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財務管理的原則
商業企業財務管理一般應堅持以下原則:①經濟效益原則。財務部門應建立為業務部門服務的思想,以配合業務部門提高經濟效益為己任。不能僅僅熟記製度、規定,而對經營漠不關心,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②合規原則。企業不能不顧國家法規去追求企業的盈利。財務人員要以國家法規作為進行財務管理的基本依據。財務人員不僅要以身作則,按法規辦事,還要向企業領導和職工做有關法規,製度的宣傳解釋工作,以保證這些法規、製度的貫徹執行。③計劃管理原則。企業財務工作要納入計劃軌道,使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④責任製原則。企業應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製。如,企業財務部門負責處理對外的財務收支事項,組織整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並將各項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商品部(組)和有關職能部門。各商品部(組)和職能部門按權限和經濟責任,負責本部門的財務工作。
(四)財務管理的意義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一項涉及麵很廣的綜合性工作,也是全麵考核企業經濟效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商業企業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1.促使企業更好地完成商品流通任務
在商業企業,商品經營對財務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但財務工作決不是消極被動的,它對商品經營起著保證和促進的作用。財務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的財務工作,主要是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努力做好資金的組織和供應工作,有計劃地、及時地滿足企業業務經營活動對資金的合理需要,從而促進企業業務活動的順利進行,加速與擴大商品流通,促進生產的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2.推動企業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對資金的日常管理,及時了解各種資金占用情況及周轉速度,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資金利用率。通過費用開支的日常管理,節約費用開支,降低費用水平。通過對企業盈利的管理,了解企業的純收入和利潤狀況,按照國家規定做好盈利的分配工作,及時解繳稅金和利潤,加強財產物資管理,提高企業設備利用率。
3.保證國家財政收支平衡
商業企業財務是我國國家財政體係中的組成部分,它與國家預算有著直接的聯係。企業解繳的稅金和利潤是國家預算收入的重要來源;同時,企業資金的一部分或全部又來自國家的預算支出。因此,企業搞好財務管理,節約資金和節約開支,既可以減少國家預算撥款,又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從而促進國家財政收支平衡,保證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4.促使企業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和財經製度
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問題,都能在財務活動中反映出來。財務管理通過組織貨幣收支,即通過收款、付款、交款、借款、還款等各項財務活動,保證各項資金完整無缺,維護國家財產不受侵犯。對於違反財經紀律、不利於經濟建設的資金占用或支出,必須堅決製止。對於隨意占用國家資金,以及貪汙盜竊、投機倒把等犯罪行為,進行有力地抵製和鬥爭,以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堅持社會主義經營方向。
(五)企業財務與會計的關係
商業企業的會計是經濟核算的組成部分,它主要運用貨幣形式,通過記帳、算帳、報帳、用帳等手段,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過程及其成果,並為國家財稅部門、銀行、國家審計部門及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提供用貨幣形式計算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資料。企業日常的會計工作主要是設置會計科目、填製和審核會計憑證,利用複式記帳法登記帳簿,進行成本核算,財產清查和編製會計報表等等。企業財務是財政體係的組成部分,它主要是利用會計提供的數字和其他技術經濟信息,進行財務預測、決策分析,協助企業領導進行決策。企業日常財務工作主要是確立財務管理體製,核定流動資金定額,編製、審批,執行和調整財務計劃,決定如何籌措資金、償付貨款及采用何種結算方式,進行財務監督、考核。
財務與會計兩者具有共同的工作對象,即它們的工作對象都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兩者都具有共同的日的和任務,即都是為了搞好企業的經營管理,加速與擴大商品流通。兩者的工作是密切配合的。財務工作為了管好用好資金,必須借助會計核算所提供的各種有關數據;而會計為了充分發揮它的職能作用,也需要研究財務活動的變化情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把兩者結合起來,統稱為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