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宮崎駿自然主題影片暗含的“觸犯災難救贖”的情節結構和“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結構模式”,使影片更好地展示了創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索,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塑造,而且對主題意蘊的展開與揭示更具重要的作用。
二、成長主題影片的敘事結構:“離開一考驗一回歸”
《龍貓》《魔女宅急便》《幹與幹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都屬於成長主題影片,這類影片關注人的成長,主要強調的是主人公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如同自然主題影片一樣,這類影片也有著相對恒定的結構,即“離開考驗回歸”。
(一)離開階段
在成長主題影片中,主人公往往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獨立地生活。《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在13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找一個陌生的城市獨自修行;《幹與幹尋》中,10歲的幹尋不僅要獨自在一個陌生的神魔世界裏努力工作,還要承擔起拯救父母的責任;《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蘇菲被荒野女巫變成了老太婆,不得不離開了自己的帽店,在移動城堡中和哈爾一起生活;《懸崖上的金魚姬》中,波妞也離開了她的父母和海洋的家,獨自來到了人類世界,片中的五歲小男孩宗介則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和波妞兩人乘坐著小船,在洪水過後的城市裏尋找著理莎。
(二)考驗階段
在宮崎駿成長主題影片中,主人公往往要在父母不在身邊時,接受生活的考驗,獨立地麵對生活的困難與挫折。《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為了能在城市生存下來,以送快遞謀生。雖然她會飛行,但在送快遞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有時是貨物在中途遺失,不得不費心思去找回;有時在送快遞時遇上暴雨,被淋得渾身濕透。而影片中琪琪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生活中的孤單感、失落感使得她的法力忽然消失了,她失去了飛行的能力、聽不懂黑貓的語言,連快遞的工作也無法繼續下去了。《幹與幹尋》中的幹尋為了能在神魔世界裏生存下去而辛勤地工作。她要為汙濁不堪、臭氣熏天的河神洗澡;她必須獨自麵對人人害怕的無麵人;為了救白龍,她得乘坐電車去陌生的地方找錢婆婆。《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蘇菲擔當起了拯救哈爾的責任,與哈爾一起出生入死。《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宗介必須在接受了波妞父母的考驗之後,才能使波妞真正變成小女孩留在人間。然而正是在這些困難與考驗之中,故事中的主人公漸漸成長起來,琪琪一步一步克服了內心的自卑,最終她敞開了心扉,擁有了朋友,也獲得了這個城市對她的認同。幹尋從一個懶散、軟弱、嬌氣、孤僻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勇敢、獨立、堅強、真誠的幹尋。蘇菲最終也學會正視自我,不再自卑。而宗介則在考驗中變得更加勇敢、更有責任心。
(三)回歸階段
在經曆了離開階段、考驗階段之後,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後又回到了自己原米的世界。琪琪最終又恢複了她的魔法,繼續著魔女的修行;幹尋最終救出了她的父母,重新回到了人類的世界;蘇菲,拯救了哈爾和卡西法,重新恢複了年青的容顏;宗介通過了考驗,和波妞一起回到了人類世界。
由此可見,宮崎駿的成長類主題影片中都有著“離開考驗 回歸”結構。這一結構能更好地烘托影片的主題,也體現了宮崎駿對成長問題的思索。宮崎駿曾說過:“我想做的東西就是麵向孩子們猛然棒喝‘你就要被你父母吞噬掉了’,也就是從雙親那兒獨立出來。”在宮崎駿看來,孩子隻有離開了父母的保護,才能真正的成長。所以,他總是讓影片中的主人公離開父母,獨立地去經曆一些事情,獨立地去思索人生。成長如蛹化蝶,在變成美麗的蝴蝶之前必要經曆漫漫黑暗,無論是琪琪還是幹尋,她們都在困難中漸漸長大,在挫折不斷地認識和完善自我。當考驗結束,她們再次回到原來的生活中,這時的她們已經變得成熟。“離開考驗 回歸”的結構,也就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心靈曆程。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宮崎駿影片雖然故事的內容、時代背景都大相徑庭,但兩類主題的影片都有著各自恒定的情節結構,其結構往往非常契合影片內容,能更好地烘托主題,突出人物性格,因而能使影片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