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爆發之後,中國電影人更是將關注點幾乎全部放在了麵對現實、反映現實,並服務於政治上。但是在反映現實的方法上,又側重於理想化的、有選擇性的表現對象,重視電影的教育作用、精神激勵作用。由於特殊的社會環境,紀錄片在此時得到了空前的重視與發展,電影理論家的“現實主義觀念”發生微妙變化,暴露黑暗,批判現實讓位於宣傳教育作用。一方麵,戰爭必然促使人們麵對現實,“中國社會的變動要求電影麵對現實,和現實的關係密切一點,為變動的中國盡一點力量”。另一方麵,這個階段的電影集中表現抗戰時期的戰場上的社會現實,將主要任務都放在了宣傳抗日,弘揚主流意識形態上,卻忽視了社會其他方麵的紀錄與傳播,這就使得中國電影走向了單一化、片麵化的發展路線。
在這樣的背景下,孫明經的紀實電影便顯現出了它超於一般影片的先進性和重要性。1940年,孫明經前往美國訪學考察,在參觀完美國影片中心社和明尼蘇達視覺教育中心之後,他說:“我感觸最深的是紀實影片所采用的獨到的技術,和洗印技術的新發展。”抗戰時期流亡西南的這段歲月,可謂是孫明經人生中電影創作的一個高峰期,在這期間創作的幾十部影片全部為紀實影片,可見紀實性,是他最看重的電影的屬性之一。
這個“實”,要如何紀錄?孫明經每確定要拍攝一個對象,便博覽群書,查閱資料,確保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拍攝《西康》時,他騎馬翻山越嶺走遍康定川西,渴飲山泉水,餓咽冷糌粑,每途經一個村莊必定分析理順當地曆史源流考,與村民詳盡交談,發掘當地特色的閃光點。拍攝峨眉山時,孫明經不放過身邊一草一木,但他並不僅僅是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他還在采集標本,分析樹木的生長分布走向、不同樹木的材質和用途。在爬山期間,孫明經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將所碰到的每一個動植物都記錄在本子上,有一些種類沒時間仔細調查研究,就空下幾行,以便日後再去考察。拍攝自貢井鹽,由於自古采販食鹽這個行業都是官家掌控,十分機密,外人一般都不許參觀,鹽垣、官倉曆代都是禁止女眷入內。所以孫明經的拍攝受到了阻撓。為了能真實、全麵的記錄下這個曆史悠久的行業,孫明經挨個與鹽商、井主交談,反複闡述該紀錄片對於自貢井鹽的宣傳作用,一遍遍說服他們配合拍攝。取得拍攝允許之後,他又經常拜訪各位鹽商,與他們討論製鹽的手藝、各井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他扛著攝像機,逐步拍攝下製鹽的過程,卷揚機、銼井、牛力提鹵車、地滾子等等機械都被記錄下來,在40度的高溫下,工人提鹵的廠房裏悶熱不堪,鹽的腐蝕性又大。孫明經扛著攝影機,不顧滿身汗水,在廠房中詳盡記錄提鹵過程。由於擁有紮實的理工科基礎,孫明經看待事物總是非常邏輯嚴謹,用一種理性的目光進行審視分析,總是能在短時間內便剖析出所拍對象的本質原理,將最真實的成分展現出米。
在戰爭年代,孫明經拍攝的影片內容涉獵造船業、製鹽業、自然風光、水力發電、梯田灌溉、玻璃製造、人民生活、戰爭場麵等等,與多數人隻集中拍攝與戰爭有關的影片相比,孫明經始終保持著一種知識分子的高瞻遠矚和理智冷靜。他所拍攝的紀實影片中隻有一小部分是表現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害和日軍的殘暴的,這並不是因為他不夠愛國,相反的,作為一名精通攝影的電影教育家,他深深明白電影除了記錄下兩軍廝殺、戰火紛飛之外,還可以記錄下中國人民的先進智慧,將各行各業的技術傳播到各地,指導工業發展;還可以記錄下祖國的大好河山,以便於各地人民都能看到祖國各處的風采;還可以記錄下各地的風土人情,以留予子孫後代回顧紀念。電影不僅僅需要記錄下社會動蕩和社會運動的最前線,對於這種狀況下普通大眾、各行各業的紀錄也同樣重要。這也是宣傳,這也是教育。這是一名知識分子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記錄下中國的曆史。
長久以來,紀實影片總被人為缺乏藝術美感,很難引起觀眾興趣。但在孫明經看來,紀實影片的教育意義和娛樂價值、藝術美感是可以並存的。從小受歐洲藝術電影、西方音樂、美術的熏陶影響,孫明經的電影十分注意構圖和影片的內在含義表達。特別是在拍攝風土人情時,他總能抓住趣味性最強、特征最鮮明的表現點。峨眉山的小和尚念經、藏族地區的鍋莊舞、喇嘛跳神等等情景,都成了奪人眼球的趣味情節。生活本身就充滿娛樂。盡管身為大學教授,他的電影也從來不是曲高和寡的上流社會玩物。相反的,他的影迷最多的就是農民、工人,因為他們能在孫明經的許多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每有機會,他便四處搭建露天電影院,讓民眾都能享受到這門還不常見的藝術,在孫明經眼裏,電影隻有走到群眾中去,才能實現它真正的價值。
羅馬詩人霍拉斯在《詩藝》中說過:“誰能把使人提高的東西同使人高興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既娛樂聽眾又教育聽眾,那麼他將贏得普遍的歡呼。”長久以來,紀實類影片一直屬於較冷門的片種,我們幾乎遺忘了在80年前,曾經有一位理學院畢業的年輕人,扛著攝像機,走遍大江南北,將紀錄片拍的精妙絕倫,觀眾喜聞樂見。如何把教育意義和娛樂意義有機結合,是今天中國紀實類影片仍需解決的重要難題。中國紀實影片的發展離不開孫明經先生的努力。回顧曆史,感悟蒼涼,21世紀的當下,我們需要重新給予孫明經先生以及他的作品以足夠的重視和敬仰,對於他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和中國高校電影教育的開拓性成就予以充分肯定。他將一生奉獻給了三尺講台、無數的膠片和膠片中可愛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