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利潤計劃
利潤計劃反映商業企業在計劃期內經營活動的財務成果。編製利潤計劃的目的是推動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擴大商品流通,加速資金周轉,節約流通費用,實現盈利任務。利潤計劃的指標體係包括利潤構成、利潤分配、利潤考核等三部分。具體指標的確定分述如下:
一、毛利額和毛利率
毛利額就是商品純銷售額減去商品進價(也稱銷售成本)後的差額。如果該差額為負數,則稱為毛損額。毛利率就是毛利額對商品純銷售額的比率。它們的確定方法有以下五種:
1.平衡原理推算法
這種方法是利用商品流轉過程中購、銷、調、存等貨幣指標,按照收付平衡的原理,先計算出商品銷售進價,然後再計算毛利額和毛利率。其計算公式是:
商品銷售進價=預計期初商品庫存額+計劃商品購金額+加工成品收回額-加工原料付出額-商品損耗額-計劃期商品庫存額
毛利額=商品純銷售額一商品銷售進價毛利率=
毛利額=(毛利額/商品純銷售額)×100%
例如,某百貨商店預計計劃期初商品儲存額為1890千元,計劃期購進18500千元,損耗4千元,計劃期末儲存額2698千元,計算其計劃期商品銷售進價,毛利額、毛利率如下:
銷售進價=1890+18500-4-2698=17688(千元)
毛利額=20100-17688=2412(千元)
毛利率=2412/20100=12%
2.毛利率推算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報告期各大類商品預計毛利率完成情況,考慮計劃期影響毛利率變動的各項因素,確定計劃期毛利率和毛利額。其計算公式是:
計劃期某類商品毛利率=(報告某類商品預計毛利額/報告某類商品預計純銷售額)×100%±計劃期毛利率變動%
計劃期某類商品毛利額=計劃期某類商品純銷售額×計劃期某類商品毛利率
企業的各大類商品毛利額相加就是企業的毛利總額。
例如某百貨商店報告期綜合毛利率為11.6%,預計計劃期可提高0.4%,計劃期商品純銷售額為20100千元,計算其計劃期毛利率、毛利額如下:
綜合毛利率=11.6%+0.4%=12%
毛利額=20100×12%=2412(千元)
3.單位差價計算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商品流轉計劃所確定的各種商品的計劃銷售數量、購進單價和銷售單價,分別計算各種商品的毛利額,然後將各種商品的毛利額加以彙總,就是計劃商品銷售毛利總額。其計算公式是:
某種商品計劃毛利額=某種商品計劃銷售數量×(銷售單價-購進單價)
4.固定倒扣率換算法
一些批發企業以調撥價格進貨,且調撥價格是以倒扣作價辦法確定的。這些企業就1可以采用以固定倒扣率換算毛利率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以企業的商品售價為基礎,扣除固定倒扣率後,求得商品進價,然後將商品售價和進價之間差額與商品售價相比,求出毛利率。其計算公式是:
批發毛利率={[商品售價一商品售價×(1-調入倒扣率)]/商品售價}×100%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在這裏調入倒扣率和毛利率是相等的。批發企業從本地供應站進貨,再供應給本地零售企業,就可以把供應站的倒扣率視為自己的毛利率。
如果批發企業從外地供應站進貨,再按本地批發價格供應本地零售企業,則還要考慮地區差價的因素,因此批發商店的毛利率,除倒扣率外,還要包含地區差價率。其計算公式是:批發毛利率=[(地區差價率+調入倒扣率)/(1+地區差價率)]×100%
公式中的“1”是表示外地供應站所在地的批發牌價。
5.固定加成率換算法
這種方法是以企業的商品進價為基礎,加上一定的加成率確定商品售價,然後將商品的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對商品售價之比,就可求出毛利率。就零售企業來說,加成率一般是批零差價率,其進價就是批發價,批發價加上一定的批零差價就構成了零售價。其換算毛利率的公式是:
零售企業毛利率=(批發價×批零差價率)/[批發價×(1+批零差價率)]×100%=批零差價率/(1+批零差價率)×100%
二、商品流通費和費用率
這可以根據年度商品流通費用計劃中的指標數字填列。
三、營業稅金和稅金率
營業稅金是指以零售總額按國家稅法規定的工商統一稅率計算的納稅金額。稅金率是指銷售金額稅占商品純銷售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是:
營業稅金=商品純銷售額×稅會率
稅金率=(營業稅金/商品純銷售額)×100%
例如上述百貨商店計劃期商品銷售額20100千元,按規定的營業稅率3%計算其計劃期營業稅金額為:
銷售稅金額=20100×3%(千元)
四、商品經營利潤和經營利潤率
商品經營利潤是指企業經營商品購銷業務的財務成果,經營利潤率是商品經營利潤對商品純銷售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是:
商品經營利潤=毛利額-商品流流通費-營業稅金
經營利潤率=(商品經營利潤/商品純銷售額)×100%
例如根據已經確定的上述百貨商店計劃期的毛利額、商品流通費用額和營業稅金額,計算其計劃期的商品經營利潤及經營利潤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