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就是要對決策的結果進行跟蹤調查,及時反饋運行結果。如果決策後的經營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遇到很大困難和阻力,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的決策目標,就要及時地反饋給決策者,重新進行市場調查和預測,重新擬訂新的備選方案來進行新的決策。
(三)商品經營決策的方法
商品經營決策的方法既有依靠決策者的經營智慧和實踐經驗做出決策的方法,也有根據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計算模型和工具,通過計算機、各種數學模型等進行決策的方法。在商品經營決策的過程中,哪一種決策方法都不是截然分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結合、取長補短來共同做出科學、合理的商品經營決策的。
1.經驗決策法
所謂經驗決策法,就是根據決策者自身的經驗和素質,通過主觀判斷來對各種商品經營決策方案選擇最佳的一種決策方法。要根據主觀經驗和主觀判斷做出決策,一般對於決策者的個人素質、理論水平、商品經驗等要求較為嚴格。在進行商品經營決策時,采用該方法的一般做法就是召集一些具有一定專長的專家,他們一般有著較高的個人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然後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共同研究經濟形勢和市場信息,從而進行決策。這種方法的好處就在於可以集思廣益,信息量較多,但是也會有些專家在會上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意公開發表個人意見,而屈服於權威等。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就導致上述方法在進行決策時其正確性很難得到保證。
2.專家意見法(德爾菲法)
專家意見法又稱德爾菲法,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研究員赫爾默和達爾奇於1964年創造的。該方法是選擇一定數量的有關專家進行谘詢調查,反複多次,最後將調查結果進行綜合整理,從而得出決策結果。這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經驗決策法的一些缺點,因為是采用調查的手段,專家之間並不發生直接的聯係,這樣可以使那些不願公開發表意見的專家也有可能在單獨的調查中闡述自身的想法。最後再由調查員將調查結果彙總分析後,由經營者做出決策。
3.損益計量法
損益計量法就是在各種備選方案進行選擇之前,首先計算各種方案所可能產生的損益值,然後根據商業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來選擇一個與現階段企業發展合適的方案。這種方法相對於上述兩種方法來說少了一些主觀性,更多的是以客觀數據來進行說明的,所以決策的可靠性就更具有說服力。但是,計算各種方案的損益值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有些方案很難用數學計量的方法得出一個結果,這是這個方法的一個缺陷。
4.風險型決策法
風險型決策屬於在非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其所做出的分析決策是根據幾種不同自然狀態下可能發生的概率進行決策的方法。由於在決策中要引用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數學概念,它說明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值越大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表明客觀自然狀態的不確定性,因而依據不同概率所擬訂的多個備選方案中,無論選擇哪一個方案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叫做風險型決策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決策者必有一個決策目標,還要計算出不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狀態下的損益值,雖然決策者對於未來出現哪種自然狀態不是很確定,但是可以根據其出現的概率大致估計出來,最後根據計算結果做出決策。其具體方法有決策表分析法和決策樹分析法兩種。
其實在商品經營決策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經營決策方法,在決策時並不是隻采用一種而是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不管采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經營決策都應該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采用科學的手段選擇出最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