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體在社會中的位置:由不受重視到重視程度加強
美籍俄裔社會學家索羅金1927年最先使用“社會空間”這一術語確定個人與他人或其他被選作“參照點”的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日本社會空間的變遷軌跡之一,也就是個體在社會中的位置方麵主要在於個體由不受重視到被重視的程度得到加強。宮崎駿的《風之穀》講述的是世界產業文明發展所付出的環境代價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在《風之穀》中更多地體現的是大環境的影響和作用,而個體在社會中的角色和位置則是十分渺小的,而這也正是日本社會一個階段社會空間的特征。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的代表作《火影忍者》中就成功地講述了每一位年輕的忍者都在開拓著屬於自己的忍道,進而強調個體在社會空間中的重要位置和價值。此動畫電影中個體得到了很好的重視,體現了日本社會的變遷。
四、 日本動畫電影反映社會空間變遷對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啟迪
動畫電影是藝術的一種,藝術源於生活,也反映生活,更加能夠反映社會的變遷。日本動畫電影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持續而堅挺。其內容、題材、風格等從誕生起到成熟期方方麵麵都經曆了變化,這種變化既有技術因素革新的影響,也是對日本社會文化變遷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對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脈絡的回顧和對其特征的總結,可以發現其與日本社會空間的變遷之間的緊密關係。這種反映主要體現在社會群體居住的地理區域方麵對生態環境由過度利用到重視保護、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方麵由不受重視到重視程度加強。動畫電影對社會空間變化的影響是方方麵麵的,而對其的研究也是研究一個社會發展變化的一種比較好的視角,通過對動畫電影的研究無疑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空間變遷的軌跡。其對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啟迪:
(一)深挖民族文化和時代特色,借鑒新技術
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在世界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我國政府近年來愈發強調通過文化的力量來在軟實力上與世界人民進行交流和溝通,為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為舒適的外部環境。動畫電影在文化交流中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應該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生力軍。目前已經有中國文化題材和內容的動畫電影在全球成功的案例,如《功夫熊貓》。雖然該影片不是中國導演的作品,但還是給中國動畫電影的全球化傳播提供了學習的範本。相比較而言,我國動畫電影工作者在理解中華文化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隻要深入發掘,一定能夠製作出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動畫電影作品。
(二)重視精神層麵的挖掘
重視精神層麵的挖掘主要體現在人文主義精神的挖掘上。縱觀我國動畫電影史的發展曆程,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一個比較困擾的問題。宮崎駿動畫電影作品中的一個顯著方麵,就在於貫穿著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其中既有對人性的描述和歌頌,也有對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愛的宣揚。如其《幹與幹尋》及《哈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就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設置,讚揚了愛的偉大,這種愛不僅僅是男女之愛,更包含有更多複雜的關涉人性的成份。如幹尋和白龍之間的愛就帶有感恩、責任等意境,而這種愛在《螢火蟲之墓》和《龍貓》中則表現為親人之愛。
(三)重視成人受眾,滿足成人受眾的需求
在中國的動漫創作中,其題材風格和內容總是偏低齡化。我們從宮崎駿動漫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其動漫作品的受眾人群並不隻定位於小朋友,更有針對成年人的元素。中國動畫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寓教於樂,即將道理融合在動漫中,樹立起一個中國式的“好孩子”形象。這正是中國動畫電影“低齡化”定位的一種表現。而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幾乎沒有板起臉來講道理的情節,而更多是通過一個年幼的主角不斷成長的過程來引起人們的思考。這正是中國動畫電影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