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1 / 1)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會是奴隸,應該是一批歡樂的自由人。”第一個提出這種說法的人是距今400多年前的一個鍾表匠——塔布克。在塔布克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鍾表匠在不滿與憤懣中,要想圓滿地完成製作鍾表的1200道工序,磨銼出一塊鍾表所需要的254個零件,比登天還難……金字塔這麼大的工程,建造得卻如此精細,建造者一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難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為與對抗思想的人,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根刀片都插不進去。”塔布克認為:在過分嚴格監管的地方很難創造出優秀的東西,因為人的能力隻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最佳水平。這與微軟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策略剛好不謀而合。

微軟的部分開發員和測試員以其自身優勢,不喜歡翻閱軟件工程方麵的科學文獻。由於信息閉塞,導致其他公司在好幾年以前就認為很重要的軟件,微軟卻遲遲不能發現,以致痛失許多良機。

針對這一情況,比爾·蓋茨在這方麵做了很多工作,情況才有了較大的改善。比爾·蓋茨意識到,微軟的員工都很優秀,但他們不願受人擺布,不過他們很樂意被引導。公司會采取一些措施讓員工尋找更好的辦事方法,而決不是命令“你必須選擇這樣的過程,你必須這麼做”。隻有促使員工坐下來進行探討,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合理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在微軟,沒有獨裁式管理。

隨著微軟的發展,他們引進了許多政策來避免各小組的重複作業。回顧創業之初,許多員工確實不需要規章製度的約束。現在情形改變了,有必要引進一些新做法來適應新的變化。微軟不會給下屬下達命令說:“你必須這樣去管理你的開發組。”他們會發揮一流職員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發揮其創造力。

比爾·蓋茨一直支持規範程序管理的決策,盡管這是對他所喜好的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變動。在早期,他幾乎經常重寫微軟所推出產品的每行代碼,同時還負責產品的市場營銷。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比爾·蓋茨已經沒有精力管理所有事務,於是,他同意建立正規的管理職位,比如產品經理處理市場營銷事務,程序經理的工作介於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之間。但比爾·蓋茨並不想讓程序經理與開發或營銷工作截然分開,他想讓程序經理如同吉布·布魯門薩那樣與開發員在小組裏並肩工作,使二者相得益彰。比爾·蓋茨深信,如果沒有這種職責交叉與密切合作,各部門截然分開會導致失敗。

比爾·蓋茨指出,我們過去沒有程序管理一職,開發員不喜歡做繁雜的文字工作,而且不願意參加討論市場營銷的冗長會議。於是,最終出現一種新的技術組合,它能處理所有繁雜事務……公司現在也有了程序管理一職。雖然與我們的策略不同,但我認為全行業都已認識到這是一個重要的辦法。程序經理與開發員每天一起工作,這是所有事務中最密切的關係——比開發與測試之間的關係、市場營銷與銷售對象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

心得:

·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每位員工都有無限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