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計劃的內容主要是確定計劃期內銷售目標以及實現銷售目標的各種措施。由於各企業產品的性質及經營特點不同,銷售計劃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區別,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麵的內容:①確定計劃期內銷售的商品品種數、結構、銷售量及實現銷售量的時間限定;②確定計劃期內各項銷售收入指標,包括產品銷售收入(銷售額)、勞務收入、毛利額、稅金、純利潤等項經濟指標;③確定計劃期內本企業產品銷售的市場占有率目標,包括在各地區的市場占有率目標,並確定本企業商品銷售的目標市場與重點市場;④確定計劃期內的各項主要銷售活動內容,如廣告活動計劃與廣告策略、訂貨與展銷會活動的次數、銷售服務活動規劃等;⑤預算及確定計劃期內各項銷售活動費用支出計劃及資金籌措、使用計劃。
各個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銷售目標及麵臨不同的問題,所以銷售計劃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就一般而言,企業的商品銷售計劃應有以下幾種:
1.長期銷售計劃
長期計劃一般是根據企業的高層領導對企業未來主要銷售目標的決策而製定的,企業的其他計劃應在此範圍內確定,長期計劃的時間限度可由企業自行確定。
2.中期銷售計劃
多年跨年度計劃,是長期計劃的組成部分,也是長期計劃的分解。中期計劃一般是指2~10年的銷售計劃。
3.短期銷售計劃
短期銷售計劃係指一年內的銷售計劃。它是企業為完成中長期計劃而製定的較為具體的銷售活動計劃,包括達到和實現銷售目標的手段、方法,總銷售計劃在不同商品銷售上的分解,以及銷售費用的預算及工作進度,包括年度計劃和季度計劃。
4.輔助計劃
這是企業為完成主要銷售目標的各種具體營銷、促銷活動製定的計劃。輔助計劃是總體銷售計劃的派生和組成部分。它包括商品計劃、價格計劃、銷售渠道計劃、服務計劃、廣告計劃、公關計劃等。作為中短期銷售計劃的輔助性計劃,有其獨特內容,計劃內容力求具體。這種輔助性計劃多由主管部門製定並負責執行。
5.風險應急計劃
這是用來指導企業應付市場急劇變化和發生緊急情況、遇到激烈競爭、意外的風險時采用的應變計劃。
(二)商品銷售計劃的編製程序
銷售計劃的編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般都要根據銷售研究,分析現狀,弄清外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了解本企業的優勢與劣勢。在此基礎上確定銷售目標並反複平衡,再製定實現銷售目標的措施。銷售計劃的編製以年度計劃編製為代表來分析其程序。
1.分析銷售現狀
銷售計劃編製具有超前性。編製下年度計劃,應在本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初進行。因而必須研究、分析銷售現狀,包括分析前期實際銷售量與計劃銷售量的差異及原因,實際銷售收入與計劃銷售收入的差異及原因;分析市場銷售占有率的變化及原因;分析外部環境中的機會與風險威脅;分析企業在計劃期內經營銷售方麵的優勢與劣勢;分析本企業上期銷售活動中的經驗教訓。
2.確定銷售目標
主要按以下程序進行:
(1)確定計劃期銷售量(額)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計劃期內的銷售量=訂貨銷售任務量(額)+預測銷售量(額)
上式中的定貨銷售任務量是指在編製銷售計劃時已經明確了的計劃期的銷售任務,包括主管部門下達的指令性計劃並已簽訂了合同部分的銷售量、對外已簽訂了供貨合同並在計劃期內交貨部分、計劃期以前簽訂供貨合同但未交貨而可繼續在計劃期有效的供貨數量。計劃期預測銷售量則是指在市場調查預測的基礎上確定的預測銷售量(額)。
(2)確定計劃期的銷售收入,測算可能達到的利潤額並與目標利潤測算平衡。在計劃期銷售量確定後,可按某種主要商品或某類商品計算出商品的銷售收入。其計算公式為:
計劃期商品銷售收入=計劃期商品銷售量×單位商品價格
根據企業財務成本的曆史資料測算出計劃期可能獲得的銷售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計劃期商品預計銷售利潤=計劃期商品銷售收入-計劃期某種產品銷售成本-銷售稅金
(3)提出計劃期商品生產量或購進量建議數,並進行需要與可能的試算平衡。為了保證計劃期銷售計劃的實現,企業還必須確定計劃期生產量或購進量的建議數。為此,先要預測計劃期初庫存量。期初庫存量可通過以下公式推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