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商品的分類與編碼(1)(1 / 3)

第一節商品分類的概念和作用

一、商品分類的概念

所有的事物、現象及概念都是概括一定範圍的集合總體。所謂分類,就是將某集合總體根據一定的標誌和特征,按照歸納共同性,區別差異性的原則,科學地、係統地逐次劃分為若幹範圍更小、特征更趨一致的局部集合體,直到劃分成為最小單元。

分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分類水平反映著科學技術水平。科學的分類使複雜的事物和現象係統化、條理化,從而更有效地認識和研究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商品也是集合的概念,它是以數以萬計的商品品種集合而成的總體。商品的分類首先要根據一定的目的進行,應滿足商品的科研、教學、生產、貿易、管理等的需要;再選擇適當的分類標誌和特征,將商品集合總體科學的、係統的分為大類、中類、小類、細目直至最小單元的過程。例如,國家標準GB7635—87《全國工農業產品(商品、物資)分類與代碼》是適合我國使用的一個分類體係,該商品分類體係是國民經濟統一核算和國家經濟信息係統的重要基礎,我國的各部門、地區在進行計劃、統計、會計、業務等工作時必須按這個標準的具體規定執行。

又如,198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商品分類和編碼協調製度》(H.S)是國際上多種商品分類目錄協調的產物,是適合國際貿易各有關方麵需要的、當今最完整、係統、通用、科學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體係。

科學的分類方法應能適應社會不斷發展而提出的各種新的要求,從而使分類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有時,某些分類方法也可能隨著社會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漸失去意義,將要由新的分類方法所取代。

分類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在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兩個方麵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原因是由於人們所麵臨的對象紛繁複雜,運用這種方法在商品、材料、物質、現象乃至抽象概念等方麵,就可以循著一定的係統和秩序,深入地研究它們各個局部集合體的共同點以及局部集合體與集合總體之間的各種聯係與發展規律。

由分類的含義推知:為了特定的目的和滿足某種需要,根據商品的特征,選擇恰當的分類標誌,將商品劃分為不同的類別,這種科學的、有目的的、有係統的逐次劃分,就是商品分類。

二、商品分類的原則

商品分類的原則是建立科學商品分類體係的重要依據。為了使商品分類能滿足特定的目的和需要,在商品分類時要遵守以下原則:

(一)必須明確擬分類的商品集合體所包括的範圍

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曆史階段,由於商品的升級換代,新產品的不斷湧現和其他各方麵的原因,商品集合體所包括的範圍不完全相同,因此商品分類的對象也不盡相同。例如,我國現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是商品,技術、信息、藝術品等同樣也是商品,因而商品包括的範圍較過去要大得多。各行業、各部門所管理的商品範圍也不同(如內貿和外貿部門的商品的範圍不同)。因此,必須首先明確分類商品集合體所包含的範圍,商品分類才有實際意義。

(二)必須提出明確的分類目的

由於各部門對商品進行分類的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商品分類體係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國家標準商品分類、商品貿易分類、海關稅則和統計商品分類、危險貨物分類、商品的教學分類等。分類是為了科研、教學、生產、國內外貿易、統計等不同的目的,根據不同的目的選用不同的分類體係,分類才有實際意義。每一種商品分類體係隻有根據一定的分類目的來製定,才能夠科學、實用,因此對商品進行分類時必須提出明確的分類目的。

(三)必須選擇適當的分類標誌

每一種商品都有一定的成分、結構,由一定的原材料、工藝生產路線製成,因此它的物化、機械等性能都不一樣。而用途、化學成分、原材料、生產製造方法等都可以作為商品分類最常用的分類標誌。為了保證分類清楚,使分類具有科學性、係統性、唯一性、穩定性,必須選擇最穩定的屬於本質性的特征作為分類標誌。商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特征均可以作為商品分類的標誌。

三、商品分類的方法

由於各國商品所包括的範圍並不完全相同,商品分類的對象也不完全一致,分類的目的也各有所需,因此決定了商品分類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線分類法和麵分類法兩種。

(一)線分類法

線分類法也稱為層級分類法,是指將將確定的商品集合總體按照一定的分類標誌,逐次地分成相應的若幹個層級類目,並排列成一個有層次的、逐級展開的分類體係。它的一般表現形式是大類、中類、小類、細類等。它的特點是將分類對象一層一層地具體進行劃分,而且各層級所選用的分類標誌可以不同,各個類目之間構成並列隸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