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財務管理的基本工作(1 / 2)

第二節財務管理的基本工作

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建立財務管理體製

財務管理體製是管理企業財務的基本製度,正確建立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體製,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管理體製主要包括;管理職權、組織形式和管理製度三個方麵的內容。管理職權主要是指商業係統內上級與下級之間財務管理權限的劃分;組織形式則指商業係統各級財務管理機構的設置及職責的確定;管理製度是指國家對企業及企業內部有關財務管理的規章製度。

商業企業財務管理機構是具體組織和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大中型企業一般沒財會科,負責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小型企業則可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各級財務管理機構應配備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的財務管理人員。

企業財務管理製度是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準則。財務管理製度一般由國家和地方財政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製定,企業可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製定有關具體財務製度。企業財務製度一般包括:財務計劃管理製度、固定資金管理製度、流動資金管理製度、現金管理製度,財務開支和審批製度、費用管理製度、利潤分配製度、專用基金管理製度和財務審計製度。企業各項財務製度既要有相對穩定性,又要注意不斷完善。由於具體情況變化,製度與之不相適應,不利於開展業務活動時,應經過調查研究,慎重考慮,及時進行修訂。

二、加強基礎工作

要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必須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基礎工作。這裏包括:定額管理、原始記錄、計量及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財會信息處理係統等。

定額是考核經營管理方麵勞動耗費及成果的標準。在工作中定額既是工作目標,是檢驗尺度,也是編製計劃的基礎。商業企業的定額一般有:勞動定額、流動資金占用定額、費用定額等。定額應保持相對穩定,同時要定期根據各種條件變化加以修訂,使之保持先進合理性。

商業企業要建立健全各項原始記錄,它們是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第一手資料。企業要統一規定各項原始記錄的內容、格式和填寫、傳遞、彙總、存檔等有關製度。

計量工作若不健全,原始記錄就不可能真實,定額也無從考核,同時,也影響到企業同消費者的關係。因此,各環節都應抓好計量工作,要有專人負責計量器具的配備、使用、保管和校正,檢修等,建立必要的計量工作管理製度。

要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定期將各項會計、統計、業務核算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登記,作為曆史資料歸檔或編印成冊。這些資料是開展財務分析的重要依據之一。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財務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日益繁重。要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提高企業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財會信息係統已成為當務之急。在廣大商業企業推廣使用計算機,是企業財會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這一工作應引起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

三、編製財務計劃

企業財務計劃具體規定企業為完成商品流轉任務所需要的資金及其來源,費用及費用水平和企業財務成果。財務計劃包括流動資金計劃、商品流轉借款計劃、商品流通費用計劃、企業利潤計劃、專用基金計劃等。財務計劃以貨幣形式規劃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活動,它是指導和組織企業財務活動的依據。

要科學地編製財務計劃,首先要預測各項財務指標。財務部門應根據上一年度財務計劃實際完成情況,考慮計劃年度各種變化因素,運用有關預測方法來預測財務指標。編製計劃要注意:①指標既要有先進性,又要留有餘地,使指標盡量精確;②財務計劃與企業其他計劃要相互銜接,做到綜合平衡;③編製財務計劃要實行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在企業各商品部(組)、各部門分別編製的財務指標基礎上編製企業的財務計劃。

在企業財務計劃執行過程中,財務部門要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並采取相應控製手段,以保證計劃的順利完成。

四、組織日常財務工作

商業企業日常財務工作主要是資金、費用和盈利的管理。企業要根據銷售商品和勞務情況,及時結算貨款,回收貨幣。對各項收入要按有關規定進行分配,補償流通耗費,上繳稅金,提留利潤。企業要按指標或定額嚴格控製各項支出,對指標外或超定額的支出,要經過一定審批手續才能列支。企業要靈活調度資金,使資金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保持最佳狀態,保證資金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