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完全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錯誤猶如一種地心吸力。在微軟,失敗屬於意料之中的事情,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失誤在所難免。有時,犯錯誤的人反而會被提升,隻因為他們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當我們將“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作為失敗後的一支安慰劑的時候,微軟卻已經用這個人性化管理理念來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誤發生後,任何針對錯誤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是於事無補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找出錯誤發生的原因,給員工改過的機會。員工是錯誤的製造者,他們也是最了解情況的人,與其處罰,不如把時間用在錯誤的更正上。就像微軟流傳的一句名言:“如果解雇了犯錯的人,就等於否定了這個教訓的價值。”
微軟的這種管理境界和管理哲學是很多企業望塵莫及的,這也是很多企業應該向微軟學習的。
微軟對每一位員工灌輸正確對待失敗、尊重失敗的思想,甚至提出“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麵對失敗”、“沒有失敗說明工作不夠努力”。因此,對微軟員工遭遇失敗以後不是進行批評、斥責或者評估損失,而是“殘酷無情”的剖析過程,他們認為這是對失敗的尊重。失敗的直接作用就是促使新的嚐試,也正是失敗成就了微軟一次次令對手膽寒的成功。
微軟副總裁魯茲·希格曼在微軟的成長過程中,完全展現了微軟對員工的這種寬容。他剛進微軟時,主要負責區域網絡係統的行銷工作,由於當時區域網絡的銷售情況十分糟糕,後來微軟把他安排到Windows的行銷團隊中。起初,他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鍛煉,他開始做出了成績,他被晉升為比爾·蓋茨的助理。上任後,他所提出的網上商業服務的建議得到比爾·蓋茨的肯定,比爾·蓋茨讓他負責開發這個領域,雖然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最後還是獲得了成功。這個成績使魯茲·希格曼獲得了副總裁的職位。回想起這段經曆,魯茲·希格曼說:“很難想象如果我開始就一帆風順,今天又會是怎樣的局麵。”
微軟的另一個傑出主管傑夫·裏克斯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曆。1984年,微軟製表軟件上市後被發現有重大瑕疵,微軟不得不把上市的產品全部收回,這項錯誤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傑夫·裏克斯當時正是這個項目的產品經理,比爾·蓋茨告訴他:“今天你讓公司損失了2500萬,我隻希望明天你表現得好一點。”這個錯誤並沒有斷送傑夫·裏克斯的前程,在汲取教訓後,他早已成為微軟的頂尖主管之一。
微軟賦予員工很大的自主權,他們可以決定工作如何進行,這就保證了決策的速度。另外,員工在提出建議的同時,必須提交一個替代方案,並比較兩個方案的優劣。當原方案失敗時,替代方案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樣的做法有助於將錯誤所帶來的影響減到最小。然而,允許錯誤並不等於鼓勵犯錯。失敗和錯誤並不可怕,關鍵在於能否從中汲取教訓,改正錯誤。
心得:
·迅速接受失敗。
·沒有錯誤,隻能說明他努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