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商品采購與銷售(3)(1 / 3)

(七)采購價格確定

(1)議價。按照事先擬好的底價或預算,並以各應邀報價廠商競爭的情況,議定合理的訂購價格。

(2)比價。按應邀廠商的報價加以比較,然後選定最低者予以訂購。

(3)決標。開標後,以不超過底價的最低價為得標,如標價超過底價,應選擇最低標的單位另行議價或重新招標。

(八)核定

議價、比價、決標的結果,金額不超過授權金額的,由采購經理核定;金額超過授權金額時,由采購經理審查後,送總經理核定。

(九)訂購

議價、比價、決標的結果經核定後,由采購部門正式向廠商訂購,給予訂購單;若金額較大、交貨期較長、且有實際需要者,應由采購部門與供應商訂立訂貨合約或製造工程合約。

(十)合約

應經雙方確認及蓋章,正本各執一份,副本可分送使用單位、財務單位、驗收單位等查存。

(十一)交貨

大宗物品應由生產廠商送達需要單位,零星采購可通過中間商轉送到本企業。訂貨後的稽催工作不可忽視,借以確保賣方能如期交貨,尤其是針對交貨期長、金額高的采購,必須經常查詢進貨,甚至派人前往觀察。有時不惜以取消訂單為借口,對供應商施加壓力,使其能按時交貨。

(十二)驗收與付款

一般物品由商檢部門負責驗收,包括品質與數量;特殊物品則由使用單位、經營單位負責品質驗收,商檢部門僅負責清點數量。品質若有不符,給予退回。驗收收貨後,由采購部門按合同規定,連同驗收單與發票,開具支出傳票向財務部門申請付款。

第三節商品進貨批量與購貨合同

一、進貨批量的計算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貨批量越大,相對進貨費用越省,儲存費用越大;反之,進貨批量越小,相對進貨費用越大,儲存費用越省。為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選擇兩者費用之和為最小值時的批量作為進貨批量。這就是經濟采購批量,也稱最佳進貨批量。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進貨總量不變的條件下,使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總和最小的采購批量。

(一)采購費用與儲存費用的概念

(1)采購費用。它是指隨采購次數變動而變動的費用,包括差旅費、業務費等。

(2)儲存費用。它是指隨儲存量變動而變動的費用,包括倉儲費、占用資金利息費用、商品損耗費用等。

(二)經濟采購批量的計算方法

Q=Sqrt[(2XC1XD)/C2]

式中:Q——經濟采購批量;

D——一定時期內的采購總量;

S——每次采購費用;

H——單位商品儲存費用;

T——儲存時間。

(三)經濟采購批量的限製條件

(1)商品的采購需要量應當均衡穩定,計劃期(如一年)的采購總量是一定的,並且是已知的。

(2)貨源充足,庫存量不允許發生短缺。

(3)商品單價和運費率固定,不受采購批量大小的影響。

(4)每次的采購費用和每單位商品的儲存費用均為常數。

(5)倉儲和資金條件等不受限製。

二、購貨業務洽談方法

買方對賣方廠商供應產品的品種、規格、技術標準、質量保證、售後服務、價格等基本情況了解後,就要對購銷業務有關事項進行反複磋商,謀求達成協議,建立雙方滿意的購銷關係。

購貨業務洽談可細分為開始洽談階段和業務洽談階段。

(一)開始洽談階段

這個階段,所有參加談判的人員的精力都很充沛,注意力非常集中,雙方開始進入最初的洽談議題。這個階段要闡述為什麼要談判,談判的內容是什麼,預計談多長時間等。這個階段雖然很短,但卻建立了洽談的格局,雙方都能從對方的言行、舉動中觀察與判斷對方的特點,以確定自己的行動方式。需要注意觀察如下要點:①觀察供應商的神態、表情,從而判斷他們的心理狀態;②識別出他們的領導者——誰能夠真正做出讓步的決定;③如果他們討論一個問題時猶猶豫豫,那麼這就是他們的弱點;④如果供應商沒有關鍵問題的任何信息,這也是他們的弱點;⑤注意力集中,傾聽對方的發言。

(二)業務洽談階段

業務洽談階段具體包括摸底和磋商兩個階段。

1.摸底階段

在合作性洽談中,摸底階段雙方分別獨自闡述對會談內容的理解。希望得到哪些利益,首要利益是什麼,可以采取何種方式為雙方共同利益做出貢獻,以及雙方的合作前景。這種陳述要簡明扼要,將談判的內容橫向展開。

這個階段,不要受對方陳述的影響,應將注意力放在闡明自己的利益上。同時,不要試圖猜測對方的意圖,而是要準確理解對方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