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財務計劃(1 / 2)

第二章財務計劃

第一節財務計劃的意義和內容

一、財務計劃的意義

有計劃地管理和發展國民經濟,是社會主義製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要組織好商品流通也必須實行計劃管理。財務計劃是商業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企業的財務計劃是以統一的貨幣量度編製的綜合性計劃,它確定商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完成商品流轉任務所需要的資金數額、來源、周轉速度,流通費用數額、費用水平,以及盈利的形成和分配。財務計劃體現了企業同國家財政、銀行、主管部門以及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經濟關係。認真編製和執行財務計劃,具有如下意義:

第一,可以促進商品流通任務的順利完成。商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完成商品購、銷任務,需要多少商品資金,用多少資金購置固定資產、家具用具、物料用品,付出多少工資報酬,還需要開支哪些費用,這都需要有計劃的籌集、供應、分配資金。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購銷任務的完成,加速與擴大商品流通,促進社會生產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

第二,推動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在財務計劃中規定了企業的盈利額、費用額、資金占用額等各項經濟指標。這些經濟指標實質是企業為了完成一定的商品流轉任務和盈利任務,而付出最少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加強財務計劃管理,可以克服盲目性,增強預見性,推動企業按照商品流通規律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財經製度,正常地、有秩序地運用資金,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同時,盡量節省各種開支,降低流通費用水平,增加企業的純收入。

第三,有利於實現國家預算計劃,商業財務是財政體係中的組成部分。商業企業所需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一部分是由財政撥款供給的,而企業所實現的盈利又是財政預算收入的來源之一。商業企業取得好的財務成果,有利於財政預算的實現。同時,商業企業的大部分流動資金來自銀行貸款;而銷貨收入在銀行的存款又構成銀行信貸資金的部分來源。商業企業按計劃規定借款、還款付息,就保證了銀行信貸計劃的完成和貨幣流通的正常進行。

第四,有利於發揮職工的積極性。財務計劃是一種綜合性計劃,它滲透到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在財務計劃中規定了各項經濟指標,這些指標又分別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業務環節。一方麵使各個部門的工作密切配合,另一方麵使各個部門、環節直至職工個人心中有數、目標明確,共同為實現總的任務而奮鬥。

第五,有利於國家對企業的監督、指導。國家財政部門、銀行和企業上級主管部門通過企業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評價企業經營成果,檢查、分析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幫助企業改進工作,加強財務管理,以便使商品——資金的正常地運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財務計劃的基本內容

商業企業財務計劃,根據計劃期的長短,可以分為年度財務計劃和季度財務計劃;根據業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基本業務財務計劃和其它業務財務計劃。一般所說的商業企業財務計劃,就是指基本業務財務計劃。它的內容有以下四部分:

(1)流動資金計劃,是確定企業在計劃期內流動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及其周轉速度的計劃。其中還要確定銀行借款指標,作為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依據。

(2)商品流通費計劃,是確定企業在計劃期內需要開支的商品流通費的數額和水平以及降低商品流通費的措施。

(3)利潤計劃,是確定企業在計劃期內利潤形成及其分配的計劃。某些企業根據國家的政策,出現政策性虧損,可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據實編製虧損計劃。

以上三項具體計劃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係、銜接和互相製約的,共同反映商業企業財務活動的情況,共同發揮財務計劃的指導作用。

(4)財務計劃編製說明,為了便於職工群眾了解計劃的編製和執行,便於上級主管單位彙總審核和批複並作為監督檢查的依據,應對以上的財務計劃做必要的文字說明。文字說明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計劃指標編製的依據、計算的方法、計劃期與報告期的指標發生差異的原因、財務指標的準確性與合理性以及為保證完成財務指標所應該采取的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