠通過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把這個願景移植給下屬;
5、 在管理者的人脈圈裏,他結交了各行各業的精英,並在這些精英人物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同意——監獄角色模擬實驗
一天,張局長接到了一封加急電報,電文是:母親去世,父親病危,望速歸。張局長看後,痛不欲生,邊哭邊在電報回單上簽了字。郵遞員接過回單一看,是“同意”。
趣評
管理者實施管理活動是一種職場行為,如果將領導者色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便顯得格格不入。
笑話中的管理學
心理學家津巴多曾於1972年設計了一個模擬監獄的實驗,實驗地點設在了斯坦福大學心理係的地下室中,實驗對象為男性誌願者。誌願者中的一半被指派為“看守”,實驗者把製服和哨子發給了他們,讓他們按照“監獄”的規則行事;其餘的一半扮演“犯人”的角色,在實驗中穿上品質低劣的囚衣,並被關在了牢房內。所有的“看守”和“犯人”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進入了角色,看守們變得行為粗魯,充滿敵意,還“盡職”地想出了很多對付犯人的酷刑和體罰方法;犯人們則要麼變得無動於衷,要麼開始積極反抗。實驗本來準備計劃進行兩周,但津巴多不得不提前終止了它,因為他所觀察到的一切讓他心驚膽戰,大多數的人真正地變成了“犯人”和“看守”,模糊了自我與實驗角色的界限。津巴多確信,在那裏“現實和錯覺之間產生了混淆,角色扮演與自我認同也產生了混淆”。上述實驗便是探求環境因素對個體影響的監獄角色模擬實驗。實驗表明,一個簡單假設的角色可以很快地進入個人的社會現實中,他們從角色中獲得自我認同,無法從他們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