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表現黛玉自戀的詩俯首皆拾。除了前麵提到的《葬花吟》還有第三十八回其所作的三首奪魁詩,即《問菊》《菊夢》《詠菊》。僅是“孤高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這樣的詩句便是黛玉自傲心性的反映,她自比不落俗塵的陶淵明,覺得自己在人格上就好比陶淵明一樣與世無爭。由此可看出黛玉的孤高傲世,自我欣賞,自我憐惜等自戀情結。
榮格曾說:“作為藝術家無一例外地都是自戀傾向者。”詩人也是藝術家,林黛玉是一位具有詩人氣質的女子,她在其詩歌創作中J聽表象出的種種傾向也都剛好說明了這一點。
二、從小說中的細節描寫來分析其自戀l青結
什麼是細節描寫呢?所謂細節描寫是指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麵氛圍等細小環節的描寫。成功的細節描寫具有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完成人物的形象塑造等特征。《紅樓夢》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巨著,裏麵的細節描寫更是舉不勝數,下麵我們就從幾個小細節著手分析一下黛玉的自戀情結。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用了大段大段的文字來描寫黛玉的美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在第三回黛玉進賈府時,從寶玉及賈府其他人眼裏觀看到的黛玉是何其美麗動人,簡直是仙女下凡。盡管賈府裏其他姐妹也都才貌不凡,但是與黛玉相比還是很遜色。所以,黛玉對自己的美貌也是相當自信的,這在第三十四回中就有描寫,話說寶玉挨打後擔心黛玉牽掛,差晴雯給黛玉送了兩塊舊帕子,黛玉知會其意後向帕子上題完詩後,書中是這樣描寫的,“林黛玉…一走至鏡台揭起錦袱一照,隻見腮上通紅,自羨壓倒桃花……”此處描寫猶如“春秋筆法”,僅僅“自羨”二字便把黛玉對自己麵若桃花之美的欣賞以及其沉浸與自己的美貌的心理活動展示地淋漓盡致。
林黛玉是一位有著“詠絮才”的才女,《紅樓夢》中對黛玉才情描寫的地方也非常多,這裏我們不說他人眼裏黛玉的才情,隻看黛玉對自己才情的自賞、自恃。在第十七、十八回中,元妃省親安排眾姐妹題詠,小說中這樣寫到,“原來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賈妃隻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作,隻胡亂作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後麵又寫到“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因見寶玉獨作四律,大費神思,何不代他作兩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處”。此處的細節描寫刻畫了黛玉當時在尊長麵前逞才的心理活動,她的這種逞才心理正是因為有著對自己才華的高度自信,這一段描寫就把黛玉自恃才華、自我欣賞的自戀情結完全展示在讀者麵前。
在《紅樓夢》第七回中,關於周瑞家的送宮花給黛玉時黛玉的一段話,小說中是這樣寫的,“黛玉隻就寶玉手中看一看,便問道:‘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支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麼!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呀。”’此處寫出了黛玉的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過多的苛求他人對自己特殊的愛護。當她知道這宮花不止送她一個,她是最後一個得到這宮花的時候,她言辭的犀利也讓周瑞家的無言以對。她的這種自戀情結所引起的自我中心主義,讓她在人際交往給他人和自己造成不愉快,讓別人覺得她自大,目中無人,因此下人們都覺得黛玉尖酸刻薄。
林黛玉這個人物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她有強烈的自尊自愛、鮮明的自主意識、敏銳的主觀感受等性格特點,但這些性格特點正是源於她的自戀情結。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的人們,常常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林黛玉的影子,尤其是與之相似有著豐厚天資、聰明、美麗又才華出眾的女子,都可能會產生和黛玉一樣的人生體驗,但他們都知道黛玉雖然可欣賞、可同情、可以愛,但不能效仿,她們從黛玉的一生中得到了深刻的人生警示。