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文電影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1 / 2)

中文電影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影視教育

作者:劉穎

目前,外漢語學習者日益增多,其外漢語教學顯得越米越重要。但是由於涉及到學習者國家、背景、學習目的等不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確實會有一些挑戰。但是隨著外漢語教學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觀看中文電影來訓練學生的聽說寫能力,其效果非常不錯,不僅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知識,還能提高學習漢語的效果。

一、 中文電影應用於外漢語教學的可行性

(一)中文電影中的表演情境,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

中文電影作為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加工,很好體現中國的文化,生動直觀反映中國各階層人的生活狀態。這也是普遍的學生最為感興趣和願意學習的一部分。例如《孔子》《海洋天堂》《紅孩兒》等多部電影,這些都能很好的體現中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狀況,深受眾多人士的喜愛,也可以運用到外漢語教學上,使國外學生更多了解中國。還有一些其他的電影,例如:電影《親家過年》,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也反映了現代年輕人事業觀、愛情觀不同於老一輩人的觀念;《我願意》描述了中國年輕白領的職場生活;《花木蘭》講述的是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每部電影都能夠體現出其文化內涵,這也是學生最為感興趣和願意學習的一部分,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

(二)通過觀看中文電影,幫助學生提高口語水平和日常交際能力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體現很多生活用語,是學生值得效仿和學習的。也有的體現了中國人在日常交際中的相關禮節,例如:拜訪親戚朋友要準備禮物等。這樣有利於學生學習漢語,提高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

(三)影視作品中提供大量的語言材料,供學生模仿和學習

現在最熱播的《甄嬛傳》,雖然台詞很繞口,但仍然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幾個國外的女學生經常開玩笑稱呼對方“娘娘”“奴婢”。可見這種方式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看電視劇,幫助他們學習漢語,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 中文電影應用於外漢語教學中所麵臨的問題

(一)中文電影選材問題

針對不同國家、不同階段、不同漢語水平的學生,對中文電影的理解能力不同,無法滿足各種學生的需要。這是選材方麵所麵臨一個很大的難題。由於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具體是選擇占裝劇或者現代劇等有多個問題存在,沒有一個規範。因此,這也是教學上所麵臨的一個問題。

(二)電影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老師對課程設置方麵存在盲目性,缺乏目的性,不能有效將影視片段和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另外,對課程定位以及教學課時等安排不合理。

(三)缺少優秀教師

目前還存在很多教師對電腦設備操作不熟練,例如:電影剪輯等。

(四)某些中文電影中方言很重

很多中文電影中用的方言或者難懂的文言語言等,導致學生對漢語的難以理解,這些都不利於學生學習漢語。

三、教學內容的選擇 (一)選擇的影視作品難度適中

對於國外的留學生學習漢語難度很大,就像我們剛開始學習英語一樣。因此要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挑選的影視作品內容不要太過複雜,太複雜了學生不易理解。最初先挑選些簡單的影視作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之後可以挑選內容難度適中的影視作品,以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學生需要,使他們的聽說寫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另外還要注意畫麵感適中,音響效果不宜過大,避免影響到學生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