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領導無形之膽識:基於能力,成於魄力(1)(3 / 3)

程彬表示,從某個角度來說,主管與下屬之間並不簡單的是管與被管的關係,彼此也會進行意誌力的較量,不是你決定他,就是他決定你。身為管理者,一定要掌握主動權,讓自己的位置穩如泰山。

意誌力強的管理者,除了要在管理中有堅韌的精神,也要讓自己真正養成堅忍不拔的性格。這樣,無論在任何環境中,管理者都可以坦然麵對,從容應對,否則,就可能因為意誌力薄弱而吃虧。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生物學實驗:

把鯪魚和鰷魚放進同一個器皿中,然後拿一塊玻璃板將它們倆隔開。最開始的幾分鍾內,鯪魚見身邊有條鰷魚,於是興奮地向猛攻。可是經過幾次碰撞,被玻璃板撞得暈頭轉向後,鯪魚便有些垂頭喪氣了。這時候,實驗者將玻璃板拿走,再看鯪魚卻已經沒有了攻擊的欲望,它對近在眼前的鰷魚竟熟視無睹,哪怕肥美的鰷魚在唇邊擦過,它們也無進攻的動向。最後,鯪魚被活活地餓死,而鰷魚則因為有生物學家供給的魚料而活得自由自在。

碰壁的鯪魚之死,可以讓我們從中悟出一些道理:鯪魚的意誌力薄弱,被一時的困境嚇倒,從而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最終眼睜睜地看著食物餓死。而在工作中,有的管理者也在重複著鯪魚的悲劇,他們工作之初時往往有一往直前的衝勁,一旦碰到困境也想去克服,但“攻擊”了幾次,就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一次微不足道的困難或失利,就前怕狼後怕虎起來。這種缺乏“再堅持一下”的性格弱點,常常讓他們與唾手可得的成功擦身而過,“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令人扼腕歎息。

任何一個成功者,無不具有堅強的意誌力;而任何一個失敗者,缺乏毅力則幾乎是他們共同的特點。所以說,意誌力這個東西,很重要,也很可貴。有了意誌力,我們會克服恐懼、沮喪和冷漠;會不斷地增加你應付、解決各種困難問題的能力;會將偶然來的機遇轉變為現實;會幫助你實現他人實現不了的理想……因此,古今中外的先人、哲人、偉人、名人,都對它作了高度的評價:

宋代大文豪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開國元勳孫中山說:“最後的成功,歸於最後的努力者。”

現代作家巴金說:“戰士是不知道萎縮的。他的腳步很堅定。他看定目標,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絆腳石摔倒,沒有一種障礙能使他改變心思。”

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那麼,如此重要的毅力又該怎麼培養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1.堅定的信心,產生意誌力。

2.強烈的願望,產生意誌力。

3.明確的目標,有助於產生頑強的意誌力。

4.有組織的計劃,可以產生意誌力。

5.積極行動,產生意誌力。

當然,上麵諸多有利於毅力培養的因素,不能隻是頭腦一熱的短暫產物,隻有使之成為融入我們思想和實際生活的習慣,意誌力才能夠真正培養起來,所以,克服消極的心理因素,來保證意誌力力的培養,特別要注意習慣。

破釜沉舟,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魄力

翻開財富的名人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巨富都曾有相似的貧苦經曆,同樣他們也都有相同的破釜沉舟的精神。當機會擺在他們麵前時,他們都會不惜一切代價抓住他,從而登上財富的殿堂。當你發掘機會的時候,就需要這樣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別讓機會就這麼溜走。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從我們讀中學甚至小學時,就對這句話不陌生了,它出自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戰”,讓人們感受到的,正是西楚霸王項羽敢於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